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18章 陇西大捷,坚壁清野与王化之政

  围捕南中之人。

  可同样要灭杀他们的凶蛮之气。

  杀一批,围捕一批,便是陈槐与张济的打算。

  故而,堵死大壑,以箭矢,大火先攻,而后入场收拾残局。

  沟壑中。

  益州军与南中义从乱作一团。

  他们躲避着如雨的箭矢,熊熊燃烧的大火,彼此推搡践踏,只为逃离这片死亡绝地,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沟壑就这么大,且四面皆敌。

  最中心箭矢射程不及,便是唯一活路,故而不惜操戈而向。

  祝融,古之火神之名,面对上下皆是大火的绝境,眼中既有骇然也有敬畏

  然而,她终究只是一个凡人,当见到最中心处被披甲持刃的益州军占据时,毅然拉着带来洞主和族人,朝军帐所在的方向杀了过去。

  “咻。”

  “咻。”

  “咻。”

  大壑山巅之上。

  陈槐再挽弓,以鸣镝为矢。

  箭矢如雷鸣般划破长空,尖锐的空气撕裂声在上空炸裂,为大军指引方向。

  下一刻,西府军卒的箭矢如飞蝗般落下,为雷定以及阴平氐族义从军打造出一片隔离带,将南中带来部义从军逼得节节后退。

  仅半个时辰,军中常备箭矢耗去十万余支。

  大壑中的猛火油大火逐渐熄灭,遍地的焦尸散发出刺鼻腥臭。

  追击雷定而至的益州军,南中义从死伤惨重,已经不足三万之众,除了他们之外,只剩下大营中陈实统御的数千灭火军卒。

  “啪嗒。”

  “啪嗒。”

  一阵铁蹄声回响在大壑之中。

  张济领军,踩踏焦土迈入这片被焚烧的战场。

  “陈槐?”

  “还是张济?”

  庞羲从叛军之中御马而出,惊怒交加道:“火攻,万物俱灭,尔等不惧天谴吗?”

  “天谴?”

  张济提着锋矛,神情冷肃道:“陛下乃天人,于尔等确实是天谴。”

  “杀。”

  庞羲横剑纵马,悲愤的杀向张济。

  可直至冲出数丈之地,却发现没有人回应。

  回望之际,不管是益州军,还是南中义从,尽皆神情惊恐无状,根本提不起对决大汉王师的勇气。

  “呵。”

  张济脚磕马腹,犹如一道黑光掠过焦土。

  锋锐的长矛刺破锦袍,将庞羲带落战马,奄奄一息的钉在焦土之上。

  “某等愿降。”

  “恳求大汉赦免罪责。”

  朵思带着惧意,挟持樊敏从人群中走出,胆寒道:“此人是大汉的叛将,某等愿以此赎罪,只求大汉天子给一条活路。”

  “杀了他。”

  张济眸子冷厉道。

  “刺啦。”

  朵思决然挥刀割下樊敏的头颅。

  他要求活,不惜枭首益州之将,意味着南中与刘焉的决裂,传出去南中各部必然遭受益州军的屠戮。

  可若是不挥刀,今日怕是就要死在此地了。

  大壑之战,以围捕为重。

  该杀之人,陈槐,张济并未留手。

  南中义从,益州军,两军合捕两万余众,又杀数千,使得沟壑中血腥味萦绕不散。

  “带来部。”

  “秃龙部。”

  陈槐从山巅走下,望着受缚的朵思大王。

  “是。”

  带来洞主,朵思大王连连点头。

  陈槐从一个军卒手中接过飞刃,目光落在祝融身上,淡漠道:“持刀杀益州之将而求存,这种人心思太重,还是杀了为好,某看修缮河渠,南中有一个头领就够了,不行便都杀了,群狼无首,才能训为忠犬。”

  “且慢。”

  “且慢。”

  朵思额头渗出一层冷汗,急忙道:“某是南中第一智者,知道各部所在,还知道怎么用兵最为迅捷,某活着更有用。”

  “第一智者?”

  “那更留不得了。”

  陈槐随手将飞刃一甩。

  噗呲一声,整个刀身没入朵思的胸膛之中。

  张济从远处按刀走过来,嘴角一抽道:“护商军没伤亡,西府军一样如此;阴平义从阵亡千余,轻重伤两千;百倾义从阵亡十二人。”

  “嗯?”

  陈槐微微一愣。

  杨腾的义从军,参战搏杀了吗?

  “咳。”

  杨腾干咳一声,羞臊道:“从大壑上方下来的时候,走的太快掉入山涧阵亡!”

  “嗯。”

  陈槐点了点头,随手指向祝融道:“这个女人能领军,还有不少人拱卫,先留着问询帅帐是何意!”

  “好。”

  张济点了点头。

  陈槐再度道:“某与杨腾率军前往益州军营垒,借某两校护商军;你与雷定在此地看守这些人,如何?”

  “可。”

  张济颔首应下。

  雍州三郡之战,以陇西为先。

  当陈槐制定大壑伏兵之策,便注定了益州军与南中义从的败亡。

  两日之后。

  捷报发还狄道。

  裴茂眉头狂跳道:“庞羲,陈实,樊敏皆斩,南中义从,益州军诛灭半数,还有几个南中部族之主被杀!”

  “伤亡如何?”

  荀攸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裴茂深吸了口气,说道:“护商军无伤亡,西府军阵亡二百余,轻重伤数百,死伤最多便是诱敌的阴平义从!”

  “可以。”

  “陈槐,有大将之风。”

  荀攸研墨,准备给洛阳拟写捷报,笑问道:“巨光,你说陛下会给其加封吗?”

  “可能会。”

  “陈君侯,太出彩了。”

  裴茂递上战报,感慨道:“一个猎户志士,追随陛下参与数次战争,此次主使陇西之战便是大捷,最难能可贵便是临危不乱,依托地势对敌人进行围杀,乡侯不说,都亭侯应该是有了。”

  “某以为是乡侯。”

  “而且,还会当做镇西将军培养。”

  荀攸抄写着战报,并且添加了一些自己对陈槐的看法,再度说道:“这个祝融,捷报中所书,是南中带来部神女?”

  “古神之名。”

  “应该不止是带来部,而是很多部族共尊。”

  裴茂捏着胡须,进言道:“南中广袤,且多为瘴气之地,大汉若要彻底治南中,以杀止杀,迁徙汉民不可取,或许要恩赐,施仁政。”

  “哦?”

  荀攸侧目看向裴茂。

  没想到,对方竟然有这样的见地。

  裴茂微微一礼,淡笑道:“将军,有人的土地,才可繁衍生息,才能形成城池,为大汉驻兵施政之地,若大汉坚壁清野,所过赤地千里,需要数百年来消化开疆拓土之地,更有可能还未消化,便被邦野侵占,故而王化必施,还请将军劝谏陛下,以疆土为重。”

  “嗯。”

  荀攸点了点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