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雷霆扫吏弊,智囊定乾坤
夜色如浓墨,将偌大的京城包裹得严严实实。位于城东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府邸,此刻却是灯火通明。
书房之内,檀香混合着墨香,弥漫在空气中。与皇宫御书房的庄重压抑不同,这里的气氛似乎要轻松一些,但细细感受,却能察觉到一丝若隐若现的肃杀之气,如同出鞘前的利剑,寒光内敛。
余瑾端坐于主位之上,玄色锦袍衬得他面容愈发沉静,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目光平静无波。
下首两侧,诸葛亮与贾诩分坐。诸葛亮手持羽扇,轻摇慢晃,神态一如既往的从容淡定,仿佛万事皆在掌握之中;而贾诩则嘴角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眼神深邃,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想法。
三人围坐的梨花木长案上,摊放着一叠叠厚厚的卷宗,那是他们近一个月来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成果。
“孔明,文和,”余瑾放下玉佩,目光扫过两人,声音平缓:“这一个月来,御史台与吏部的清洗,初见成效。两位功不可没。”
余瑾顿了顿,继续道:“孔明如今已官拜门下省左散骑常侍,兼领侍御史衔,专司监察纠劾,可谓陛下真正的耳目,朝堂之上,再无人敢小觑孔明之言。而文和,则出任从龙密卫副指挥使,掌侦缉审讯大权,昭狱之内,但凡文和想知道的,还没有问不出来的。这既是陛下对尔等功绩的奖赏,也是我们进一步掌控局势,安插自己人的关键一步。”
诸葛亮微微颔首,羽扇轻摇:“大人过誉。若非大人运筹帷幄,我等亦不过是无根之木。如今门下省与御史台相互策应,从龙密卫雷霆出击,方能令那些蠹虫闻风丧胆。”左散骑常侍虽非实权显赫,但作为皇帝近臣,参议政事,规谏过失,其言语分量极重。兼领侍御史衔,更是赋予了他名正言顺弹劾百官的权力,使得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骤然提升。
贾诩则阴恻恻一笑:“从龙密卫副指挥使这个位子,倒也方便。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员,到了昭狱,嘴再硬,骨头再硬,也得给咱家乖乖吐出来。”从龙密卫本就是皇帝亲军,如今贾诩身居副指挥使,手握侦缉、抓捕、审讯之权,等于直接掌控了一柄悬在百官头上的利剑,其威慑力不言而喻。
余瑾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凌厉起来:“御史台那边,韩承业已成废子,树倒猢狲散,不足为虑。吏部的事情,也该进行最后的收网了。”
他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目光落在最上面一份卷宗封皮上那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张元。
“拿下张元。”余瑾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在寂静的书房内激起无形的涟漪。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接口道:“张元乃吏部尚书,执掌我大安官员铨叙升黜大权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更重要的是,他是司空卢颂的左膀右臂,是卢颂在朝堂上最重要的一条臂膀,几乎掌控着官员任免的半壁江山。砍去张元,便如同斩断了卢颂的一只手,能极大地削弱其势力,打破他对我朝官员任免的绝对控制,为我们后续彻底整顿吏治,扫清最大的障碍。”
“不错。”贾诩那双细长的眼睛眯了起来:“经过这段时日的清洗和震慑,吏部上下已是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张元这老狐狸虽然警惕异常,但在我们步步紧逼,剪除其羽翼之下,也难免心神不宁,露出破绽。如今,他已是困兽犹斗,正是我们一举将其拿下的最好时机。”
“孔明,张元的罪证,准备得如何了?”余瑾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轻摇羽扇:“回大人,针对张元的各项证据,已基本搜集完毕。从他早年任地方官时的贪墨劣迹,到执掌吏部后卖官鬻爵、培植党羽、打压异己的种种罪行,人证物证俱在,卷宗在此,足以将其定罪。只是……”他微微沉吟,“若想让他彻底无法翻身,让卢颂也无从辩驳,我们还需要一个决定性的突破口,或者说,一个让他自己都无法抵赖的关键证据。”
余瑾微微颔首,目光在三人之间流转:“这张元,为官多年,心思缜密,行事素来谨慎。他最大的弱点,或者说最可能被我们利用的环节,会是什么?”
三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都在迅速地分析着张元的生平、性格以及过往的种种行径。
“张元此人,看似清廉,实则贪婪无比。”诸葛亮率先开口,“但他敛财手段极为隐蔽,多是假借他人之手,或以古玩字画等雅贿形式进行。若要从贪腐入手,虽然证据确凿,但他必然会百般抵赖,将责任推给下属或那些所谓的‘雅贿’赠送者。”
贾诩阴声道:“张元最大的特点,是恋栈权位,视权力如命。为了保住吏部尚书的位子,他可以不择手段。或许,我们可以从他在某个关键官员的任免上,找到他徇私舞弊、甚至与敌对势力勾结的铁证。”
“又或者……”余瑾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极有规律的声响,“他压制已久的某个受害者,手中可能握着足以致命的证据。只是此人,需要我们去将他找出来,并说服他站出来指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