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行接近尾声,她们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和回忆。她们把在西藏拍摄的照片、收集的小物件以及自己写的诗都整理好。这些都将成为她们珍贵的宝藏,在未来的日子里,每当她们翻开这些回忆,都会想起在西藏的点点滴滴。
蓝儿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照片按照拍摄的地点和时间顺序排列着。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照片里有雄伟的珠峰下她们自豪的笑容,有在藏民帐篷里喝青稞酒时的惬意模样,还有在桃花谷中被粉色花海簇拥着的欢乐瞬间。她轻轻抚摸着照片,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美好的时刻。晓丽则专注于整理那些小物件,她收集了一个精美的藏银手链,手链上的花纹精致而独特,那是在八廓街的一个小店里淘到的。还有一个小小的转经筒,是一位慈祥的藏族老阿妈送给她的,转经筒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每次转动它,似乎都能听到遥远的诵经声在耳边回响。方敏在一旁仔细地整理着自己写的诗稿,那些诗记录了她在西藏的每一次感动和震撼,从初见布达拉宫的惊叹,到在纳木错湖边的宁静沉思,每一首诗都是她心灵与这片土地对话的结晶。
她们一边整理,一边分享着彼此最深刻的记忆。蓝儿说:“我永远都忘不了在珠峰大本营的那个夜晚,和卓玛一起跳舞,她的眼睛里充满了纯真和热情,那种感觉就像我融入了一个大家庭,没有任何隔阂。”晓丽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还有我们吃牦牛肉、喝青稞酒的时候,那种浓郁的藏族风情,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我以前从书本上看到的西藏,远没有亲身经历来得深刻。”方敏接着说:“对我来说,那些在寺庙里的时光也非常难忘。听老喇嘛讲解壁画的故事,感觉自己穿越了时空,触摸到了藏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整理的过程中,她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巧合和联系。比如,晓丽写的一首关于雪山的诗,正好与蓝儿拍摄的一张雪山照片完美契合。照片中的雪山冷峻而庄严,而诗中的雪山则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仿佛是同一个雪山在不同视角下的呈现。方敏的一个小物件,一个用牦牛骨雕刻的小挂件,与她写的一首描述牦牛在草原上悠然自得的诗也有着某种内在的呼应,挂件上的牦牛雕刻栩栩如生,诗中的牦牛则充满了诗意的自由。
这些回忆不仅仅是美好的瞬间,还对她们的生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蓝儿以前是一个在城市中忙碌奔波,追求物质和事业成功的人。在西藏的旅行让她看到了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藏民们虽然物质并不丰富,但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欢笑、信仰和对自然的敬畏。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以前过于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她决定回到城市后,要放慢脚步,多去关注身边的美好,像藏族人民热爱自己的土地一样,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晓丽则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新的感悟。在西藏,她看到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大家因为共同热爱这片土地而走到一起。她想到自己在城市里,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利益而与同事或朋友产生矛盾。她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像藏族人民之间那样,充满真诚和包容。她打算回去后,更加积极地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用更加开放和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方敏在文化认知上有了巨大的提升。西藏丰富的文化传统,从宗教信仰到民间艺术,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她看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她以前对其他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而这次旅行让她深入其中。她决定回到家后,要学习更多不同文化的知识,并且将西藏文化的独特魅力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随着返程日期的临近,她们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她们想念家乡的亲人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她们又不舍得离开西藏这片充满魔力的土地。在离开的前一天,她们决定再去一次八廓街,做最后的告别。
八廓街上依然人来人往,充满了生机。她们再次走进那些熟悉的小店,和店主们热情地打招呼。那些店主们也认出了她们,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蓝儿在一家唐卡店里停留了很久,她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唐卡,心中充满了敬意。她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唐卡时写的那首诗,那是她对西藏文化最初的触动。晓丽则在一家卖藏香的店里,买了一些藏香作为最后的纪念。那淡淡的香气,让她想起在寺庙里闻到的檀香,宁静而祥和。方敏在街边找了一位画师,让画师为她们三人画了一幅速写。画上的她们站在八廓街的背景下,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对西藏的眷恋和不舍。
离开八廓街后,她们来到了拉萨河边。河水缓缓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她们静静地坐在河边,看着夕阳渐渐西下。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同金色的鳞片。蓝儿说:“西藏就像这夕阳一样,虽然我们即将离开,但它的美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永不褪色。”晓丽和方敏默默地点头,她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