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再去军管会
“还是没有查出来吗?”
“是的,首长!”
负责调查的队长羞愧的低下头。
整整三天,他们没有查到任何有实质内容的消息。
“算了吧!不查了,既然礼物我们收了,实惠我们拿了,对方不愿意露面,咱们也不在查了。”
说完这些领导又思考了一下。
“通知下去,将这个事件列为最高机密,非中枢成员不得查看。”
“是,首长。”
回到京城的黄尚书不再关注后续的事态发展。
他相信国家会很好的利用这批装备的。
有些事情开头以后就很难收手,送了这一批装备以后,他感觉国家的工业装备差的好多。
学习资料短缺,科研资金不足,生产设备落后。
太多地方需要提升,以前想着自己就安安稳稳的当个医生。
现在看来自己还得卖点力气,以后抽空能帮的就多帮一把,让国家发展少走一些弯路。
当然,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师父在京城先安个家。
师父以前的小院被卖掉,后来又因为鬼子的烧杀成了断壁残垣。
前段时间他去看的时候还没有重新修建,黄尚书想着把师父的小院重新买过来,自己重新修整一下,好让师父回来就有个落脚的地方。
“同志,请问咱们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京城的房产?”
黄尚书先到附近军管处去打听一下。
军管处这边一位干事接待了黄尚书。
“同志,您能详细说说您要询问哪处房产吗?”
军管处有房屋管理科是负责京城的房屋和户籍的,但是京城房产大部分都是属于私产。
能公用的房产都已经安排给了逐渐搬进京的各个部门机关,私人房产军管会只做了登记,目前没有过多介入管理。
“是这样的,京城松鹤堂前些年因为小鬼子闹得凶搬去了雾都,松鹤堂医馆和房产都卖掉了。
我跟松鹤堂刘大夫学习过医术,最近刘大夫准备回京城,所以托我帮他把原来住的院子买回来。
这样等刘大夫回来,在京城也有落脚的地方了。”
军管会干事听了黄尚书的话他也非常高兴。
离京的医馆准备返回京城,这说明他们对于城市的管理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而且他本人就是京城人,松鹤堂是京城百年老字号医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这是好事儿,我们军管会非常欢迎松鹤堂这样有影响的医馆再回京城开馆。
您打听的房产在哪里,我帮您看看。”
“同志,我打听了一下,刘大夫以前的院子卖给了个人,但是后来被小鬼子给烧了,现在那里只剩下了一片倒塌的房屋。”
“哦!”
“黄同志,您说的那片倒塌房屋我知道。
这半年我们登记了京城的所有房屋,也联系了能联系到的房屋主人。
那片房屋因为都被烧毁了,目前房主也没有重建的打算。
上个月由我们政府出钱将那一片倒塌的房屋收了过来,原本是打算重建以后安顿我们进城的政府工作人员家属的。”
听到军管会干事这么说,黄尚书还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跟政府工作人员家属抢房子,松鹤堂还没有回京城立足呢,怎么也不能给先给自己拉仇恨。
看出了黄尚书的顾虑,军管会干事继续开口说道。
“黄同志,政府之所以买下那一片空地,也是感觉空着可惜,但是政府经费有限,那一片空地我们只用一部分。
如果原来房主愿意花钱购买回去建房,我们也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
“真的可以买回来自己在建房吗?”
“真的!”
这黄尚书心里就踏实多了,他不是差钱,只是不好往外花。
现在有松鹤堂这个由头,他拿出一部分黄金使用就不是那么显眼了,毕竟几百年的医馆,有点财富底蕴很正常。
“同志,那您看我们需要交多少钱?”
军管会接待干事,翻了翻记录本,找到那些房屋的登记记录。
“黄同志,哪一片院子大小差不多,你看看你要那块院子?”
接过他们登记的文件,黄尚书看了看,院子大大小小十几处,每一处都差不多。
但是要说适合建房或者闹中取静、宜居舒适,那肯定是紧挨着师父院落附近的几个院子。
靠边,不临街,安静,门前有一条小胡同可以通街上,进出方便。
胡同不宽走人可以,不能走车,所以平时只有步行进出的人家才走这边,一天也见不到几个人。
“同志,我就买师父原来的院子。”
说完以后黄尚书又考虑了一下,刘家人不少,就算是回来一部分,一处二进院子住着也有些拥挤。
不知道刘家会不会买回他们的老宅。
虽然没必要自己操心,但是能做就先多做点,省得他们到时候没有住处麻烦。
”我能连同旁边的院子一起买下来吗?
“当然没有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