首页 仙侠 生死榜

第154章 第一次天宝战争(八)

生死榜 云以楠 2190 2025-03-15 22:58

  阁逻凤亲自上阵杀敌,南诏国士气很旺,他们的士兵个个骁勇善战,动作凶猛。

   大唐士兵没料到,会遇到如此强烈的反抗,都有点懵。

   加之,运动量加大,很多士兵的高反开始变得严重起来。

   很快,大唐主力犹如一盘散沙,南诏国军队一口气,把大唐主力军统统赶入西洱河。

   虽说西洱河,但它不是一条河,西洱河深度可达十几米。

   有些水域,地形复杂,水草缠绕。

   人一旦进去,除非熟悉水域的本地渔民,否则,休想安全出来。

   黑夜中,西洱河中一片哀嚎。

   阿朵公主镇守在龙尾关城门前,铎鞘出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事实也是如此,阿朵公主的铎鞘,瞬间鲜血淋淋。

   龙尾关前的石板上,血流成河。

   大唐千余人的残兵在高翔的带领下,试图攻入太和城。

   此刻,苍山之巅,战斗一样异常激烈。

   凤迦异带领的两千精锐,上苍山如履平地,根本就不费劲。

   他们熟悉苍山地形、环境,早就做足了御寒措施。

   厉雄雄心勃勃,带领两万士兵,翻越苍山。

   一半的士兵,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都给我坚持住。”厉雄给士兵打气,“我们已经爬了一半的路程,跨过这座山,胜利就在眼前。”

   不过,厉雄自己内心也开始犯嘀咕:

   “这苍山,真的这么难攀登吗?”

   越往上走,厉雄能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说明氧气越来越稀薄。

   大概来到三千米的位置,路、树木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而且,浓雾弥漫,几乎看不见路了。

   一股不祥的气氛,笼罩在爬山的士兵中。

   低温、缺氧,高反很快夺去了不少士兵的性命。

   他们,从中原远道而来,注定要长眠于这苍山之巅。

   厉雄武功高强,他还稍微好点。

   带领着剩余人马继续往苍山最高处爬去。

   最终,爬到苍山最高峰,厉雄自己也不知道他们还剩多少人。

   只是,能爬到苍山顶的唐军,早已失去战斗力。

   正在这时,在苍山西坡,凤迦异居高临下,对唐军发起反击。

   唐军没料到在这苍山西坡,居然会有南诏国的埋伏。

   而且,他们犹如幽灵一般,动作敏捷,丝毫不受低温影响。

   唐军面对突如其来的埋伏,毫无招架之力。

   单凭厉雄一人,已无法扭转战败的局面。

   厉雄居然也开始出现高反情况,4000多米的海拔,他还剧烈运动,武功再高,也支撑不住了。

   皑皑白雪上,洒满了将士们的鲜血,黑夜中,发出刺眼而又惨烈的红白光芒。

   惨烈的厮杀,整整持续了一个晚上。

   大唐两万军队,全军覆灭,主帅被斩首。

   他们从没想过,他们最后的长眠之地,会是离家乡千里之外,人们向往的风花雪月的,苍山之巅。

   大唐主力军,也岌岌可危。

   大唐士兵不谙水性,被赶入西洱河,已经自乱阵脚,哪里还有战斗意志。

   夜晚的西洱河河水,寒意刺骨。

   这时,埋伏着的吐蕃骑兵,向大唐军一侧杀了过来。

   无路可逃的大唐主力军,被赶入洱海。

   突然,洱海风高浪急,投海者几无生还。

   这时,那几艘佯攻太和城的船只,成了几万大军的救命稻草。

   他们为了求生,都奋力挤上船,有的始自相残杀,鲜血染红了洱海。

   此刻,远在长安的太子李亨,忽然半夜惊醒,他自言自语:

   “今晚,是有什么伤及国体的大事发生吗?怎么我的心忽然很痛?”

   几只船,几万人,结局可想而知。

   黑夜中,只有一只小船驶离洱海,消失在黑夜中。

   第二天,阳光依旧升起。

   正如阁逻凤所愿,黎明依旧温柔,依旧普照着南诏国。

   第一次天宝战争,最终以大唐八万大军全军覆灭告终。

   多少中原好儿郎,铩羽不归。

   阁逻凤命令清理战场,还派人去洱海打捞大唐士兵的尸体。

   八万大军,最后只打捞到八千具士兵尸体。

   南诏国虽然大获全胜,但南诏王却开心不起来。

   阁逻凤说道:“把他们都葬在洱海南岸,入土为安吧。”

   茶坚有不同意见,“大王,他们不仁不义在先,我们为何还要安葬他们的士兵?

   不如,再次投入洱海,喂鱼去吧。”

   阁逻凤摆摆手,说道:

   “大唐有恩过我们,这是恩,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按我说的,安葬了他们吧。”

   如今的洱海南岸,长眠着数以万计的大唐将士,当地人称“千人冢”。

   阿朵公主再次站在龙尾关城墙上眺望洱海,已经看不出,昨晚那里有一场血腥厮杀。

   波光粼粼的湖面,没留下一丝丝痕迹,哪怕是一点残破的衣物或残肢断臂。

   没人知道,一个晚上,那么多尸体,全部沉入洱海,到底都去了哪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