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312章 蔡琰: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不过。

  张燕说的确实对。

  相较于其他将领,二人确实没有什么名望。

  故此,许攸想了良久,说道:“郭援,袁胤如何?”

  “两个?”

  “不多几个人?”

  张燕端起茶盏,嗤笑道:“你们都要与大汉的王师决死,某亦没有退路,还不若多来几个人,免得某到时候避战。”

  “额。”

  许攸神情顿时尴尬不已。

  袁绍撤军回邺城,曾召开过一次堂议。

  那时,郭图,逢纪等人,无不是抨击张燕避战,若不然蒋奇他们也不会死。

  那时,张燕当堂拂袖离去。

  “呵。”

  张燕不屑道:“你们想要调几个将领,便调几个将领,但是黑山军的钱粮不能少,若是真的败于大汉王师,某等还得拖家带口的撤回太行山。”

  “当得。”

  “明日便送来钱粮。”

  许攸微微一礼,羞臊的离开军营。

  这张燕说话夹枪带棒,实在太过气人了。

  而且,按照大汉王师讨伐贼寇的手段,败了必定是全部歼灭。

  想带着钱粮退回太行山?简直是做梦。

  不过,既然张燕有索取,便证明能够为冀州,为袁绍而战。

  “忒。”

  “奔走之犬。”

  张燕眼中满是冷意,不屑的轻啐一口。

  这场战争。

  以河内之战为檄文。

  不管世人如何猜测,但冀州府笃定两年之内王师必来征伐。

  于是,在洛阳求存无果的境遇下,彻底在冀州大地疯魔般筹备粮草,军械,全部送往魏郡。

  巨鹿郡。

  多有强宗右姓,拥众保营,莫肯先附。

  郡治,廮陶城内。

  曾举孝廉的孙伉跽坐于草席之上,望着堂下十余人,说道:“各郡尽皆疯狂掠夺百姓粮资,加上今年春耕推迟,百姓恐撑不到秋收之后了!”

  “孙孝廉。”

  安平人张吉愁眉苦脸道:“太守李邵,还有郡府不少人都想要求活,派遣人前往易县寻求公孙瓒的庇佑,可他言大汉伐罪无赦,某等当如何?”

  “管他作甚。”

  堂下一个豪族之人冷笑道:“董昭亲赴巨鹿筹备粮草,某等还能不给吗?”

  “这。”

  瞬间,众人尽皆沉默。

  他们是强宗豪绅,是附逆袁绍之人。

  想要求一条活路,洛阳搭不上关系,只能想办法联络公孙瓒。

  可惜,公孙瓒连太守李邵都直接拒绝,遑论他们这种不入流的宗族之人,有什么资格在天子的讨伐下求活。

  “诸位。”

  张吉说道:“某在郡府多有探听消息,听说北府军已经伐入辽东,有不少原本在辽东避祸的名士大儒,全部冒险渡海回青冀,我们自然不可能退往辽东躲避讨伐,难道真的要随袁本初赴死吗?”

  “不然呢?”

  “你还奢求天子赦免?”

  孙伉嗤笑一声,说道:“你虽是安平人,可在巨鹿为官,莫要忘了关羽南下之时,你还领军截杀过!”

  “罢了。”

  张吉苦涩一叹。

  不臣之罪,早已打入冀州大地。

  袁绍筹备决死之战,他们纵有再多的恐惧,都只能随之赴死……

  相较于冀州的风声鹤唳。

  洛阳,乃至各州实控之地,都显得极为安乐。

  五月初,司礼监宣诏,荀采晋夫人,并赐下金银琉璃器,头饰,锦衣等等若干,增宫婢六人。

  相较于吴苋差了一些,但足以让荀采喜极而泣。

  当年,若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想来荀氏不会有如此波折,更不会付出近乎所有族财的代价,才求得天恩。

  “记住。”

  “射箭,在于心,不在于目。”

  大业宫的校场之上,刘牧用竹片调整着蔡琰的身姿,沉声道:“左肩对箭靶,左手持弓,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良久之后。

  蔡琰三指迅速张开,箭即射出。

  嗖的一声,箭矢掠空而去,钉入五十步之外的箭靶之中。

  “尚可。”

  刘牧眺望一眼。

  这一箭,差点中了靶心。

  蔡琰放下夹弓,挫着发疼的手指说道:“夹弓为六弓之弱,尚不能控,让陛下失望了!”

  “无妨。”

  “只是趣味之事而已。”

  “其实,你可以试试投壶。”

  刘牧从木架上擎起八石弓,取箭挽弓,以速射之法而发。

  仅瞬息之间,五十步之外的箭靶,竟然被摧垮,只余下漫天的草屑在飞扬。

  “投壶,为古之雅事。”

  “大汉持武成风,当以挽弓为雅。”

  蔡琰作揖拜道:“此次陪万年公主入宫,琰有一事不明!”

  “有何不明。”

  刘牧放下八石弓,靠着木案淡笑道。

  蔡琰斟酌言辞,恭敬道:“幸观律学博士整合音律之事,见到陛下曾书十二平均律,摒弃三分损益法,以术算方程得应钟律数!”

  “不错。”

  刘牧抬眸道:“你觉得如何?”

  蔡琰低下头,说道:“琰无能,以诸器试音一无所成,恐怕要重制承载音律之器,但此事又不合女子之风!”

  “想做什么便去做。”

  “大汉之人,生而当如此。”

  刘牧淡笑道:“无需理会言语之束缚,若你能钻研出新的乐器,于诸夏礼乐一途,亦是开先河。”

  “诺。”

  蔡琰眼中满是喜色。

  “好了。”

  刘牧淡笑道:“你可以去太微宫找刘婉,朕还要去处理各部司的公文,若有什么不知之事,询问王异。”

  “谢陛下。”

  蔡琰作揖一拜。

  再度直起腰身,望着远去的背影,眼中泛起波澜。

  于此刻,她有诸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或许可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来形容每次见到刘牧时,那颗欣喜雀跃之心。

  更想说,谁为太微宫之主都可以,当以国事为重,宗室为重。

  她自己一介女身并不奢求什么尊位,可以只做为‘郎君’抚琴之人。

  但她清楚,国之大事,自有章程,不能被情情爱爱动摇,天子之心不可揣测,不定太微宫之主,便无人能觊觎。

  “女士。”

  “可要去太微宫?”

  王异从旁处走来,身边跟着十余宫侍。

  蔡琰抬眸扫过一众宫侍,见到不少身毒人的面孔,沉声道:“王尚宫,我想去看看荀夫人!”

  “好。”

  王异瞳孔紧缩,侧身在一旁领路。

  蔡琰行于宫道正中,问道:“这些日子,笈多朝贡的宫侍可还听话?”

  “听话。”

  王异眯着眼笑了笑,说道:“有几个常颂邦野邪神之人被处死;还有几人被送去挖河渠了。”

  “尚好。”

  蔡琰脚步不停,眼中更没有一丝波澜。

  怜悯不适合大汉宗室,更不适合太微宫之人。

  她要学会御下,更要忠于陛下,谨记以大汉的利益为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