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钱钱钱钱钱!这个崇祯太有钱!

第18章 给粮商放高利贷,我吃奸商的钱从来不吐骨头!

  “王公公,我的仓库实在是放不下了!”

   一个戴着貂皮帽子的商人满脸堆笑地说道。

   他的眼睛瞟了瞟周围,确认没人注意后。

   小心翼翼地从袖子里掏出一张五千两的银票,悄悄塞向王承恩的袖子。

   “您看,能不能先让我把粮食暂时放在皇仓里,等过几天再来取?”

   王承恩看着商人谄媚的笑容,嘴角微微上扬。

   轻轻咳嗽了一声,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低声说道:“哎呀,老爷的心意咱家领了。”

   “不过,您也知道,皇仓是圣上亲自下令清点的地方!”

   “咱家要是贸然应允,万一惹了皇上的雷霆之怒,可不好办哪。”

   商人听出了他的意思,连忙又从怀里掏出一张五千两的银票。

   双手奉上:“小的知道公公难做,但这也正是为皇上分忧嘛!”

   “这些粮食放在皇仓里,可比堆在小人的仓库里强多了。”

   “公公就当是帮小人这个忙吧!”

   王承恩接过银票,装作勉为其难地叹了口气:

   “既然是为了皇上分忧,那咱家也不好拒绝。”

   “不过老爷,这事儿您得抓紧腾地方啊,可不能占用皇仓太久!”

   商人连连点头,脸上乐开了花。

   “是是是,小的明白,小的明白!”

   其他粮商听说这个“骚操作”后,一个个也找到了王承恩。

   他们仓库空间同样不足,一个个面临着窘境。

   “王公公,我的粮食也没地方放了!”

   “公公放心,这点意思一定不会少的!”

   “一切都是为了皇上的圣旨啊,您看在天子的份上,可得帮帮我们!”

   一时间,王承恩的袖子里塞满了银票。

   他也不拒绝,反正皇上现在急需银两,这些“额外收入”只要上交朝廷,正好能缓解燃眉之急。

   短短的一炷香时间内,就收到了十五万两之巨的白银!

   看着厚厚一沓的银票,王承恩不禁感叹来钱速度之快。

   粮商们刚解决了仓库不够用的燃眉之急。

   很快又面临了新的难题——粮食太多了,银两却不够用。

   在这个粮食稀缺、灾年频发,还处于战乱的动荡年代,粮食的重要性堪比黄金。

   如今,皇仓以一两银子300斤的价格出售粮食。

   而他们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时,一两银子只能买到150斤糙米,市价更是高达一两银子50斤糙米。

   简单一算,这中间的利润高达6倍!

   一名粮商站在堆积如山的粮袋前,激动得两眼放光。

   他掰着手指头计算:“从皇仓买300斤糙米只需一两银子,放到市面上,分成50斤一袋卖,每袋能赚6两银子!这买卖,稳赚不赔啊!”

   “可是,银子从哪里来?”另一名粮商眉头紧锁,“现在粮食这么便宜,咱们要是想囤更多,手头的银票根本不够用。”

   “要不,把家里的地契、铺子全押出去换银子?”旁边有人提议,“反正这生意稳赚,银子能翻几番!”

   “对!还能联合其他粮商借点银子,一起囤,分开卖,大家都能发大财!”有人拍大腿,跃跃欲试。

   粮商们组团急忙的前往各大钱庄,去典当铺兑换银子。

   但他们很快发现,市场上的流通银两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疯狂需求!

   王承恩听到了他们的讨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他走上前,假装不经意地说道:“各位老爷,听说永泰街上新开了一家典当铺子,专门收各种抵押物。”

   “你们若是急需银两,不妨去看看。”

   粮商们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连连道谢,急忙赶往永泰街。

   这一切,正是顾辰的布置。

   就在他下令清仓甩卖粮食后,他便预料到,粮商们为了囤积更多粮食,会不惜一切代价筹措银两。

   于是,他命令商行里的高级商业人才,在商行隔壁开设了一家典当铺子!

   专门针对这些疯狂囤粮的粮商,提供高利率的典当服务!!

   贷款模式参考灯塔国的学贷,是双本利模式。

   借贷者需要归还本金和利息,但利息会被重新计入本金,并以“总本金”为基数继续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分期付款,实则利滚利,费用高得惊人。

   当粮商向当铺借100两银子,月利率为3%。

   第一个月应还本金100两+利息3两= 103两。

   如果粮商只还了50两,则剩余 53两(未还本金)+ 3两利息计入下一期本金,合计 56两。

   第二个月的利息按56两计算,为 1.68两,以此类推。

   这里面存在巨大的陷阱。

   利率虽低,但因本利滚动、叠加,实际利息会远高于约定。

   逾期罚息叠加更重,若借贷者无法按时归还,短时间内债务翻倍!!!

   “双本利”贷款的隐蔽性与剥削性,正是其致命之处!

   这种模式在表面上看起来合理,实际却让借贷者难以翻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