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481章 脑子进水了?

  两人抢着请战,要带锦帆贼和陷阵营冲上去砍人。

   蒋华强却摆了摆手,直接拦了下来。

   “兴霸、伯平,好刀得留着砍最关键的一刀。”

   “你们俩要是现在就冲出去,把孙伯符吓跑了,那我后面的计策还怎么使?”

   孙家军确实不弱。

   但锦帆贼和精通水战的陷阵营,尤其是锦帆贼,战斗力已经接近天下顶尖水军的水准。

   在蒋华强的布局里,这支力量是用来收割残局的杀招。

   前面的小打小闹,交给普通部队应付就行。

   再说,今天孙策要对付的,可不只是他蒋华强这九万南征军!

   于是,蒋华强下令:

   庞德、张合、张任三人各带五千步卒,调转船头,迎击西北方向的船队。

   常言道,假戏也得真做。

   要是连个人都不派去拦,万一被周瑜看出破绽,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

   西北方向。

   看到蒋华强真派了船队过来堵路,孙策和周瑜都忍不住笑了。

   如果对方压根不动,那说明早有准备,或者有圈套。

   但现在,蒋华强不仅派人来了,还摆出一副硬碰硬的架势。

   这不就等于说——他慌了?他没招了?

   至少在孙策和周瑜看来,是这么回事。

   此刻。

   孙策站在船头,神采飞扬,连说话都带风。

   他转头瞅了周瑜一眼,打趣道:“公瑾,蒋文韬手下的兵,也就这样嘛。”

   “上次你是不是太紧张了,被他唬住了?”

   “照我看,凭咱们孙家军的本事,收拾这种货色,还不是手到擒来?”

   说完,他还斜着眼,瞟了眼远处庞德、张合、张任那支队伍,满脸不屑。

   周瑜没接话。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蒋华强太安静了,安静得不像他。

   而且,那三将带的人一看就不是主力,顶多算是二线步兵,根本不擅长水战。

   可眼下,两军已经逼近。

   眼看就要撞上。

   忽然——

   一阵大风从西南方向卷了过来。

   周瑜猛地抬头望去。

   只见江面西南处,赫然又冒出一支船队!

   而且这支船队,无论战船的规模、旗帜的整齐度,还是士兵的精气神,全都甩孙家军好几条街。

   没错。

   来的正是黄祖的江夏水军。

   “黄祖?他怎么亲自来了?”周瑜眯起眼睛。

   按诸葛亮之前的安排,黄祖只用守在夏口,截杀溃军就行,根本不用上一线。

   现在他跑这么远来掺和,图个啥?

   孙策可没想那么多。

   在他眼里,纯粹是黄祖这老小子按捺不住,想来抢功劳、露脸出风头。

   所以,一看到江夏水军出现。

   孙策立刻下令全军冲锋。

   庞德、张合、张任三人加起来才一万五千人。

   而且这帮兵还是从陆战队里抽出来的,根本不熟水战。

   说白了,就是蒋华强九万大军里最不经打的那一拨。

   霎时间,火星乱蹦,战船猛烈相撞,轰隆声炸响在整条江面!

   而孙家军最拿手的,正是水上拼杀!

   眼前这一万五千人拦在面前,孙家军却跟看见满桌大鱼大肉的饿汉一样,眼睛都放光了。

   不少士兵已经开始盘算,打赢了回去能捞到啥好处,是升官?是发财?还是主公孙策亲自夸两句?

   可这美梦啊,连半炷香都没撑到,就被砸得稀巴烂!

   江夏那边的战船正飞快靠近战场。

   但奇怪的是,他们压根没去碰蒋华强的舰队。

   反而调转船头,直勾勾地冲着孙家军的水师扑了过来!

   “嗖——!”

   一阵箭雨从江夏战船上腾空而起,劈头盖脸往孙家军头上砸!

   “啥?!”

   “搞哪出?!”

   “黄祖这老东西,脑子进水了?”

   孙策气得跳脚,嗓子都喊破了。

   一脸茫然,满心疑惑。

   江夏不是自己人吗?

   咋还对自己人动刀子?

   可他再吼也没用。

   下一秒,他亲眼看见——

   苏飞站上船头,一声令下,江夏水军直接对江东舰队展开绞杀!

   更让他心头一沉的是,庞德、张合、张任带着一万五千步兵也杀回来了!

   这仨虽说水战不咋灵光,但眼下孙家军已经被江夏水军打蒙了,自顾不暇。

   谁还有空管岸上的敌人?

   于是这三员猛将就跟在水军屁股后头捡漏,割人头跟割稻子似的,轻松得很。

   “伯符!快跑吧!”

   “黄祖怕是被蒋文韬收买了!”

   周瑜冲到孙策身边,扯着嗓子喊。

   他脑筋转得飞快,一看江夏倒戈,立马明白这局已经没救了。

   但他不清楚的是——

   黄祖根本没叛变。

   真正叛的是潘濬和苏飞,一个二把手,一个三把手。

   苏飞这些年在江夏掌兵,本事不弱。

   这一下突然反水,指挥得井井有条,打得孙家军晕头转向。

   “该死的黄祖!”

   “你可害苦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