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如一,童叟不欺
在古老小镇的集市一角,有一家毫不起眼的杂货铺。它的门面不大,招牌的漆色有些斑驳,在周围林立的崭新店铺间,显得格格不入。铺子的主人,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名叫林守义。林守义身形清瘦,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刻满岁月的皱纹,可他那一双眼睛,却总是透着和善与坚定。
林守义经营这家杂货铺已有二十余载。他一直秉持着“心口如一,童叟不欺”的原则,从不多收顾客一分钱,也从不以次充好。平日里,他对每一位顾客都笑脸相迎,耐心周到。若是遇到老人小孩来买东西,他还会细心询问用途,给出合适的建议。久而久之,小镇上的居民都对他信任有加,哪怕周围新开了不少店铺,大家依旧喜欢来他这儿光顾。
一天清晨,阳光刚刚洒进集市,杂货铺也迎来了第一位顾客。是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年轻后生,神色匆匆。他走进铺子,径直来到摆放农具的货架前,拿起一把锄头,看了看便说:“老板,这锄头我要了,多少钱?”林守义从柜台后走出来,笑着说:“这锄头一贯钱,后生,你是要下地干活吧?这把锄头是我精心挑选进货的,刃口锋利,柄也结实,用着顺手。”后生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钱袋,数了一贯钱递给林守义。接过钱,林守义却皱起了眉头,他仔细端详着手中的几枚铜钱,又放在耳边轻轻敲了敲,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后生,你这钱有问题。”林守义说道。后生一听,顿时变了脸色,着急地说:“不可能啊,这是我刚从钱庄换的,怎么会有假?”林守义把铜钱递到后生眼前,耐心解释道:“你看,这几枚铜钱的颜色比正常的铜钱发暗,声音也发闷,应该是私铸的假钱。我做生意向来诚信,不能收这假钱,可我也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还是拿回去找钱庄换了吧。”后生听了,又气又恼,他没想到自己竟会换到假钱。林守义看着后生的模样,心中不忍,说道:“后生,你要是着急用锄头,这锄头你先拿去用,等你换了真钱再来给我也不迟。”后生又惊又喜,连忙道谢,扛起锄头便匆匆离去。
晌午时分,后生再次来到杂货铺,他满脸愧疚,将一贯真钱递给林守义,说道:“老板,真是对不住,给您添麻烦了。我回去找钱庄理论,他们起初还不承认,后来我闹得厉害,他们才给我换了真钱。要不是您提醒我,我还被蒙在鼓里呢。您这么信任我,肯让我先拿走锄头,这份恩情我记下了。”林守义接过钱,笑着摆摆手:“这没什么,我信得过你。在这世上,做人做事都得讲个诚信,我不想昧着良心赚黑心钱,也相信你不会故意用假钱来骗我。”
这件事很快在小镇上传开了,人们对林守义的诚信更加钦佩。杂货铺的生意也愈发红火,不仅镇上的居民常来,就连周边村子的人也慕名而来。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林守义正在铺子里整理货物,突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为首的是一个身形肥胖、满脸横肉的中年男子,名叫赵富。赵富在小镇上有些势力,平日里仗着自己有点钱财,欺压百姓。他大摇大摆地走进杂货铺,四处打量着,嘴里还嘟囔着:“就你这破铺子,还能有什么好东西?”林守义皱了皱眉,但还是礼貌地问道:“客官,您要点什么?”赵富冷哼一声:“我听说你这儿东西卖得便宜,我要十斤盐,给我包起来。”
林守义连忙称好盐,用牛皮纸包好,递给赵富:“一共一百文钱。”赵富却不接,他拿起一包盐,打开看了看,说道:“你这盐看着不怎么干净,还敢卖这么贵?五十文钱,卖不卖?”林守义一听,脸色沉了下来:“赵老爷,我这盐都是从正规盐场进的,品质有保证,一直都是这个价,童叟无欺。五十文钱实在太低,我连本钱都不够。”赵富把盐往柜台上一扔,恶狠狠地说:“你这老东西,别给脸不要脸!我看你这铺子是不想开下去了,今天这盐,你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就在这时,周围的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围了过来。大家都知道赵富平日里的恶行,对他很是不满。一位老者站出来说:“赵富,你别太过分!林老板做生意向来诚信,价格公道,你凭什么压价强买?”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赵富见众人都帮着林守义,心中虽然恼怒,但也不敢太过放肆。他瞪了林守义一眼,扔下五十文钱,抓起盐就走。
林守义看着赵富离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赵富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以后说不定还会来找麻烦。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在他心中,诚信比什么都重要。
果然,没过几天,麻烦就来了。镇上突然传出消息,说林守义的杂货铺卖的都是假货,以次充好,欺骗顾客。一时间,原本热闹的杂货铺变得冷冷清清,几乎没有顾客上门。林守义心里明白,这肯定是赵富在背后搞的鬼。他心急如焚,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