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国舅爷皇甫南辰
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
"这是污蔑!"
"简直无法无天!"
"陛下,请治余谨的罪!"
面对众人的喧哗,余谨却岿然不动,目光平静地望向龙椅上的赵汝安。那眼神中,既有请罪之意,也有一丝坚定。
"够了!"赵汝安冷哼一声,声音不大,却如惊雷般震慑全场。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余谨,"赵汝安沉声道,"你身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懂规矩,不知进退,朝堂之上,竟敢如此放肆!"
余谨躬身领罪:"臣知错。"
"至于吴庆年一案,"赵汝安继续道,"既然从龙密卫已经拿人,就该按律查办。余谨,你不该在朝堂上妄加揣测,更不该公然威胁朝廷命官。"
表面上是在训斥余谨,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来,皇帝这是在为余谨撑腰。既肯定了从龙密卫抓捕吴庆年的合法性,又给了余谨一个台阶下。
"退朝!"
随着赵汝安一声令下,这场闹剧总算告一段落。众臣鱼贯而出时,无不心惊。他们这才明白,余谨的强硬,是因为背后有皇帝撑腰。这哪里是在敲打余谨,分明是在警告他们——别在吴庆年案上动什么歪心思。
御书房内,一片宁静。
赵汝安与皇甫南辰对坐棋盘两侧,时而落子,时而品茶。这位当朝尚书令,正是赵汝安的舅舅,先皇后的亲兄长。
"舅舅,"赵汝安执起一枚黑子,"今日早朝那一出,你怎么看?"
皇甫南辰抿了口茶,笑道:"余谨这孩子,性子是急了些。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外甥一眼,"你分明是在纵容他。"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舅舅。"赵汝安轻笑一声,心中却微微有些不快。即便是在自己面前,这位舅舅也总是一副教导的姿态。
十年前,正是眼前这位舅舅,力排众议,扶自己登上皇位。当时先帝驾崩,太子年幼,朝中大臣多有异议。是皇甫南辰以尚书令的身份,联合禁军,力保自己这个皇次子继位。
这份恩情,赵汝安永远不会忘记。但同时,他也清楚地知道,朝中三足鼎立的局面让他这个皇帝处处受制。司空卢颂把持朝政,势力最大;太师闻泽虽年事已高,却依旧位居要职;而自己这位舅舅,虽然行事低调,但每每在关键时刻,总要仗着舅舅的身份来规劝自己。
这种感觉,既是感激,又带着一丝难言的憋屈。
"陛下,"皇甫南辰落下一子,"今日那些弹劾余谨的人,大多是卢颂的人。他们这是在试探你的态度。"
赵汝安看着棋盘,若有所思。他何尝不知这些,但比起卢颂的咄咄逼人,他有时候反而更厌烦舅舅这种以长辈自居的姿态。
"舅舅的意思是?"
"卢颂这些年,势力越发庞大。"皇甫南辰说道,"你若想制衡他,不妨......"
"朕自有主张。"赵汝安淡淡打断了舅舅的话。
皇甫南辰一愣,随即笑道:"是,陛下圣明。"
赵汝安抬头,看着这位舅舅。朝堂之上,三股势力相互制衡,他这个皇帝反倒成了最没有实权的人。而眼前这位舅舅,虽然处处为自己着想,却也是这种局面的维护者之一。
这种局面,必须要改变。
"对了,"皇甫南辰忽然道,"臣听说陛下让从龙密卫给了余谨一枚令牌?"
赵汝安手中的棋子微微一顿,心中暗笑。即便是自己调动亲军,这位舅舅也要过问一二。
"是有这事。"他平静地说道,目光落在棋盘上,不再多言。
君臣舅甥之间的气氛,忽然变得有些微妙。
"陛下这一手棋,倒是出人意料。"皇甫南辰看着棋盘,意有所指。
赵汝安淡淡一笑:"舅舅是在说棋局,还是在说余谨?"
"都是。"皇甫南辰轻叹一声,"看着你这般运筹帷幄,舅舅倒是有些感慨。记得当年你刚登基时,还需要舅舅在朝堂上为你保驾护航。如今......"
"如今朕长大了?"赵汝安接过话头,声音平静中带着一丝锋芒,"舅舅的意思是,朕已经不需要您的保护了?"
皇甫南辰一愣,随即苦笑:"陛下说笑了。臣不过是欣慰,欣慰陛下已经能独当一面。"
"是啊,"赵汝安执子落下,"朕确实长大了。也正因为长大了,才明白有些事情,总要亲力亲为。有些权力......"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舅舅一眼,"也是时候收回来了。"
御书房内的气氛忽然变得凝重起来。
皇甫南辰放下手中的茶盏,神色复杂地看着外甥:"陛下这是在怪舅舅僭越了?"
"怪倒是谈不上,"赵汝安语气依旧平和,"只是觉得,朝堂之上,还是要有个主次。舅舅说是不是?"
这句话里的深意,皇甫南辰如何听不出来?他沉默片刻,才道:"陛下说得是。不过......"他停顿了一下,"有些事情,也不必太过急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