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战争中拍电影
再说从陕北来的电影专家到了铁芦山,王睿和铁芦山电影小组接机。
寒暄过后,听王睿的制作电影的要求,全体傻眼。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把目光定在总导演身上。
总导演连忙摆手,“王指挥啊,我们没制作过这种题材。”
“您说的太过玄乎,我这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而且时间这么紧,我们怕是完不成任务啊!”
王睿微微一笑,“东西我都准备好了,你们带多少个导演,多少个摄影人员啊?”
总导演面露苦笑,“成熟的导演与摄像人员各3名,但摄像机只有一部。”
“我们电影的核心成员全部来了,还有5名美术人员。”
“而且我把所有胶片也都带来了,但只有1200英尺,最多能拍13分钟。”
王睿心中叹了口气,来这些人员,就知足吧!
想想当时的电影画面,第一印象是黑白色的,纺车旋转进会出现频闪效应,面部与云层等细节全失。
就这种情况,还要啥自行车啊!
还好的是,王睿兑换的摄影器材是最先进的,虽然还是黑白的,但不会出现以上的各种问题。
王睿握住总导演的手,“有人才就好,你们3组人员所需摄像机和胶片,由我们全部提供。”
“制作完成所有设备都送给你们团队,以后缺啥找我,等你们队部壮大了,送一批优秀人才到我们铁芦山如何?”
哦……,一群人欢呼了起来,电影相关物品都是紧俏货。
特别是我军被封锁过后,要经过特殊通道,还要用重金才行。
但由于资金短缺,只能买胶片等材料。
其艰苦程度,拍摄时是小心再加小心,因为都是一条过,没有浪费胶片的机会。
总导演见过铁芦山拍的战争记录片,其质量远远超过自己拍的记录片,和自己的手下也提过质量问题。
但是,更换设备所需要资金太多,没好意思开口,也没敢开口。
而现在王睿亲自承诺,一群人乐得都快疯了!
一个个和王睿热情握手,感谢声就没停过。
这群电影人,是什么身份?
是技术人员,也是军人。
这些战地记录人员,如果前线拍摄,作战时距离战壕只有200米。
五月份,鬼子大扫荡时,主力摄影师在战场重伤。
还有一位,为保护摄影机与胶片,遭到包围后引爆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
这两名成员,只是这些战士的一个缩影。
这次也就是铁芦山王睿这里拍电影,如果是其他军分区,老领导都不带同意的。
13分钟的胶片?
那还不当宝一样存起来,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万一没有胶片怎么办?
而到铁芦山不一样,王睿送设备,都在老领导预料之中。
总导演接过沈老师手中的摄像机,眼睛湿润了!
这就好比战士遇到了好武器一样,简直是爱不释手。
沈老师给总导演介绍这款摄像机,通过两人对话,王睿只剩下阵阵感叹。
重量:40公斤比27公斤。
镜头;一方是固定焦距50毫米,一方是可变焦到150毫米,通光量相差5倍。
光线要求:一方在日光下拍摄。一方在蜡烛1米左右的光亮,就可以拍摄。
帧数对比:一方每秒16帧,丢失细节。一方是每秒24帧,是正常国际标准。
声音:一方是无声,需要后期用留声机。一方可以收音,也可以后期配音。
单说40公斤用肩膀扛着,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有多艰难。
众人到了仙北县防御阵地,这地方安全程度高。
王睿和总导演沟通,当时总导演兼职制片人,兼职编剧,职能划分的并不是太多。
又给美术人员介绍荧光材料,其实当时的军用荧光材料很多,比如用于夜间指引,仪表盘夜间照明等。
当听到王睿要求画的越恐怖越好。
甚至是画鬼,画骷髅,画幽灵。
还要了解鬼子,鬼子眼中最恐怖的是什么?
5名美术人员,集体都懵了!
“王指挥,我们没画过鬼和幽灵,连骷髅都没见过,最多摸过真人的脑袋。”
“您,您,这不是难为人吗?”
王睿也没办法,只能根据后世动画中的形象,画了几幅。
画的不咋地,但意思表达出来了,被几名美术人员惊为天人。
美术人员开始画草稿,总导演还在迷茫之中。
要编出最恐怖的画面,还要最恐怖的声音,不吓死鬼子,就不是成功的影像。
总导演脑袋大了N圈,“王指挥啊!”
“您这要求也太高了,和我平时拍的都不一样啊!”
王睿想了想,“您看过神话故事吧,里面有恐怖一些的插画吧!”
见总导演还是没有反应,王睿脑袋突然灵光一现,“去把咱们原来配乐拿过来。”
和尚拿来钢丝录音机打开,和尚没轻没重的,声音直接调到最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