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第9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闪光的足太阴脾经

  第九章:《孙思邈教我学针灸》闪光的足太阴脾经

   在胃经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收获颇丰,对中医经络的认知也愈发深刻。这天,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线洒在医庐的庭院,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露珠在叶片上闪烁着微光。孙思邈如往常一样,精神矍铄地站在庭院中央,他的身旁,弥漫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金色光晕,那是他周身灵气汇聚的象征,也预示着今日将有重要的知识传授。

   “徒儿,今日我们一同探寻足太阴脾经的奥秘。”孙思邈的声音温和却又充满力量,在庭院中悠悠回荡。他缓缓抬起手,手指在空中轻轻勾勒,伴随着他的动作,天地间的灵气迅速响应,如汹涌的潮水般向他涌来。只见他双手快速结印,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一个巨大的、散发着柔和蓝光的人体经络图缓缓浮现于我们眼前,足太阴脾经在其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如同一条神秘的蓝色丝带,蜿蜒贯穿人体。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着下肢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孙思邈一边讲解,一边用手指沿着经络图上脾经的路径轻轻划过,所到之处,蓝光愈发耀眼。“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统血,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这些基础理论,中医还有许多精妙的治疗原则,比如左病右治、上病下治。”他神色庄重,眼中透露出对中医经络奥秘的敬畏与热爱。

   “左病右治,是指人体左侧出现病症,可在右侧对应的经络穴位进行治疗;反之,右侧病症则在左侧对应穴位施治。这源于人体经络气血的左右贯通与平衡。上病下治,即人体上部的病症,可通过刺激下部的穴位来治疗,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如同网络将上下紧密相连,刺激下部穴位能激发经气,调节全身气血,从而改善上部病症。”

   紧接着,孙思邈抬手一挥,一把散发着古朴气息的针灸铜人稳稳地落在我们面前。这铜人制作精美,上面的穴位清晰可辨,每一个穴位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能量。“接下来,为师为你逐穴讲解。”孙思邈说道。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孙思邈伸出手指,准确地落在铜人的隐白穴上,穴位处瞬间亮起一抹微弱却纯净的白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此穴是脾经的井穴,五行属木。别看它位置微小,却有着非凡的功效。当出现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症,以及便血、尿血等出血性疾病时,隐白穴可发挥它的止血作用。曾有一位女子,月经淋漓不尽,面色苍白,身体虚弱。我针刺她的隐白穴,配合艾灸,以温经止血,经过几次治疗,她的月经逐渐恢复正常。从左病右治角度来说,若左侧足部隐白穴对应区域不适,可针刺右侧隐白穴。若因脾虚导致头部眩晕等上病,刺激隐白穴这样的下穴,也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针刺时,需浅刺0.1寸,手法要轻柔。”

   “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随着孙思邈的讲解,铜人的大都穴亮起柔和的绿光,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大都穴是脾经的荥穴,五行属火。它主要治疗腹胀、胃痛、呕吐、泄泻等脾胃病症。当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这些症状时,针刺大都穴可起到清热和胃、健脾利湿的作用。若左侧脾胃不适,可在右侧大都穴施针。而对于一些因脾胃不和引发的口腔溃疡等上部问题,刺激大都穴,引火下行,也能缓解症状。有一位患者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的症状,我针刺大都穴,配合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调理脾胃气机,很快缓解了他的痛苦。针刺时,直刺0.3 - 0.5寸。”

   “太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孙思邈的手指移动到太白穴,穴位处闪耀出明亮的蓝光,深邃而神秘。“太白穴是脾经的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它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对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脾胃病症有显着疗效。同时,对于身体乏力、体重减轻等脾虚症状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曾有一位长期脾胃虚弱的患者,经常出现胃脘隐痛、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的症状。我针刺太白穴,配合艾灸,温阳健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若右侧脾胃有疾,可在左侧太白穴进行治疗。一些因脾虚导致的眼部问题,如视物模糊等上病,通过刺激太白穴,也能改善脾的功能,间接作用于眼部。针刺时,直刺0.5 - 0.8寸。”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孙思邈的指示下亮起了紫色的光芒,高贵而神秘。“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它主要治疗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脾胃病症,以及心烦、失眠、狂躁等神志病症。公孙穴与冲脉相通,能调理冲任气血,对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曾有一位患者因情志不畅,出现胃脘胀痛、呕吐、心烦失眠的症状。我针刺公孙穴,配合内关穴,理气和胃、宁心安神,很快缓解了他的症状。从左病右治看,若左侧公孙穴所属经络区域不适,可在右侧找对应点施针。对于因脾胃不和引发的头部眩晕、失眠等上病,公孙穴也能通过调节脾胃,交通心肾来改善。针刺时,直刺0.6 - 1.2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