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184章 关键一刀,废除宰相!

  “咱再重申一遍!”

   “废除宰相制,势在必行!”

   大明,应天府。

   胡惟庸案还在继续,血迹尚未擦干,朱元璋就迫不及待,马不停蹄地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早朝上,就废除宰相一事,义正辞严的发表了讲话。

   这下,百官可就不理解了。

   不约而同的的,纷纷跳出来抗议,要求收回成命!

   要知道,宰相权掌中枢,相当于朝廷的日常话事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

   甭管机会大小,好歹有个指望。

   万一裁撤了,那他们穷尽其生,能得到最大的实权职务,也就是个正二品的尚书。

   晋升通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别看胡惟庸垮台,引发一场腥风血雨,树倒猢狲散。

   但那个空缺位置,可有不少人眼巴巴看着呢!

   迄今为止,虽说大明已经换掉了几个宰相,杀得人头滚滚,牵连甚众,但面对炙手可热的官位,还是有人起心动念,趋之若鹜......

   一些年轻的少壮派,更是摩拳擦掌,想要获得进步。

   谁曾想,这个姓朱的皇帝独断专行,不按套路出牌,居然要废除宰相制,实在难以理喻。

   你爽了不假,咱爷们怎么混?

   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讲究个体面......

   朝廷这口锅里,皇帝想多吃点,谁也不能说什么。

   可你想连盆儿端走,一点机会不留给别人,那就太过分了。

   俺们读书人,绝不答应!

   “陛下,三思啊!”

   “请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子孙万代着想!”

   “万万不可如此啊!”

   朱元璋高坐龙椅,笑容含而不露。

   他决定的事情,几时改变过?

   “诸位爱卿,何故如此?”

   “咱要废除宰相制,正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啊!”

   “像那杨宪、胡惟庸之流,做了宰相,自恃位高权重,只知道欺上瞒下,利欲熏心。”

   “更有甚者,还图谋不轨,内外纠结,想颠覆大明的江山社稷!”

   “为杜绝此类现象,保长治久安,就没必要留着宰相了!”

   “我的话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一众抗议者中,不乏有借机上位,替代胡惟庸,过把丞相瘾的。

   可也有吕昶这样的老臣,真心维护宰相制。

   一个头磕在地上,冒死谏言。

   “陛下,自秦汉以来,宰相制运行了上千年,哪朝哪代,都是离不开的!”

   “属于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存在必有它的道理!”

   “杨宪、胡惟庸等辈,所作所为,非人臣之道,但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历史上,如霍光、诸葛孔明这样的贤相,也是能在家国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即使太平时节,也能起到分担政务,居中调和的作用。”

   “陛下,您固然英明神武,天纵之姿,能独挡大事,但还请为朱家的儿孙着想......”

   其实,这番言语,倒也不能算错。

   就整个明朝来看,没有了宰相,朝廷在皇帝和文官角逐中,逐渐失衡,为灭亡埋下隐患。

   再说了,就朱元璋以后那些奇葩皇帝,个个身怀绝技,花样频出......

   有痴迷于炼丹修道,求个长生不老的。

   有精通多国语言,吹拉弹唱,喜欢到处游玩的。

   有的别出心裁,喜欢钻研木匠活的。

   还有的,干脆二十多年不上朝、不管事,直接摆烂了,提前开启君主离线制......

   这帮玩意儿,干别的都能出名,就是不适合当皇帝!

   综上所述,洪武一朝,朱元璋强行废除宰相制度,不得不说,的确是个错误的决定!

   宰相的存在,就是为了在皇帝不顶用时,能够主持大局,维持朝堂的平稳运行,不至于出乱子!

   一旦没了,后世的朱家皇帝,就要独自面对满朝文官。

   左支右绌,力不从心。

   但朱元璋看不到百年之后的光景,内心又过于自负,认为他子孙和他一样,顿顿四碗大米饭,精力充沛......

   听到吕昶的辩词,当场就炸锅了。

   “你的意思是,咱选不出好宰相,是没有识人之明。”

   “还是说,咱的儿孙,都是些酒囊饭袋?”

   话音未落,吕昶顿时一惊。

   擅自诽谤圣上,他有几个脑袋?

   “陛下,臣绝无此意啊!”

   “历朝历代,都是拥护宰相制,才能维序一二百年的国祚,开创太平盛世啊!”

   “老臣一片忠心,还望明鉴!”

   “宰相和君王,就像是男女夫妻之间,相互扶持,才能走得长远......”

   话是没错,奈何老朱根本不听。

   “你.......你个半截入土的老棺材瓤子,成心想气死咱啊!”

   “一个皇帝,他要是离不开宰相,那就是扶不起的刘阿斗,也不配做这个皇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