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第574章 明朝经济崩溃的原因

  ……

   就在这时候,两人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陛下”

   两人回头过去

   “嗯?说伯温伯温道,哈哈哈”

   ……

   “臣参见陛下”

   “嗯,不必多礼,伯温如此匆忙,是有何急事?”

   刘伯温将手中的纸张递给云轩

   “陛下,这是臣命人整理的资料”

   “哦?何事让伯温如此上心”

   ……

   “回陛下,臣翻阅了明史,从中得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明朝短短二百七十余年,所发生的灾难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千余次”

   “水灾、旱灾、蝗灾、瘟疫、地震等等,灾难频发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

   “这些仅仅只是天灾,人祸更为可恶,各方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官商勾结,为祸百姓”

   “……”

   ……

   云轩微微叹了口气

   “嗯,明朝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虽然暂时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遏制了瘟疫的传播”

   “但仅仅只是个开始,伯温翻过明史应该知道,明朝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非常强悍的,在历代王朝中也是难得一见的”

   “明朝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衰落下来,其气候变化引起的灾难是主要原因之一”

   “小冰期造成的灾难有多可怕,相信伯温、兴霸是知道的”

   “当年大炎差一点在那场冰封中凋零”

   “造成明朝出现如此之多灾难的罪魁祸首便是小冰期引起的气候变化”

   “旱灾、水灾、蝗灾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百姓只好从一介农夫变成流民”

   “地震和瘟疫的爆发,造成百姓大量死亡,……”

   “天灾人祸,天灾人祸,有天灾必然有人祸”

   “地方豪强与官员勾结,吞并大量的土地,迫害当地百姓”

   ……

   “明朝近几十年来,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处境”

   “内因天灾人祸而引起百姓暴动,外有蒙古和后金的袭扰”

   “除了这些之外,明朝经济崩溃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

   刘伯温暗自想了一下,就能够推算出云轩此话所指的东西

   可甘宁就不懂这些了,虽然这些年长进了不少,但对政治方面还是很莽

   “先生,陛下此话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笑了笑

   “兴霸将军真想知道?”

   “说说呗”

   ……

   “因为明朝的很多政策从一开始就已经为如今的状况埋下伏”

   “??”

   “此话怎讲?”

   “明朝开国皇帝是一个生性多疑的皇帝,外人他不敢相信,只好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出去”

   “他所制定的政策中,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士大夫不需要纳税”

   “刚开始的时候,全国税收还能养活这些人,可数十年甚至百年之后,这个官僚群体越来越庞大,国家财政就很难养活这群人”

   “虽然明朝开国皇帝制定的税收是历代王朝最低的,但官员、士绅却可以免税,……”

   “不仅是这些税,还有很多商业税是不收”

   “朝廷无法从官员身上收取赋税,只好从百姓的身上动手,随着官僚群体越来越庞,税收也就越来越重,百姓身上的担子也就越来越重”

   “……”

   ……

   甘宁重重的点了点头

   “好像听明白了一些,先生,还有吗?”

   刘伯温笑着继续说

   “到了明朝第三位皇帝的时候,这位皇帝是藩王出身,不可能对其他藩王出手”

   “所以出来个妙招,那就是解除全国藩王的军权,……”

   甘宁瞪大眼睛

   “那岂不是白养他们?”

   刘伯温点了点

   “不错,就是白养”

   “这些藩王虽然没有了军权,受到了很多限制,但可以拥有大片土地,还不需要交税,每年朝廷还会各地藩王送去大量的供养钱财”

   “这就造成了很多藩王一个劲的使劲生孩子,争取享受更多的免税政策,兼并更多的土地”

   “第一代或许只有三个儿女,但到了第三,第四代的时候,这个人数需要翻上好几倍”

   “明朝短短二百七十余年,光是皇室成员就多达十几万,而且这些人都是不需要交税的”

   “朝廷不仅要养这么庞大的皇室成员,还需要养数量庞大的官僚群体”

   “兴霸你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实”

   ……

   甘宁平常虽然很莽,但还是能够看透一些事情的

   “嘶~”

   “这还不得上千万两银子”

   “哈,虽然没有达到这种夸张的程度,但百万两的还是有的”

   就在这时候,甘宁突然想起了什么?

   “不对”

   “俺明白了,当年俺对陛下的税收条例还存在着很大的疑问,现在总算明白了”

   “若是陛下不征收官员及商人的税务的话,极有可能会出现明朝这一情况”

   ……

   刘伯温笑着点头

   “兴霸现在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了吧?”

   “嗯嗯,俺明白了,日后陛下叫臣往东,定不会住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