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48章 大乔小乔,苦县乡野有国色

  祭祀之礼有制。

  最上为太牢,次之中牢,再次少牢。

  所谓百牢,九牢,七牢,皆在太牢之下。

  这一个月。

  介士军主镇陈郡,以及刘牧的出巡,引天下所望。

  王卒尉先行,沿途排查各县。

  殿中尉随驾,拱卫天子车舆一路东行。

  仅数日,便行至阳夏,见到许久未见的骆俊。

  自从除国更郡之后,豫州的州治便迁至陈县,代为固守天子龙兴之地。

  故而,此次刘牧东巡,骆俊便匆匆北上,在阳夏等候。

  “陛下。”

  涡水河畔,骆俊忧虑道:“时逢对峙之际,南北皆有战事,为天子者安能东巡,岂不是让贼子奸佞有所图谋吗?”

  “孝远。”

  刘牧拾起盘中的干枣,淡笑道:“若董仲颖敢挥兵而来,朕倒是重视他几分,可他现在敢动兵吗?”

  “这?”

  骆俊顿时一愣。

  陈郡现在有介士营屯驻。

  酸枣更有华雄的万胜营,泰山郡还有中府军。

  若董卓放弃城池挥兵南下,就是自寻死路。

  况且此次东巡徐州,刘牧可是带着王卒尉,殿中尉,合计六千骑。

  刘牧抬手点了点,笑道:“朕巴不得他来,可他敢吗?”

  “臣孟浪了。”

  骆俊苦笑道:“殿中尉传讯,臣备下太牢之礼所需的牲畜,既要祭祀圣人,臣可代行礼部之事。”

  “不必。”

  “朕就祭一祭。”

  刘牧目光深邃,眺望着苦县方向,沉声道:“陈郡是朕的故土,却久在乡外,此次恰好途经苦县,顺便祭祀而已。”

  “诺。”

  骆俊恭敬道。

  刘牧转头说道:“这场仗打完,朕准备让你与钟繇去洛阳。”

  “去洛阳?”

  骆俊浑身一震,恭拜道:“臣谢陛下天恩!”

  刘牧淡笑道:“你可是曾经的陈国骆相,为朕坐镇豫州的刺史,莫要如此大惊小怪,不过你离开之后,以为谁可迁为豫州刺史!”

  “陈桐?”

  骆俊小心翼翼的回道。

  “不行。”

  刘牧意味深长道:“他是大汉第一次大考取仕的状元,公羊学子之首,朕不准备让他来豫州!”

  “臣明白了。”

  骆俊了然的点了点头。

  陈桐的未来在三尉丞,外放自然不可能在豫州这等膏腴大州。

  这里是龙兴之地,各方政令完备,所以攒功要去偏远之地,或者复土归治之州。

  “豫州各郡太守可有大才?”

  刘牧咀嚼着干枣,眼中满是审视。

  骆俊不假思索道:“臣知二人,一人为颍川阳翟的枣祗,此人原为袁涣手下旧吏,现在负责州中耕田之事;一人为陈留平丘毛玠,为人清廉公正,负责州中刑狱事。”

  “伯觎。”

  刘牧思忖道:“朕登基执政,还未有州官提拔为一郡,或者一州主官,可对?”

  “是。”

  一旁的卫觊恭敬道。

  刘牧抬眸安排道:“孝远,你整合二人过往,以及执政之后的所有功绩,一并发往吏部审查!”

  “诺。”

  骆俊恭敬道。

  “早些回去吧!”

  刘牧拂袖笑了笑。

  六部二十四司还未充裕。

  骆俊作为陈国旧臣,自然可委以重任。

  或者说,这是他为接替刘洪,所钦定的未来礼部尚书。

  一日后。

  刘牧从阳夏启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否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大汉沉没的历史,终究是扭转到了另外一个方向。

  中兴。

  中兴。

  大汉万年,大汉万胜。

  刘牧于苦县之南,以太牢之礼祭祀。

  苦县令,苦县的百姓,乃至卫觊,许褚,典韦都以为他在祭祀道家之圣老子。

  “朕持大汉天子之身。”

  “今日,以太牢之礼而祭。”

  “相隔岁月,愿你们饮酒归乡。”

  刘牧于郊野洒下烈酒,呢喃自语。

  他对刘宏有言:大汉有刘牧,当兴万世。

  可没有刘牧的岁月中,大汉崩塌,群雄逐鹿,司马窃国,使诸夏陆沉。

  那个岁月血染青山,尸骨积如海,异族的铁蹄,踏破诸夏,屠杀大汉子民。

  苦县的数十万百姓,被羯胡蛮夷视为牛羊,大火烹食,漫漫山野遍地鬼火,山河为之呜咽,生灵为之垂泪。

  故,刘牧所祭并非是圣人,而是祭祀隔着岁月的大汉百姓。

  “陛下。”

  典韦抬眸而望。

  这种孤寂之感,他在萧关之战后的长安所见证过。

  “陛下。”

  “大汉的天子。”

  苦县百姓的人群中,大乔,小乔踮脚望着祭祀地。

  她们从陈留逃出来,原本是准备前往陈县,恰逢介士营驻军,从而与百余人的陈留百姓逃入苦县落脚。

  还没等喘一口气,苦县便被王卒尉禁严。

  直至今日参与太牢祭祀,才明白大汉天子亲至……

  “姐姐。”

  小乔脸色苍白。

  大乔伸手攥着小乔冰凉的手,低声道:“莫要言语!”

  “嗯。”

  小乔点了点头。

  祭祀完成之后。

  苦县令史涣恭拜道:“陛下,臣已经在城中备下膳食!”

  “公刘。”

  “你是沛郡人?”

  刘牧并未乘车,而是迈步朝城内走去。

  史涣恭敬道:“陛下圣明,臣是骆刺史所表,初为州府从事,陛下登基推行新制,吏部迁为苦县令!”

  “可想领军?”

  刘牧侧目询问道:“任侠之风,怎么会走文官之途?”

  史涣脸色微变,忐忑道:“陛下需要臣领军,臣愿披坚执锐,冲锋陷阵;陛下需要臣治民,臣亦愿披肝沥胆,为陛下治境安民。”

  “呵。”

  刘牧笑着摇了摇头。

  一个有任侠之风的人,竟然变的圆滑了不少。

  “陛下!”

  史涣警惕道:“还请乘车而行,这几日苦县来了不少兖州之人,都是见董卓有动兵迹象,南下避祸的百姓。”

  “勿忧。”

  “皆为大汉子民。”

  刘牧扫过苦县百姓所在,沉声道:“你要做好安抚,时值春耕之际,为他们落户均田,或者安排工坊劳作,不然等他们的细软花完便成了流民,会触犯法度,搅扰安宁!”

  “臣谨记。”

  史涣恭敬道。

  刘牧脚步停顿,一双眸子落在人群之中。

  乡野有国色?且从容貌衣着而观,至少是富庶之家,基本不可能出现在苦县。

  “陈留人。”

  “据闻姓乔无名。”

  史涣低声解释道:“她们姊妹来苦县时,还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百姓都言是仙女,如今在城中以抚琴为生!”

  “大小乔。”

  “梁郡睢阳,桥蕤之女。”

  刘牧侧目道:“典韦,遣殿中尉带她们去城中下榻之地,并让女官询问一下陈留郡的事情!”

  “诺。”

  典韦拱手应喝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