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74章 朱元璋的计划!

  “父皇,您找我?”

   不多时,朱标走了进来,并叩身行礼。

   出入南书房,来去自由,甚至无需太监通禀,足见父子情深,推心置腹。

   “哦,是标儿啊!”

   虽说《三国演义》写的精彩,朱元璋也确实爱看,但作为一国之君,总要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毕竟殷鉴不远,后来者岂能重蹈覆辙?

   早在一刻钟前,他就派人去东宫传召太子,说有要事相商。

   叙礼已毕,朱元璋示意儿子落座,随后开口道。

   “标儿啊,之前你提出的发展商业的建议,这些天来,咱苦思良久,觉得可以施行。”

   “现在的问题是,用什么办法,能促成此事?”

   “更要保证平稳运行,以免忙中出错......”

   即便他英明神武,卓有远见,也难以突破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站在高处,眼观大局,做任何事情,首先要保证江山社稷的安稳太平,必须谨慎小心。

   如果注定要出乱子,就干脆放弃。

   换言之,在老朱眼里,皇帝的宝座、以及手中握持的权柄威严,将是高于一切的存在,且无可替代。

   至于别的什么,明显没那么重要......

   尤其,内心还保持着对商人的鄙夷和嫌弃,认为那就是一群贪图利益,不劳而获的家伙。

   怎配如鱼得水,登上大雅之堂?

   这是多年形成的固化思维,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但朱标前番说得句句在理,他也用心听了。

   觉得扶持商业,朝廷有利可图,想到白花花的银子,就没那么抗拒了。

   不妨先试试水,看情况而定!

   现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朱元璋灵机一动,将‘皮球’转而踢到了儿子脚下。

   “父皇......”

   朱标深知自家老爹的脾气秉性,没有一上来就说办法,而是选择了蜿蜒曲折的方式,用言语引导。

   “您不仅是咱朱家一家之主,更是大明的一国之主。”

   “如此说来,天下的黎民百姓,各色人等,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看做是您膝下的儿女。”

   “既然这样,您对待他们,就该公平些,而不是依照个人喜好,亲疏有别......”

   话虽然不长,但着实戳中了老朱的心门槛,立马表示爱听。

   同时,暗自欢喜!

   到底是咱大儿子啊,能说会道的,平时不白疼他!

   没错!

   天下的芸芸众生,只要长得像个人样的,都可以视作咱的子民!

   孩子嘛,有些能肩负重任,自学成才的......

   也有那种奸猾顽劣,不成大器的,咱都该一视同仁,怎么能区别对待呢?

   “标儿,说下去!”

   来了兴致,朱元璋罕见的让儿子不受拘束,畅所欲言。

   见状,朱标决定趁热打铁,把准备好的说辞,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父皇,如果您同意我刚才的话,对商贾之流,就不该采取限制打压的手段......”

   “而是允许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发挥原本的作用!”

   “这段时间,儿臣撒出人手,到民间寻访,顺便听到了些消息。”

   “老实讲,京城及周边的大部分商户,日子都不太好过。”

   “时常有官吏上门,吃拿卡要,乱收税费......”

   “皇帝脚下,首善之区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别说,一番言语洗礼,习惯了高高在上,刚愎自用的朱元璋,居然开始反思了。

   眉头深皱,沉默良久。

   待到神情恢复如初,忽然笑道。

   “哈哈......咱的标儿长大了!”

   “你刚才的话,让为父颇有感触!”

   “好了,下面谈点具体的!”

   “咱们既要扩宽道路,给商人足够的生存土壤,脚踏实地,为朝廷创造价值。”

   “又要防着他们胡作非为,祸国殃民......”

   “只要满足了这两点,其余的一切好说,咱全力支持!”

   到了这步,已有了九分希望,只差临门一脚。

   朱标想了片刻,继续侃侃而谈。

   “儿臣以为,振兴商业,首先要卸掉枷锁,给他们确实的利好......”

   “譬如,朝廷可以施行部分免税,或直接为他们提供经营店铺!”

   “其次,还要在把各地的商人分别组织起来,命名为商会,以此方便朝廷管理,掌控局面。”

   “而会长的位置,父皇可以另派官职,或者让地方官员充任,都行。”

   至此,朱元璋喜笑颜开,觉得方法不错。

   把天下的商人拢到一处,直接受朝廷节制,量他们也搞不出多大风浪,高枕无忧矣!

   说到各地商会会长的人选时,他当机立断,干脆让县丞担任。

   这样,既不用增设官职,平添俸禄支出。

   又能对地方掣肘制衡,平衡势力,免得一家独大。

   毕竟,如果将商会会长交到县令手中,那可真就是大权独揽,容易不受控制。

   念及至此,朱元璋不禁沾沾自喜,为自己的想法感到自豪。

   瞧瞧!

   咱老朱聪明吧,一石二鸟,堪称成本之神!

   同时,还不忘夸奖儿子。

   “标儿,你今天表现的很好,让为父刮目相看。”

   “这些主意,都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

   朱标起身下拜,并亲口承认。

   “儿臣不敢欺瞒父皇!”

   “上次去定远县时,韩国公向我讲述了诸多好处!”

   “因见父皇迟迟不下决心,前些日子,我又暗中写信给他,虚心求教。”

   “刚刚的话,十有八九都出自他的脑袋。”

   “父皇,你不会怀疑儿臣勾结外官,有什么不轨之心吧?”

   不曾想,朱元璋出人意料的表现出开怀大度。

   “哪的话!”

   “做父亲的,最不应该的,就是猜忌自家儿子!”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还少吗?”

   “更何况,那老家伙退居乡里,不问世事,怎么能算是官呢?”

   “你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父皇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

   拟定了计划,朱元璋雷厉风行,马上找来了户部的左右侍郎,让他们二人负责操办此事。

   并且,草拟诏书,布告四方.....

   什么?

   你问户部尚书杨思议哪去了?

   不正研究种土豆呢吗?

  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71xu.com)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71xu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