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言情 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

第48章 机会

  眼看第一批兔子马上要出栏了,个个六斤多重,中间没有伤亡,张大妮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可都是钱呢。

   第一批兔子里一共32只兔子,里面大部分是母兔,荞麦挑了10只去国营饭店试卖。

   ";这兔子养得不错,";饭店采购主任看了赞道,";肉质看着很好。";

   虽然饭店不会大量采购,但愿意先买下这10只试试,一共给了50块钱。

   荞麦回到村里,把好消息告诉大家:";一只能卖5块钱,这价格不错。

   晚上一家人吃饭时,张大妮突然说:";我琢磨着啊,咱们要不要发动村里的人多养些兔子?";

   郑大年放下筷子:";你这是啥意思?";

   ";你想啊,";张大妮眼睛亮晶晶的,";这兔子好养活,吃草就成,不费粮食。而且繁殖快,一窝就是十几只,三四个月就能出栏......";

   荞麦听着婆婆的分析,也来了兴致:";娘说得对,而且现在外面肉食紧缺,要是能养殖成规模,也不错,但是现在销路还不好说,兔子多了是好事,但是谁能收下那么多兔子?";

   ";这事得和赵根生商量,";郑大年沉吟道,

   第二天一早,张大妮就去找了赵根生。赵根生正在院里劈柴,听了张大妮的提议,手里的斧子都停住了。

   ";这个想法不错,";赵根生眯着眼睛琢磨,“家里养兔子能增加收入,但是是村里统一场地养还是各家各户自己养好?这个确实需要好好想一下?

   ";不过啥?";

   ";种兔不够啊。现在就你家这几只,要真想养起来,得先上山打野兔。";

   赵根生召开了大队会议,村民们挤满了大队部。

   ";这养兔子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吧?";赵根生环视一圈,";现在就是商量,到底是集体养还是各家散养。";

   ";当然是集体养,";有人说,";建个养殖场,大家一起干,力气大。";

   ";不行,";王老六反对,";集体养,到时候分配麻烦。你干得多我干得少,怎么算工分?";

   ";那还不简单?按照工时算,";李大壮说,";跟种地一样,记工分。";

   ";问题是,";赵根生敲敲桌子,";集体养需要建场地,光靠村里这点钱不够。再说种兔从哪来?";

   荞麦举手发言:";我家可以提供一部分种兔。但是要养大规模,还得上山打野兔。";

   ";我看这样,";郑大年提议,";先让想养的人家自己养着试试。等摸清门道了,再考虑建养殖场。";

   ";对,";张大妮附和,";各家先养着,我家荞麦可以教大家养殖技术。等销路稳定了,再往大了发展。";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赞成集体养,觉得规模大好管理;有人支持散养,认为灵活自由。

   最后赵根生拍板:";那就先各家散养,摸索经验。等条件成熟了再建养殖场。想养的去找荞麦学技术,她给大家当顾问。大队给她一天5个工分";

   ";大队给我五个工分一天,";荞麦跟村民们说,";想养兔子的有两个选择 - 可以自己上山捉野兔,可以来我家买,这批还剩下22只。“

   ”我家这次卖了10只试试水,在国营饭店,我卖了5块钱一只。";

   ";5块钱一只?";村民们惊讶不已,";那可比卖鸡赚钱多了。";

   ";关键是兔子好养活,繁殖快,";荞麦解释道,

   ";你家兔子多少钱一只?";王老六问。

   ";公兔母兔都4块,";荞麦说,";我家这批兔子都怀孕了,你们要的话可以先预定。";

   ";那咱们上山打野兔不是省钱?";李大壮搓着手说。

   ";不一定,";荞麦摇头,";但是可以试试。我家这批是选育过的,成活率高,好养活。";

   ";荞麦说得对,";赵根生点头,";想快点见效的就买她家的,想省钱的就自己上山打。反正现在有了经验,大家按自己情况选。";

   村民们纷纷议论,有的打算合伙上山打野兔,有的准备找荞麦预订。

   ";记住,";荞麦提醒,";无论选哪种方式,养兔要按科学方法来。我可以教大家,保证让你们少走弯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