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清末:大洋铁舰

第21章 京城失守

清末:大洋铁舰 小小德拉科 2217 2025-03-15 23:07

  对于连续攻占数日后的联军而言,转换一种进攻思路变成他们的当务之急,

   巧的是美利坚的一名上将在一名百姓口中得知,

   承汇门下的水渠是通往京都的一条暗道,

   并且百姓表示可以为联军带路,

   这就化解了京城城高水深的守城优势,并没多做考察,

   联军趁夜色立刻发动进攻...

   南边的佯攻部队的进攻松松散散,

   仲权感觉有问题,但想不出哪里不对,

   蔡棘举枪跑过来,冲仲权吼道:

   “东门已破,狗日的朝廷兵,全他妈跑了!仲权,撤吧!没有悬念了!”

   ...

   随着联军的一声炮响,

   炮弹在仲权身边炸开,

   仲权感觉好似又要重生,

   呆呆地看着面前重影的一切,

   蔡棘一直在冲自己吼着,

   仲权好像听不到任何声音

   心里想道:

   “一切都结束了...我的蒂娜...”

   蔡棘背上仲权吼道:

   “现在营津渡水兵听我指挥,护送仲总督撤回京都城!”

   蔡棘背起仲权嘴上碎碎念:

   “谁都能死,唯独你不行。”

   仅剩六七十人的营津渡水兵和练兵处的些许士兵拖着伤员,交替射击掩护撤下城墙...

   很快城门就被打开...

   联军像开闸的洪水般涌入...

   蔡棘背着昏过去的仲权,对身后的营津渡水兵说道:

   “去马厩,北门打出突破口!”

   Gew98的长度不适合当作骑兵步枪,

   上马后的营津渡水军士兵将枪背在身后,抽出马刀,

   当快要到达北门,

   水师队长准备举刀高喊时发现北门都是在逃亡的百姓与溃逃的士兵,

   在拥挤中出北门,

   向营津渡的方向跑去,

   很快隐匿于山林中...

   ...

   带着伤员行军速度很慢,

   在回营津渡的路上仲权在马背上醒过来,只是略微头痛看到自己身上略无大碍,

   在军马休息的时候,开始清点士兵,统计伤亡情况。

   仲权很满意营津渡水师的训练成果,

   坐在马背上对着第一次上战场的营津渡水兵说道:

   “大家的的第一次实战,我非常满意,失败是朝廷注定的命运,但对于你们,

   在我眼中我看到的是一支胜利之师,

   大家整顿军马,准备随我回营津渡!”

   仲权找到那名在城墙上反身开枪的女医疗兵:

   “你以后来做营津渡战地医疗的总兵官和非委任军官,负责接下来营津渡新水师女兵的操练。”

   女医疗兵不算魁梧,起身朝仲权行军礼,小麦色的皮肤在初冬的阳光映衬下让脸庞轮廓显得格外硬朗。

   ...

   联军进城后对京都城内进行烧杀抢掠,京都城内瞬间一片狼藉,除还有少量的天子亲军和禁卫军仍然在做最后的抵抗外,朝廷兵

   整个京都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太后听闻联军进城后震怒:

   “鄂州巡抚和粤州巡抚还没未到吗?”

   一旁的太监慌里慌张:

   “老佛爷,邮驿来报两位巡抚在接旨后就按兵未动,您还是换上便装随宫中出城避难吧,那些洋人要冲进来了...”

   ...

   回到营津渡的廖怀安找到仲权,气愤的说道:

   “妈的,这联军进城以后,找到朝廷的武器库,武器库中的武器比联军的武器还要先进并且数量非常庞大,甚至还有克虏伯的重炮。”

   仲权咬牙切齿道:

   “朝廷为什么不用?”

   廖怀安道:

   “不知道,我们水师从未派发过这批先进的武器,

   现在联军正在紫禁城内游行示威,瓜分城内的枪械和财物。”

   仲权用力捏紧双拳,嘴中传来牙齿用力摩擦的声音,一旁的父亲仲桦说道:

   “粤鄂巡抚怕是对皇座上的这位老佛爷颇有微词啊,人心已经涣散,这旨意也不过一张白纸罢了。”

   仲权拿起桌上营津渡兵工厂制造出机械师研发的步枪,看着步枪上刻着“营津渡第一兵工厂”的字样,

   说道:

   “朝廷不给配发,我们就自己造。”

   新式栓动步枪在Gew98的基础之上缩短100毫米的枪身长度,同样使用双排弹舱和后拉式枪机,

   为更适合华夏人,枪身长度是仲权提出的必要设计,这同样带来新式步枪的精准度更差和子弹初速更低的缺点,

   这样的改进虽然没有加强,但是毕竟大大缩短枪身的长度,水师士兵端枪的手臂更稳,

   变相的改进枪械的稳定性,

   仲权来到靶场,与德意志连队训练军官一起测试这款步枪,仲权拿起五颗792*57兵工厂制造的圆头步枪弹压进弹舱,

   随着五声清脆的响声,靶场旁的水师士兵报靶:

   “100米靶,32环”

   紧接着德二军官打了一次200米靶,27环

   枪械后坐力依旧很大,仲权紧接着一直压弹一直击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