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第374章 话与太子难投机

  见旎啸迟疑,太子朱常洛忽地起身,向旎啸深深施礼。

   旎啸慌忙站起身来,正欲开口,却听朱常洛语带哀愁,声声切切:“旎辅卫当知我眼下之艰难,身处这勖勤宫,每日皆如芒刺在背,唯恐父皇旨意忽至,废我太子之位,贬为庶民,逐出京师。

   “观华夏历史长河,太子被废之事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惨遭杀戮,亦属平常。

   “虽我有朝臣力保,于父皇面前据理力争,然我也是闻得,郑贵妃这些年拉拢了不少朝臣。

   ”就连旎辅卫,贵妃不也曾遣常敏才大人,及其胞弟郑国泰频频与你亲近吗?”

   旎啸虚扶太子,欲使其归座,然太子身形未动,旎啸无奈,目光转向太子身后的王安,只见王安也是对他深深一躬,面上满是恳切哀求之色。

   此刻,朱常洛嗓音哽咽,似有千般委屈,“观今时今日,旎辅卫正蒙圣宠,便是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和东厂,也对你趋炎附势。

   “我虽贵为当今太子,却如同被囚于此勖勤宫,个中滋味,想必你也是心知肚明。

   “若非太后、皇后及一众忠臣竭力相护,我恐难有今日与你把酒言欢之时。”

   言罢,朱常洛双眼泪光闪烁,再次躬身拱手,言辞恳切:“望旎辅卫勿吝赐教,勿言虚妄,但吐肺腑之言,助我稳固太子之位,朱常洛在此感激涕零。”

   太子之语,情真意切,旎啸闻言点头,示意王安将太子扶稳坐好。

   旎啸出身非儒门望族,自不言儒家经典,反而从华夏墨家机关奇术谈起,更提倡兼爱非攻的超前理念;

   论及法家治国之道,强调律法之重,主张以严明法制理国;述及道家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养;

   谈兵家强军之策,欲练就一支无敌之师,以震外族,若有战事,则战养战,使烽火不燃大明之境;

   乃至阴阳家之说,旎啸皆有所涉猎,唯独儒家之学,未置一词。

   一番宏论过后,朱常洛听得瞠目结舌。

   正此时,旎啸举杯一饮而尽,复又说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世人皆以儒家为治国不二法门,视墨、法、道、兵、阴阳诸家之术为旁门左道,奇技淫巧,殊不知,华夏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全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朱常洛之太子位,多赖朝中文臣的力保,而这些文臣多为士子出身,饱读四书五经,深受孔子思想熏陶,自然对旎啸之语不以为然。

   他淡然问道:“你的意思是,莫非欲弃儒家治国之道,或不再令其一家独大?”

   旎啸见说,略作迟疑,望向太子,心中闪过一丝悔意,但转念一想,眼前之人乃未来大明之主,便决定直言不讳。

   他缓缓答道:“太子殿下,儒家之学,教化世人,使人知礼守德,忠孝仁义,此诚无错。

   “然也使人愚昧僵化,渐成无形枷锁,崇文抑武。殿下试想,若外族夷狄日益强盛,频频来犯,当时何以应对?”

   朱常洛闻言一愣,脱口而出:“你都说了,外族夷狄为一群未开化之辈,我大明何不教化他们?再者,我大明如今精兵百万,良将千员,对付周边夷狄,何惧之有?”

   旎啸听罢,心中略有失望。

   然念及这位太子,于万历二十三年方得万岁爷准许,在众臣奏请下,才开始读书识字,未及两年,又因郑贵妃暗中作梗,致讲学之事中断,他心中不禁释然。

   念及此,旎啸耐心释疑:“太子殿下,我大明虽看似繁荣昌盛,雄师百万,然殿下可知红夷大炮之威?”

   朱常洛微微颔首:“此炮之名,我自然知晓,乃源自佛郎机国。”

   “那殿下可知其真正威力?”旎啸再问。

   朱常洛轻轻摇头:“我只闻其威力巨大,可毙敌于百步之外,却未曾亲眼目睹其威。”

   旎啸说道:“红夷大炮之威,岂止百步,数百步、千步之外,也能杀敌制胜。弓箭之能,仅在一人一命,而此炮之下,数人数马皆可化为齑粉。”

   朱常洛听得,面色大变,似有难以置信之色。

   旎啸继续说道:“此炮源自极西之地的佛郎机,而万里之外,如佛郎机之国众多,皆备此炮。试想,若这些国家遣兵遣将,携此大炮来犯,我大明岂能以刀剑战马相抗?”

   朱常洛闻说,缓缓点头。

   片刻后,他笑道:“旎辅卫所言极是,然对方毕竟远隔万里,岂会轻易兴兵犯我?

   “我虽不通兵法,却也知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万里迢迢,粮草之运,岂是易事?恐无一国能为此壮举吧?”

   旎啸闻此,顿时语塞。

   少时,他只得耐着性子说道:“然则那些能造出红夷大炮之威猛火器的国度,并非倚仗儒家之学。我听闻这些国家,杂乱无章,犹如未开化的原始部落,却能锻造出如此利器,想来必有其独到之术。”

   朱常洛微微颔首,神色间,却显露出对旎啸所说并不全然信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