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511章 魏延守江夏,关羽困襄樊

  数日后,程普于军中得获密令,信中言明江陵、襄阳二城已顺利攻克,特命他即刻率军星夜赶来,以固城防,谨防敌军反扑夺回。

   攻城掠地,本为大喜之事。

   程普苍老凝重的面上却无半点喜色。

   黄盖问之,他将绢帛递给黄盖。

   黄盖亦是半晌未说出话来。

   他们虽与黄忠面上似有隔阂,实则不过是性情脾性各异罢了。

   说到底,他们对黄忠的骁勇、马良的才略,心中向来充满敬佩与欣赏。

   更对刘备的英雄之风,诸葛亮的不世才略,深怀折服与信赖。

   而如今,主公竟亦如此不顾信义、暗施手段背袭盟友。

   想起往日与汉将并肩抗曹的旧情,再念及孙坚孙策两世英雄磊落,为江东塑造猛虎之名。

   二人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沉沉的怅惘与难言的复杂。

   但毕竟是自己的主公,君臣名分早已刻入骨髓,纵使心中有万般纠结,也只能将这份怅惘压在心底。

   当下军国大事为重,主公的指令便是军令,纵有疑虑亦需遵行,断无抗命之理。

   程普缓缓收起绢帛,对黄盖沉声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速整军备,依主公之令行事吧。”

   “可公瑾还在……”

   “此为主公密令,暂不许公瑾所知。”

   “那子敬好歹该知道吧……”

   “此事关系重大,需得严守机密,除你我与军中核心将领外,不可让第三人知晓,子敬公素重情义,恐难藏此事,暂且不必告知。”

   黄盖颔首,眼中虽仍有憾色,却也握紧了腰间佩剑,转身去部署兵马,再多心绪,终究要让位于江东的安危与主公的号令。

   江东之军卒整军待命。

   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此征乃去支援周瑜。

   却不知,运舟入了长江,竟扬帆逼风,逆流而去。

   ……

   江夏,魏延坐在江夏府堂高楼之上,遥瞰滚滚长江。

   心绪亦如江涛翻涌。

   说起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参与战事了。

   襄樊水战,我魏延苦肉计诈降曹营,乃立奇功,深为主公所信。

   而后,凉州之战,军师不带我去。

   再然后,主公成都之战,亦未带我去。

   难道已不信我魏延之勇,故意将我闲置于此?

   没道理啊!

   你要说不重用,貌似也不对。

   几月之前,荆州习祯奉庞士元之命,携江陵十万斛粮草,数车军械乃置江夏。

   这几乎是把蜀汉东线的命脉粮草权,半托在了他魏延手中。

   可我江夏亦不缺粮草,你不放江陵,放我这里干啥?

   魏延想不透一个所以然。

   问习祯,习祯也是两眼一抹黑,只道军师军令如此。

   但魏延对刘备之忠,却未有半点折扣。

   况且刘备称帝,与魏延军爵位次,仅次于赵云,乃十二骁将之首。

   怎么说也不算亏待。

   于是,魏延尽管不解,仍依令将粮草妥为收纳,分仓封存,又派亲兵日夜巡守,半点不敢懈怠。

   日日等着叫他魏延出兵征伐之令。

   这一日,军令未到,却来了一将。

   乃是靖江将军傅士仁。

   魏延见来者是刘备早年便追随左右的部曲旧将,深知此人是主公素来信任的心腹,心下暗忖:“莫非是陛下军令到了?”

   遂不敢怠慢,连忙整衣相迎。

   “傅将军,可有陛下出征之令?魏延已等不及也!”

   傅士仁惭然一笑:“乃应诸葛尚书之令,来此协助将军为副。”

   魏延不甘心,又问一句:“确无出征之令?”

   “并非调兵之令,诸葛尚书只吩咐我传话于将军:若见吴军船只大批西渡,万不可加以阻拦。若关将军至,则听其调遣。”

   魏延本以为要领命出征,见是如此,满心失望。

   如今,关将军北伐宛城,又怎会来我江夏。

   而我江夏又身兼防御江东,曹魏之重任,不可轻易离开。

   哪会再有我魏延立功之机?

   于是唯以练兵消遣。

   ……

   关羽久攻宛城不下,感慨曹仁守城之才,无愧为名将也。

   唯有依徐庶所言,佯作持久战,却暗将主力调回樊城,而后,尽遣水军于中庐北岸,准备沿江而上,直入曹魏腹地。

   中庐县居襄樊之西,北枕汉水,去襄樊不远,亦为襄樊上流之要地也。

   甘宁便将襄樊之水军战船俱置于此,日夜操练。

   关羽引军至此,正欲发水师溯江北上,忽有快马自襄樊疾驰而来。

   报急之声刺破江雾:“君侯!孙权暗遣大军偷渡湘水,江陵、襄阳已尽数陷落!”

   关羽闻言猛地一震,眸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错愕。

   他一是不信江东如何能来此,二是不信以庞士元之智缘何难抵贼军。

   关羽喉间滚出一声低喝:“荒唐!江陵有凤雏庞士元坐镇,城防固若金汤,那江东鼠辈怎敢轻举妄动?便是真来了,凭士元之智,又岂能让他们轻易得手!”

   斥候不敢争犟,只将信报呈与关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