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车之鉴,虽然哈特说没有机关,但保险为上,我也加倍小心,仔细扫描后发现旁边箱子里面显示一些猪胆状,可能是瓶子之类,我示意大山可以放心打开,果然是一些瓶子,大山拿起一瓶,瓶身贴着一张泛白且腐化有点离散的纸,隐约可以看到“西凤酒”模样的字迹,对于好一口的大山看到“西凤酒”几个字,立马双眼发青光,在耳边摇了一摇,液体在瓶内回荡有力,大山马上拧开瓶盖,一股清新的酒香立马灌满整个房间,大山用鼻子凑在瓶口,深深地用力吸,恨不得将真个瓶子吸进鼻子里。还想往口里灌。
“又不想活了,万一有毒你就别想出去了。过了起码有一百年,都不知能不能喝。”我马上制止他。
“哎!你不知道,西凤酒越陈越香,不过,真不知道有没有毒,到时拿回去化验一下,如果没毒,再弄个百年西凤品尝会。”
“广东这地方一百年前竟然也有西凤酒?”
“这你就不知道,西凤酒历史悠久,比茅台还久,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 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就已列为珍品,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凤翔是民间传说中产凤凰的地方,有凤鸣岐山、吹箫引凤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称西府凤翔。酒遂因此而得名。史载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列为珍品。苏轼任职凤翔时,酷爱此酒,曾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来盛赞西凤美酒。”大山说起西凤酒又开始滔滔不绝。
“好啦,好啦,一说起酒,你就口水多过茶了,我们快点看看其他箱子还有什么宝贝。”
大山放下酒瓶,再一起慢慢打开离我们旁边的一个箱子,我们虽然对宝藏心里有所准备,但当打开这个箱子时,灯光照在箱子发射出金灿灿光芒时,我们两个都惊讶得呆在那里,里面是一堆金子,哦,不对是金饼。我们不约而同地各拿起一块,哗!挺沉的,足有一斤重。
我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无人机,让它的灯光准确地照射在那神秘的金饼之上。借由这明亮而稳定的光线,我开始仔细地揣摩起这块金饼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独特的外形——标准的圆饼形状。经过测量,其平均直径约为 6.30 厘米,给人一种精致且小巧玲珑之感。再看金饼的背面,微微凸起,仿佛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与之相对应的底面,则呈现出明显的凹陷状,宛如一个小小的盆地,静卧其中。整个金饼的平均厚度达到了 1.19 厘米,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让人切实感受到黄金所特有的厚重质感。
金饼的周边更是引人注目,卷唇处线条流畅自然,圆润无比,没有丝毫的瑕疵或棱角。如此完美的轮廓,显然是经过能工巧匠精心打磨而成。
然而,最令人惊奇的还是金饼那黄灿灿的表面。在这耀眼的金色之上,赫然印着一些奇特的标记。先是几个用小篆书写的“黄”字戳记,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犹如一群古老的精灵,诉说着久远年代的故事。紧挨着这些戳记的,是一个醒目的“V”字符号,这个简单却又充满神秘感的符号,让人不禁对其含义产生种种遐想。
而当我的目光移到金饼下方时,竟发现还有一行奇怪的墨字:“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这些字迹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这块金饼背后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我再拿起另外一块,只见外观、形状基本一致,同样有“V”字符号,但这块上的戳记是“张”。再翻看箱子其他的金饼,除了戳记有所不同,有“马、陈、吉、苏、林、贝”,其上文字为清一色的小篆,形制基本划一,仅大小、厚薄和重量略有差异。粗略估计这里有40、50个。
“这么金子,我们真是找对地方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山突然兴奋地说。
“奇怪,金子为什么做成饼状,古代的金子不是元宝状吗?标有姓氏,古代不是只有朝廷才可以铸币吗?还标有什么‘南海海昏侯酎金’?这些金饼可能来历不一般。”我边端详边说。
“飞哥!识货!这些金饼来历真是不一般,很明显这是南海海昏侯供奉的酎金,让我山哥给你补补历史吧。”大山娓娓道来。
史料记载,这个“酎金制度”是西汉时期独有的进贡产物,在汉文帝登基之后,他曾向全国公开颁布一条旨意,就是在每年的八月期间,各地诸侯王与列侯都要前往长安,在高祖庙专门拜祭汉高祖皇帝。与此同时,各诸侯王及列侯也都要携带黄金前来纳贡,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当然,作为回报,朝廷会为前来拜祭者准备上好的美酒,古人称其为“酎”,加之祭拜时需要以黄金为礼,因此该制度被朝廷称为“酎金制度”。据说,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刘彻赞赏齐国国相卜式攻打南越的请求,但对他鼓励性的嘉奖其他诸侯却没什么反应,因此十分不高兴。有一天他正在踱步沉思,突然下人来报,说是今年各诸侯王送来的祭祀用“酎金”已到。刘彻计上心头,便叮嘱来人要对诸侯们上缴的金子严加审核。最终有106名侯爵因为金子成色不足而丢失了爵位,连同丞相赵周,因没有及时检举揭发,也被判处死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