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第47章 亲耕农事

  塞北县外,春风拂过麦田,带来泥土的芬芳。

   农田里一片忙碌景象。耕牛拉着犁在田间开垦,沉重的铁犁翻起黑色的泥土,散发着泥土特有的清香。这些耕牛都是余谨通过抽奖获得的,分给了最需要的百姓家。

   ";老张,这耕牛力气真大!";一个农户擦着汗说道,";以前咱们全家出力都赶不上它一头牛。";

   ";可不是嘛,";旁边的老张点头,";多亏了余大人。不光给了咱们田地,连耕牛农具都发下来了。";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干活的百姓。有人在播种,有人在整地,还有人赶着马车、驴车运送农具。这些车辆也都是余谨通过抽奖分发下来的。

   ";听说隔壁李家分到了新式农具,";一个年轻人说,";用起来特别省力。";

   ";可不,";他爹应道,";余大人说了,年底前要让全县的农户都用上新式农具。";

   春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照在农人们的笑脸上。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春耕格外热闹,人人脸上都带着希望。

   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正在余谨的治理下,一点点焕发出新的生机。

   余谨站在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前,身旁是刚刚召唤出的李儒,以及之前就在为他效力的田丰。

   ";这片地,足有三千亩。";余谨指着眼前白花花的盐碱地说道,";可惜......";

   田丰点点头:";确实可惜。这等地势平坦的土地,若是能开垦出来,足够养活上千户人家。";

   余谨站在盐碱地边,仔细思考着如何运用从系统商城购买的改良方案。

   ";按照改良方案的说明,";余谨对田丰和李儒道,";首先要进行渠道布置。";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他指着几个位置,";都要开凿水渠,用来调节土壤含水量。";

   李儒点头:";确实如此。先引水漫灌,再用深耕压碱法改善土壤结构。";

   ";然后是草木灰,";田丰补充道,";可以用来中和土壤碱性。";

   余谨继续规划:";等基础改良完成后,就按照轮种方案来:

   - 这片地先种改良稻

   - 那片地种红薯

   - 剩下的地继续改良......";

   ";如此循环往复,";李儒赞道,";三年之内,这片盐碱地当能变成良田。";

   ";不过......";余谨看着眼前广袤的盐碱地,";光靠人力开渠,恐怕要不少时日。";

   ";这倒不难,";李儒笑道,";不是还有玉璧军和捧日军吗?让他们在无事时来此开渠,既能改良土地,又能操练兵士。";

   余谨点点头:";就这么办。回去让韦孝宽调些人手来,明日就开工。";

   看着眼前荒芜的盐碱地,余谨已经在脑海中描绘出了未来的景象:稻浪翻滚,红薯成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塞北县的粮仓......

   ";走吧,";余谨转身道,";回去安排人手,尽快开始改良工作。";

   田丰和李儒相视一笑,跟上了余谨的脚步。

   春风拂过盐碱地,仿佛也带来了希望。

   塞北县外的盐碱地上,数千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韦孝宽调来了三百玉璧军,配合着一百五十名捧日军,分成几队带着民夫开挖水渠。士兵们脱去甲胄,赤膊挥锹,干得热火朝天。

   ";这边渠道要挖深些!";韦孝宽骑在马上指挥,";要保证水流通畅!";

   不远处,一群百姓正排着队向工地走来。

   ";老刘,你们这是......";余谨认出了领头的村长。

   ";大人,";老刘笑道,";听说要改良盐碱地,我们村的后生都要来帮忙。这可是大好事啊!";

   ";是啊,";旁边一个年轻人接话,";等改良好了,就又多了好多良田。我们也想分一片地种呢!";

   不只是本地百姓,之前安置的流民中,也有不少人自告奋勇地来帮工。

   ";俺们是吃了大人的粮食,";一个流民说,";这会子有机会报答,可不能躲懒。";

   李儒站在高处,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对余谨道:";明主好手段。这些百姓,是真心实意地来帮忙。";

   ";他们也是为了自己,";余谨笑道,";这片地改良好了,他们就能分到田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