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66章 曹洪灭国,大汉商行入海东进记事录

  “有话直言。”

  “朕,还能问你的罪?”

  刘牧看着一脸难色的戏志才,突兀笑着打趣道。

  “陛下。”

  戏志才深吸了口气,起身恭拜道:“臣来兖州之前,镇国府与兵部,户部有过合计,禁卫止于两万,王师止于十万,府军止于二十五万,若扩军可增率善卫。”

  “所以呢?”

  “你们想要取消边军建制?”

  刘牧眸子清冷,问道:“先减边军建制,再为府军增兵?”

  “是。”

  “一府设五大军团。”

  “每一个军团为一万军,水师按配置计算。”

  “由镇国府垂掌府军,增设下属的镇戍监,授令监,军谘监,机要监,平衡府军之将的权力,并且隔几年调动其将,避免主将独大的可能。”

  戏志才恭敬道。

  有府军,边军的建制便没有存在的必要。

  粮草,军俸在兵部;军功核算在机要司;将印授权在授令司;调兵更是需要镇戍司的批准,各营之将更是如流官,随时可以被调离。

  有此建设,根本无需顾忌府军做大。

  所以,减少边军建制,从而扩府军是上策。

  籍此减少调度,统一粮草,战马的筹算,对于兵部与镇国府而言是减负。

  “你们先拟章程。”

  刘牧沉声道:“待朕操弄完东府军,回洛阳详议!”

  “诺。”

  戏志才顿时松了口气。

  镇国府兵制,可是当初天子与孝烈帝勘定。

  镇国府,兵部想要重定制度,无不是承受极大的压力。

  可是为了减少度支,增加军卒的快速反应,不得不谏言新制。

  贾诩要关注幽州兵事,荀攸去了河内朝歌,沮授要统筹各方粮草,所以整个镇国府和兵部,只能由他前来进言兵制整改。

  刘牧拷问道:“朕欲要建设东府军,你们以为谁可领军?”

  “陛下。”

  郭嘉思忖道:“臣以为黄忠将军最佳,然功勋不足,其他人多为北地人士,莫说是横海指挥舰船,恐怕渡江都是难事!”

  “阎行如何?”

  戏志才推荐道:“他与张绣皆有领军之才。”

  “你们所言,还差些。”

  “奉先,你代朕拟诏。”

  “由张绣督掌登封营,暂封宗员为安东将军。”

  “另外,调龙骧中郎太史慈入东府军,参为第一水师中郎将,纳邓当为第二水师中郎,臧霸为第三军团中郎将。”

  刘牧想了许久,最终下令拟诏。

  “诺。”

  郭嘉瞳孔紧缩,连忙研墨。

  宗员是老将。

  早年便是朝中的护乌桓中郎将。

  追随卢植征伐过黄巾,随刘牧参与过萧关之战,并州之战,还收复了汉中,自己又是朝歌亭侯,有资格统御东府军。

  同样,宗员没有出彩之处,略显中庸。

  可如今的东府军并无战事,不就是需要一个中庸之将,来平衡水师与陆地府军的平衡吗?

  “陛下。”

  戏志才顺势问道:“可有思量南府军?”

  “南府军不急。”

  刘牧抬眸道:“内部平定之后,再设南府军,交州的事情你也清楚,敢裂土称王,以往大汉不计较可以,但朕治下祖宗之土不可弃。”

  “臣明白。”

  戏志才作揖恭拜。

  永和二年,东汉东汉象林县功曹区连,率领占族数千人起兵,攻打象林县,烧城寺,杀长史,占领了整个象林县,自称‘林邑王’。

  交州偏远,且瘴气多生,大汉遣派的刺史多有被杀。

  故此,便默认林邑被分裂,天子想要兴盛大汉,收复失土是必行之势。

  “陛下。”

  堂外,典韦恭敬道:“徐州急报,东去舰船归来,甄家急行而来,求见陛下。”

  “宣。”

  刘牧眸子微亮。

  戏志才,郭嘉也带着好奇。

  这几年,大汉先遣麋芳南下,又有甄家,曹洪东去,终于都有回音了啊。

  “臣甄俨,拜见陛下。”

  “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甄俨风尘仆仆的迈入大堂,身上还带着一股酸臭味,可见来的匆忙。

  “免礼。”

  刘牧示意侍从倒茶备座。

  “陛下。”

  “有东去商贾返回呈上公文。”

  “他们东渡而去,在海中遇到风浪,有两艘舰船倾覆,在一处岛屿停靠之后,才发现正是寻找的倭奴国。”

  “其岛不算大,但有百余国。”

  “他们在狗奴国登陆,本欲与其国王‘卑弥弓呼’互商。”

  “不曾想,竟然与一个名为‘狗古智卑狗’的官吏交恶,曹洪一气之下领军灭了狗奴国,并且领军北上。”

  “舰船回返之前,已经灭了数国。”

  甄俨小心翼翼的看了眼上位,忐忑道:“此次,他们从倭奴国带回不少矿产,请陛下遣派大军东渡!”

  “灭国?”

  刘牧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说道:“朕记得,他们东进商舰,只有不到五百军卒护航吧!”

  “是。”

  甄俨连忙从怀中取出行海记事公文,恭敬道:“臣在路上翻看了几次,其所谓的国大概与大汉的乡镇一般,且多有战事,犹如茹毛饮血之辈,没有什么财货可以交易,但是矿产极为发达。”

  “哦?”

  戏志才眼睛一亮。

  郭嘉眯着眼笑道:“可以就地开山取石啊!”

  “有意思。”

  “曹洪所书吗?”

  刘牧摇头笑了笑,接过行海记事公文。

  扉页只有一行字:大汉商行入海东进曹洪记事录。

  :正月二十九,初入海,碧蓝无尽,晕吐,食之无味。

  :二月初六,遇大浪,晕吐,朝祀陛下生祠,愿天人眷佑。

  :二月十八,兄长安否,子孝应当还未阵亡,妙才这厮好似还欠某二十钱,若能返回大汉,便不要了!

  :三月初一,有大风,哀哉,从商不如从戎,回大汉定舍家财,从戎诛不臣。

  :三月初二,天气乍晴,行海无趣,家业不可舍,尚有胡姬作陪,甚好。

  :三月初三,胡姬作陪,乐哉。

  :三月初四,胡姬作陪,乐哉。

  :三月初五,胡姬作陪,乐哉,不思大汉。

  :三月十八,某被酒色所伤,竟如此憔悴,今日起戒酒。

  :三月十九,大风,有浪,陛下眷佑,曹子廉拜上,妙才还欠某二十钱,不可不要。

  ………………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