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游 赚钱技巧一千种

第239章 为什么普通人攒点钱就这么难?明白这几个道理立省几个亿

  如果说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有什么东西能永远给自己带来安全感,那一定是“卡里有钱”!可是,即便我们看了无数的攒钱大法和理财知识,到了月底看看银行卡余额,还是所剩无几。

   每次复盘自己的省钱计划,都会发现好像自己总是被各种“冲动消费”和“突发事件”打乱,不是因为随便逛逛直播就花出去一笔钱,就是因为随份子、送礼物和聚餐这些人情世故,不禁感叹一句“为什么普通人攒点钱这么难啊!”

   我们都知道,存钱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可为什么就是这么难做到呢?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聊聊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攒钱计划。

   “捡便宜的买”

   真的让你占到便宜了吗?

   从“双十一”“双十二”到“618”,再到最近开始的“3.8打折”这些铺天盖地的购物节,还有如今各大带货直播间每天都在宣传的“把价格打下来”,“打折”“低价促销”和“九块九包邮”等标签总是能让我们忍不住下单囤货的冲动,而不管这些商品平时是否需要,或者会不会买太多而导致放过期。

   为什么打折总是会轻易打破我们的攒钱计划呢?

   现在请你回想一下当时你脑子里的念头是什么,为什么你会想要马上就买呢?相信很多人想的都是“现在打折不买,等恢复原价就亏了”“这真的很划算”。

   但其实这里至少有两个心理学效应可能会导致我们不理性消费。首先是框架效应,这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来的一种心理学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很敏感的,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决策判断。例如医生对你说“手术成功率高达90%”和“手术失败率是10%”,尽管这两个说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可是我们对此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促使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

   在购物的时候也是如此,当一件商品以打折、促销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就会自动地认为这是划算的,从而诱发我们下单的欲望,此时我们更容易忽略这件商品是否真的比平常更划算,更加关注的也不是“我是否需要”,而是“我现在买是不是省了钱”。

   另一个心理效应就是锚定效应,指的是我们的判断会被最初的价格或信息所固定,无论之后的价格如何变化,我们的大脑总是会回到最初的“锚点”上。例如你看中了一双鞋子,标价3000元,你觉得太高了,但是今天刚好促销打7折,只要2100元,尽管这依然超出了你的预算,但是因为锚定效应的影响,我们还是会觉得自己“赚了”,而不是坚持在自己的预算内来消费。

   所以,为了避免我们冲动消费或超出预算,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是原价,我还会买吗?”换句话说,先从需求出发,而不是被折扣的表象迷惑。将注意力从价格转移到是否真的需要这个物品,能有效避免因为“打折错觉”而花冤枉钱。

   其次,在购物时,给自己设定一个心理预期价格,只有在低于这个预算时才进行购买。这个策略可以让你避免锚定效应的影响,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消费。

   “早买早享受”

   有没有可能只是个借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现在的经济状态不太允许你买某件电子产品,可是你一想到“早买早享受”,就算是分期付款也还是要买,结果以后再也没管住过自己的手。当朋友约你吃饭,或者逛街看到一件很喜欢的衣服,就算已经定好了攒钱计划,还是会觉得“管他呢,这个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

   我们会发现,攒钱最难的地方之一在于,我们往往很容易被即时满足所吸引,而对未来的储蓄计划缺乏动力和自制力。这其实就是时间折扣效应的表现,指的是相对于当下来说,我们会对未来的获益或损失的价值打一个折扣,时间跨度越大,其主观价值就会越低。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会普遍存在一种偏好当下的价值胜于未来的更大价值的一种非理性偏差。

   时间折扣效应会影响我们很多理财决策,我们会为了当下的快感而放弃长期的储蓄计划,或者对于未来的收益或损失变得不敏感。例如你有5000元奖金,你愿意马上拿到它,可以好好犒劳自己,还是等一年以后再拿到,那时候它会变成5500元?如果你选择前者,说明你更注重当下的满足,而忽略未来能获得的更大价值。

   或者你需要还5000块钱的信用卡账单,你愿意选择现在还款5000元,还是选择付出一些利息,一年后还款5500元?如果你选择后者,则说明因为时间折扣效应的影响,导致你忽视了未来会造成的更大损失。

   时间折扣效应体现了我们重视即时满足的一种自然反应,对此我们可以尝试使用金融软件的自动转账功能,按照自己的储蓄计划,将每个月的工资一部分自动转入储蓄账户,减少手动操作的机会。另外,我们还可以设定一些短期的存钱小目标,让自己更快地体验到存钱带来的成就感。比如,先设定每周存100元,这样我们就能在短期内看到积累成果,逐渐增强存钱的动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