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灵异 恐怖复苏:我绑定了诡异模拟器

第1746章 隐秘(二)

  之后的三十年。

   两任继任者继续征发民力,修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宗教建筑。这些建筑伪装成佛道二家,实则每一次修建都会秘密进行活人祭祀。

   拓跋珪的儿子想过停止。

   但很快暴毙。

   孙子继位后,只能继续将这种民怨四起,引发起义的行为进行下去。

   哪怕知道这是在断送王朝未来。

   但却毫无办法。

   还得装作喜好修仙问佛,荒淫无道的模样来背锅。

   不过也有好处。

   所有反抗者的头领都会神秘死亡,而南朝想要北上也总是莫名失败。

   所以渐渐地。

   朝中盛传当今皇族有天命加身。

   又过了几年。

   皇帝突然下令。

   以扩建京城下水道系统为理由,在城中地下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再次开挖了一些更深的隧道,纵横交错,遍布京城。

   耗费颇大。

   京中民众怨声载道。

   不过。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城中百姓开始传闻有“地妖”作祟。

   据闻。

   地妖藏伏地下。

   能穿土而行,伺机吞噬活人,瞬息之间就能将一个成年人血肉吃光,仅剩白骨。

   这事儿闹得很大。

   有说是因为开挖地下隧道动了风水。

   引来了邪物。

   也有人说这是前朝僵尸。

   有民夫挖到了古墓,惊醒了它,所以出来害人。

   一时间。

   京中百姓不敢出门上街。

   恐惧非凡。

   再后来,官府介入借调,没几天就逮捕了几名僧人,说是妖僧作法害人,抓捕后没多久就砍了头。

   之后似乎地妖确实失踪了。

   但是。

   据“龙婆水”所说,所谓的地妖实则是隧道内祭祀诞生的邪物。

   就算不杀那几个替罪羊。

   也一样会在几天后消失。

   不过妖僧确实转移了注意力,没有人再将注意力放在地下,就算是皇帝也以为是妖僧所为。

   他虽按青莲教的要求搞出各种工程。

   实则也不过是个提线木偶。

   根本没资格了解内情。

   地妖事件后,很快就迎来了太后四十岁寿诞,在东林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然而。

   当天晚上三更时分,宴会结束之时。

   诸王公大臣正准备离开东林苑,却见到天上的星辰全部消失了,大地嗡嗡作响,随后爆发地震,地面发生塌陷。

   当时后魏的上流阶级大部分都在现场。

   几乎全部坠入陷坑之下。

   了无踪迹。

   这场事故在历史上被称为东林苑地陷事件,它让上层几乎被一网打尽的后魏陷入了混乱,最终被前燕取代。

   “所谓的地陷。”

   “实则是青莲教在试图开启前往灵异世界的通道。”

   龙破水解释道。

   “以宗教之名,以君王为掩护,行活人祭祀,实则是为了掠夺地龙生气,培育灵异物品。”

   所谓的地龙。

   就是风水中的龙脉。

   以血腥气血混杂龙脉地气,为灵异物品提供提供能量。

   简单点说。

   就跟充电宝似的。

   充能。

   这种手法极为歹毒,不仅每次都需要数以万计的活人性命,而且抽出地龙生气会导致这片地区煞气肆虐,活人霉运缠身。

   “圣教准备多年。”

   “但这次通道开启并未成功,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就崩塌了。”

   “前后四十年。”

   “上百座祭坛。”

   “耗费数百万条性命。”

   “最终并未成功。”

   “后魏失去价值,青莲教又扶持了前燕,后齐……不断修改方式,但都未成功。”

   “地气消耗过大。”

   “已很难再温养灵异物品。”

   “所以后来青莲教扶持大舜后选择了让它一统天下。”

   “因要休养生息。”

   “之后圣教没有干涉王朝事务,任其自行发展。随后的几百年,他们将目光放在了西洋和南洋地区。”

   “我师父的师父,就是那个时候入的教。”

   “圣教认为。”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世界屏障太过坚固,两个世界共振频率也完全不同。”

   “所以需要慢慢在蓝星培育出一些真正的邪灵。”

   “让世界习惯邪祟。”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蓝星与灵异世界靠近。”

   “在这之前,蓝星邪祟都是圣教活动时候产生,但因为缺乏灵异力量,它们很快就会消散,并不能维持太久。”

   “但在这之后。”

   “圣教在西洋和南洋通过香火之法,培育出了一些圣灵。”

   “又以相反的手法。”

   “培育出了邪灵。”

   “圣灵依靠愿力维持,邪灵依靠负面气场维持。”

   “灵异是一种瘟疫。”

   “当世界感染瘟疫后,会尝试净化。之后的许多年,圣教不断补充邪物数量。”

   “耗费了几百年时间才终于稳定下来。”

   “不过稳定下来的邪祟诞生了灵智,又受制于活人的精神力量,所以需要有人从旁维持和看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