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校长别怂,全校扛你上皇位

第164章 步骘:乔季?不认识,哪里来的逃犯?

  

第 164章 步骘:乔季?不认识,哪里来的逃犯?

   再看各个地方的城墙,似乎比他上次来的时候更加残破不堪。

   上一次,走不多远还能见到一座完整的城墙,可这一次,好多的城墙都被拆掉了。

   只留下了一些残砖破瓦!

   这若是有盗贼该如何去防范?

   这若是敌人打进来了,又如何守城?

   这把城墙拆了,不是脑子有病吗?

   白白的增加守城难度。

   难道敌人进攻来了,全部都进行野战吗?

   还是魏国太过于自信了吗?

   就笃定东吴和益州的刘备打不过来?

   还是说他们太过自大了?

   除了一些大一点的城墙,县城之类的,几乎都被拆除了。

   步骘在心中默默记下,继续骑马向前。

   又是两天过去。

   前面又是一个关卡。

   他在这些日子,在途中时不时会路过一些关卡。

   这些关卡都是在检查了他东吴使者的身份后,便放他通行了。

   这次也不例外。

   步骘对此倒也不觉得十分意外,毕竟有关卡才是正常的。

   只是这些关卡实在是太过随意了,仅仅是用一根绳子拦在那里,远远地看到,都能轻易绕过去走其他地方。

   还有一件让步骘感到奇怪的事,就是沿着官道,运输最多的竟是一些长长的杆子,每隔不远就能看到一根,足有七八丈长。

   可他远远望去,却怎么也看不清楚这些杆子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继续向北,他大概清楚,这些杆子是用来埋在地里的。

   有十几个人一队,在喊着号子,把一个个杆子的一头,埋进官道旁边的土里。

   步骘暗自估计了一下,莫非是用来悬挂旗子的?

   这也太高了吧?

   步骘没有去问,而是继续向北走着。

   北方的动员能力着实让他感到恐怖,原本以为只有一两个郡如此,

   一路走来才发现,几乎每一个县都有数万人在集结。

   这让他瞠目结舌,难道全国都是在这样的动员么?

   即便是都知道修路是好事儿,也不是这么修的啊!

   会出大乱子的!

   怪不得北方如此缺粮,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几百万人出动,若是放在东吴,恐怕早就亡国了。

   他们怎么敢把这么多青壮的民夫聚集在一起呢?

   而且步骘还听说前两个月这里还有一次普遍的造反事件。

   这把人聚集在一起,万一有几个点子王,过得在不如意,煽风点火,拉起来数千的队伍怎么办?

   步骘默默记下,并不做评价,而是继续向北。

   又是两天过去。

   步骘已经抵达许昌,再往西便要前往洛阳了。

   在许昌,他终于弄清楚那些杆子的用途了。

   他看到之前见到的那些杆子,此刻正一根根地树立起来,上面牵着三根线,仿佛望不到边际。

   莫不是晾晒衣服的?

   而整个许昌,看起来既和之前有些相似,却又好像完全不一样了。

   卖东西的明显变得增多,整个街道也是繁华了许多!

   他在许昌的驿站住了一晚,最惊讶的还是这里晚上居然不用点灯!

   用绳子一拉,就有灯十分明亮!让步骘直呼过瘾!

   拉了半夜的灯,直到再也不亮了,他才缓缓睡去!

   第二天离开的时候,不但交了电费,还交了一个灯泡的费用,据说那灯泡烧了,他也听不懂。

   反正孙权给他的经费还很足。

   好多就是纸张一样的东西,不过是一串数字罢了!

   收拾好洗了一个热水澡,就该出发去洛阳了。

   步骘想着自己在洛阳还有一个熟人,从衣襟里拿出了一个在许昌买的小本子,以及这里的笔。

   轻轻的歪七扭八的写下了高家镇,杨家村几个字。

   步骘感慨一声这本子比毛笔省纸多了!抬头向着西方!

   “杨贤弟,我来了!”

   牵着马,就向着西门而去。

   许昌的城门倒是没有拆,也没有修。

   整个西门,依旧是两个门,一个是正门,一个是炸出来的那个巨大的豁口。

   此时豁口那里已经自发的形成了一个集市,十分的热闹。

   步骘没有闲逛,而是继续沿着大门走出了许昌,沿着官道向洛阳方向而去。

   刚刚出了许昌不到半里,步骘正想快马加鞭。

   就在这时,一个有些披头散发的中年人,突然从后面呼哧呼哧的骑着一个两个轮子的车,从后面朝着他冲了过来。

   这样的车他不是第一次见了,叫做自行车,好多魏国的官员好像很喜欢骑这个,步骘感到背后呼呼的风声,他急忙躲避。

   没想到那自行车也是停在了他的身边。

   那中年人居然认识他一般,大声喊道:“子山?你终于来了,早就听说你要来,我等你好多天了!”

   步骘下意识地抽出腰间杨晋送给他的宝剑,警惕地喝道:“来人止步!你是何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