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重生:1977

第1312章 盾构机生产线

重生:1977 苍鹰 2074 2025-03-15 23:01

  袁世康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港岛回归这个问题毕竟已经提出有五年。

   说上面已经慢慢开始在布局,从战略战术出发,完全合情合理。

   夜天水是怎么想的?他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过,他甚至没有表现出他是知道这件事的。

   尽管他对未来了如指掌,却不能表露出一点点知情的意思来。

   “你们年轻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敏锐度都远超于我们,不是我们这代人能完全明白、同日而语的。

   我也不会随意置喙。

   小水,袁叔叔知道你们几个都是胸怀鸿鹄之志,心有丘壑。

   我就不仗着长辈的身份来对你们指手画脚。

   这次来见你,是听说你有面向机械行业的项目投资计划,仗着几分交情,几分薄面,来向你打听了解一下,你这个投资项目准备放在哪里?

   你知道袁叔叔是主管这方面的,请问,有没有考虑到我们江南省来落地?

   你应该清楚,我们江南省的苏南模式推广面广,县级,公社到大队,甚至有的生产队都有自己的加工厂。

   机械行业的投资,除了需要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外,机械加工涉及的技术工人,相关联的机械生产企业,都是必不可少。

   围绕一个机械生产企业的核心产品,会延伸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我知道你和夏领导关系好,在他这里你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稳定的商业圈。

   可投资机械行业和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区别,技术工人和成熟的加工企业,不是一年半载能培养出来的。

   而江南省恰恰在这方面已经具备有雄厚的基础,有庞大机械行业的技术工人。

   你需要的产业链,都可以从现成的企业里面寻找需要的合作商和代加工企业。

   我知道你事情多,也不和你兜圈子,就是来和你商量,把这个投资项目放到我们省里来,怎么样?

   我承诺,除了国家规定的政策,我另外再给到你最好的地方性优惠政策。”

   袁世康拿出了最诚恳的态度,再无长辈对晚辈的语气,只是诚心诚意的商量。

   夜天水有些犹豫,到江南省投资,心里早有计划,只不过时机不成熟,他一直在观望。

   有袁世康在省里坐镇,这是最大的优势。

   袁成在苏城工业局上班,现在只是从副科升为正科。

   在很多人眼里,短短三年时间里已经升了至关重要的一级,必定是前途无量。

   就像是果敢一样,现在也只是正科,两个人还没有升到副局长的级别。

   他是可以去助一臂之力,如果两个人在一个城市,很简单,果敢不是在房管局吗?他去买地,就像达峰县的况道明一样,让他坐稳局长不说,现在又升了副县长。

   关键是让况道明还兼着土管局局长的职位,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实权在手。

   工业局更顺理成章,既然买了地,再去投资一个两个企业,一事两勾当,两个人的事全办妥了。

   只要有政绩,像他们这样名牌大学出来的高材生,在基层磨炼了三年,升职就名正言顺。

   问题现在两个人在两个城市,他就需要权衡了。

   他要给他们助力,也要自己投资后得到丰厚的名和利的回报。

   说他大笔投资下去,自己不图回报?这样幼稚的想法和夜天水完全不搭界。

   投资的项目和钱都不是问题,是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袁世康说的投资机械行业的企业,是他和佟达伟商量,直接把生产盾构机的技术拿到国内自己来生产。

   这么几年进口那些生产厂家的设备,有心算计下来,所有的核心技术都已经掌握到手,只等合适的时机了。

   夜天水也计划放到江南省,只是放在苏城还是平城他还没有下决定。

   这个项目涉及面太广,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推手。

   “袁叔叔,这件事我一直放在心上,机械生产或者机械加工,有您在,把项目落地江南省当然是最理想。

   我的计划是先投资一条盾构机的生产线,您知道,一台盾构机有近万个零部件组成。

   涉及到的生产企业太广,我们的生产力能不能跟上?

   我不能轻举妄动。

   到时候,总厂只能负责生产主机里面的几个主要部件,里面有一部分技术精度要求特别高的重要部件,暂时还需要通过进口才能完成。

   其余的,就需要寻找生产合作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完成生产装配出一台盾构机,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达成的。

   需要得到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这个计划我早就开始筹备,但要形成整机完整的产业链,必定困难重重。

   生产零部件的生产厂家,恐怕不能仅限于江南省内的企业。

   这是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涉及到的生产企业太多,需要政府的协调。

   袁叔叔,江南省的工业是您一手推动起来的,您合计一下,全省能承接这些零部件生产的企业有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