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67章 刘牧之臣,幕府文武众星闪耀

  洛阳。

  随着刘牧而变化。

  权力官职的更迭,从未停下过脚步。

  天色大亮,刘牧坐在了书房之中考虑陈国的未来。

  取仕,壮大自身力量;组建商贾出海交易;打造互市;工坊整饬;厉兵秣马;开垦田亩;以及对公羊学宫进行调整……

  他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免不了走一趟并幽二州。

  “骠骑。”

  屋外,典韦恭敬道:“蔡祭酒求见。”

  “请。”

  “传人上茶。”

  刘牧放下手中的毛笔。

  伴随着蔡邕入书房,一个样貌出彩,肤如凝脂的少女端着茶水进来。

  “嗯?”

  刘牧侧头而看。

  “骠骑。”

  少女放下茶水后微微一礼,恭敬道:“婢是貂蝉官,并州任家女,管理宫中貂蝉侍,骠骑称一声貂蝉便可。”

  “下去吧。”

  刘牧摆了摆手。

  貂蝉官,宫中的官职一种。

  听侍婢之言,应是未来出现过的貂蝉,并州任红昌。

  不过,总的来说是个养眼的侍婢,于他并无什么大用,更不可能似吕布那般沉沦酒色。

  “诺。”

  貂蝉作礼退出书房。

  “蔡师。”

  刘牧抿了口茶,淡笑道:“议事时间已定,怎的这般心急?”

  “骠骑。”

  蔡邕不卑不亢,沉声道:“老朽与子干可以招门生来陈国授学,但公羊学宫所授什么学,还需要骠骑下定论,并且招募多少学子也得做出决策!”

  “不错。”

  “公羊学宫并非一家之学。”

  刘牧垂袖淡笑道:“并且,陈国不止公羊学宫,我还准备设稷下武殿,用来教授兵家之法,所以你才是公羊学宫的祭酒,而卢师是稷下武殿的祭酒。”

  “骠骑。”

  蔡邕脸色巨变。

  何谓稷下,社稷之下,可谓国学二字。

  刘牧此番举措逾越宗法制度,可能会触怒天颜。

  “不必担忧。”

  刘牧解释道:“这些事情都会通过宗正法令,我是宗王之子,大汉骠骑将军,是制度的受益者,不会轻易逾制。”

  “那便好。”

  蔡邕顿时松了口气。

  刘牧问道:“蔡师,若一个寻常人识字到熟读需要多久。”

  “一两年时间。”

  蔡邕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用仓颉篇,史籀篇,急就篇启蒙,这只是熟读,想要理解经文要义,恐怕需要半生的时间。”

  “懂了。”

  刘牧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的蒙学,还没有后世那般完善。

  尤其是标点符号,虽然大汉有句读,但还不够成熟。

  “骠骑,准备编撰新书?”

  蔡邕倒吸了口气,难以置信的猜测道。

  “有这个意思。”

  刘牧捏着茶盏,沉声道:“难以理解经文要义,是因为断篇问题;识字较慢是识音太难;我准备以此入手,并编撰大汉字典,比许慎的说文解字更加详细一些,可以随时查字与其意。”

  “骠骑大才。”

  蔡邕眼睛猛的一亮。

  刘牧思忖道:“劳烦蔡师与卢师集合陈国所有文士,列出大汉的常用字与生僻之字,争取年关之前弄完此事,识音与断篇我来处理。”

  “诺。”

  蔡邕作揖离去。

  “难搞啊。”

  刘牧眯着眼笑了笑。

  后世的启蒙法容易普及,可大汉是大汉,并不适合。

  所以效仿洪武正韵是最好的选择,但音又不同,只能借反切法来解决识音问题,断篇直接抄标点符号就可以了。

  大汉字典,更加容易了,唯一差的就是印刷术。

  相较于凸版印刷,凹版印刷或许更好用,可惜不适合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出现了拓印法,由头还是刘宏弄的熹平石经,学子抄录不及,才弄出拓印法门,若再进一步便是雕版印刷。

  对于如今的陈国而言,取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盘一步到位是最好的选择。

  一连两日。

  刘牧几乎都是在书房度过。

  直至第三日正午才洗漱更衣,前往大堂议事。

  骠骑将军府,规格仅次于陈王府,是两个府苑打通,厅堂扩建而成。

  此刻,大堂之内人头攒动,左右设大椅,长案。

  左侧坐着陈国相顾雍,中阁祭酒贾诩,南阁祭酒荀攸,北阁祭酒戏志才,卫觊,羊衜,裴茂,蔡邕,卢植……

  右侧则是:中领军赵云,中护军张绣,前护军黄忠,后护军阎行,左护军高顺,右护军张辽。

  王越,满宠,史阿,以及徐荣,陈槐,在旁处等候安排。

  至于许褚则是如门神一般,于大堂门户扶剑而立。

  “骠骑。”

  “见过骠骑。”

  刘牧入堂,典韦捧着几本书籍紧随其后。

  左右文武尽皆起身作揖恭拜,满堂人杰放在什么时代都可以作为群星闪耀。

  “坐。”

  “不必多礼。”

  刘牧目光扫过旁处的几人,淡淡道:“王越,满宠,史阿入左侧;裴茂,徐荣,陈槐入右侧,此次议事卫觊代为记室。”

  “诺。”

  众人恭敬应喝。

  当即,便有仆从入堂为卫觊研墨铺纸。

  “啪。”

  刘牧将陈王符令压在桌案上,沉声道:“今日之事,皆为陈国内事,此令诸位都认识,故而算是我代父王议定陈国未来发展,可明白。”

  “诺。”

  众人相继颔首。

  如此庞大的议事,必须以陈国之名展开。

  若不然就是逾制,骠骑将军之名根本扛不住。

  “首议之事。”

  “陈国的军制革新。”

  刘牧从典韦手中取过一本书籍,沉声道:“除却龙骧营,陷阵营,陈国还有四万可战之卒,免去张辽龙骧中郎之名,擢赵云为主将,阎行为龙骧中郎辅之。”

  “诺。”

  赵云,张辽,阎行起身恭敬道。

  刘牧再度道:“陷阵主将为高顺不变,传许定为陷阵中郎辅之。”

  “诺。”

  高顺起身应喝道。

  “设步卒神武营。”

  “徐荣为神武主将,张绣为神武中郎辅之。”

  “设步卒建武营。”

  “黄忠为建武主将,裴茂为建武中郎辅之。”

  “设轻车介士营。”

  “张辽为介士主将,陈槐为介士中郎辅之。”

  刘牧目光灼灼,一口气设三大番号营。

  这将会成为陈国的主战军卒,余后不再增设番号军营,除非有一天战争来临,有军营立下大功,才会赐予番号。

  “诺。”

  堂下众人神情大震。

  神武,建武无不彰显奉武之志。

  最为震撼的是轻车介士,表意是骁勇无畏之士。

  更何况五大军营,不仅广纳幕府之将,连裴茂都被参为中郎将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