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735章 我的时间,不值钱咯

  钟南山巅,凛冽的晨风裹挟着碎冰碴子,刮擦着李承乾布满皱纹的脸庞。

  哪怕只是秋季,可这钟南山的温度却和冬天无异。

  他紧攥着腰间的鎏金螭纹玉佩,那是母后临终前塞在他手心的,温润的玉质早已沁入体温,却暖不了他此刻冰凉的心。

  东方的天幕像是被撕开一道裂缝,那轮红日正奋力挣脱云层的束缚。

  李承乾望着它,有些恍惚。

  “不归啊,你看,看到了吗?”

  胡不归急忙上前,玄色劲装在风中猎猎作响。他顺着帝王枯瘦如柴的手指望去,只见那轮红日终于完全跃出山峰,万道金光倾泻而下,将云海染成翻滚的熔金。

  可他心中满是疑惑,不明白陛下为何一大早就带他们登上这山峰,对着初升的太阳大发感慨。

  但多年的习惯让他只是郑重的点头:“老师,看到了。”

  李承乾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骨节嶙峋的手捂住嘴,指缝间渗出点点暗红。

  他缓了缓气,望着山下星星点点的村落,继续说道:“你们也都知道,百姓们都怨恨朕,不给他们大开商路,不给他们赚钱的机会。”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炊烟袅袅的屋顶,“对朕那是颇多怨言。”

  “茶馆酒肆里,说书人讲的都是‘当今圣上昏聩’,街头巷尾,孩童们传唱的童谣都在骂朕。”

  山风呼啸,卷起李承乾灰白的鬓发。

  “好日子过得太久了,家家户户都不会为了吃的发愁,每个人家中都有余钱余粮,他们想要的就更多了。”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懑,“他们忘记了,贞观三年那场大饥荒,树皮都被啃得精光!”

  “忘记了渭水之盟时,父皇单骑劝退突厥二十万大军的惊险!”

  “忘记了朕上位便抵匈奴,清世家。”

  “忘记了是朕,让他们不再受压迫,让他们吃饱穿暖。”

  ”忘记了这太平盛世,是多少将士用血肉之躯换来的!”

  胡不归双拳紧握,指节发白,他刚要开口,却被李承乾抬手制止。

  “你们也不用气愤,这是必然的。”

  帝王的声音又恢复了平静,却透着彻骨的悲凉,“百姓们现在如此,是因为他们的阶级变了。”

  “吃饱穿暖后,就想要更多的钱财,更大的权力。”

  “他们不会再和我们站在一起了。”

  李承乾转过身,面朝朝阳,苍老的面庞被映得通红。

  “但是孩子们不一样,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就像这刚刚升起的朝阳。”

  他的眼中泛起一丝光亮,“只要他们能明白我们的意思,只要他们长大后,坚守本心,哪怕只有一个人记得我的话,那老师也不算浪费时间。”

  他低头看着自己布满老年斑的手,自嘲地笑了,“我的时间,不值钱咯。”

  说罢,他转身往山下走去,龙纹皂靴踩在碎石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去翠微宫。”

  翠微宫的朱漆大门缓缓开启,吱呀声惊起檐下两只白鸽。

  这座始建于武德八年的宫殿,原名太和宫,后经阎立德重新修缮,改名翠微宫,曾是皇家最负盛名的避暑行宫。

  李承乾踏过刻着缠枝莲纹的汉白玉阶,指尖抚过廊柱上斑驳的鎏金蟠龙,鎏金剥落处露出暗红的底漆。

  “翠微宫笼山为苑,借林泉之势。”

  李承乾边走边说,声音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正门云霞门,取云蒸霞蔚之意。”

  “朝殿翠微殿,暗含青山隐隐之韵。”

  “寝殿含风殿,四季有穿堂风而过。”

  他停在一座八角亭前,亭中石桌上还留着半枚棋子,“当年,父皇常在这里与房相弈棋,一局棋罢,天下事便有了定论。”

  穿过九曲回廊,来到太子别宫。

  西门金华门紧闭,铜环上结着蛛网。

  李承乾伸手想要触碰,却在半空停住。

  “这里曾是我的居所,喜安殿...”

  他的声音突然哽咽,“母后还在世时,每年夏天都会陪我住在这里,她说‘喜安’这名字取得好,盼我一生喜乐平安。”

  含风殿内弥漫着陈旧的霉味,窗户上的明黄窗纸早已泛黄发脆。

  李承乾走向角落的檀木柜,柜门开启时发出“吱呀”一声。

  柜子里整齐码放着一摞摞奏折,最上面的一本,封皮上“贞观十五年”的朱批还鲜艳如新。

  他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的翻开奏折。

  房玄龄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透着沉稳。

  魏征的小楷工整严谨,字里行间仿佛能看见那位诤臣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模样。

  突然,他的手指停在一篇奏折上,眼中泛起泪光。

  “哈哈哈...”李承乾突然大笑起来,惊得梁间燕雀扑棱棱乱飞。

  奏折上,父亲李世民的朱批与程咬金的奏疏相映成趣。

  朱批写着:“程知节,汝府牛又病耶?下次可换溺水、坠崖等名目!”

  旁边程咬金歪歪扭扭的字迹回奏:“谨遵陛下教诲,已换花样!”

  李承乾笑着笑着,泪水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奏折上,晕开了墨迹。

  他仿佛看见那个黑面虬髯的老将军,在朝堂上憋红着脸编瞎话。

  看见父亲一手扶额,无奈又好笑的神情。

  看见满朝文武忍俊不禁的模样。

  “好啊,真好啊,真是个顶顶好的大唐啊!”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怀念。

  李镇涛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胡不归则握紧了拳头。

  他们已经记不清,陛下有多久没有这样笑过了。

  自从显德事变后,陛下屡屡受阻,被满朝文武联名弹劾,被天下百姓误解谩骂,他就整日沉着脸,眉间的皱纹越来越深,笑容也渐渐从他脸上消失。

  “不归,镇涛,老师还有事情,要麻烦你们。”

  李承乾将奏折小心收好,眼中重新恢复了平静。

  他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棵枯死的老槐,树影在地上拖得很长,像一道伤疤。

  两人当即拱手,齐声说道:“老师,您说。”

  李承乾转过身,目光坚定:“我要你们去办些事。”

  “将这些奏折整理誊抄,编成册子,日后好让孩子们知道,当年的大唐是如何一步步走来。”

  “他停顿片刻,“派人暗中保护那些因支持新政而受迫害的官员家属,莫要让忠良之后寒了心。”

  “遵旨!”

  “至于还有,明日,朕会告诉你们。”

  李承乾又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为他镀上一层朦胧的金色。

  远处,那轮红日即将西沉,而明天,又会有新的太阳升起。

  他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也不知道那些孩子们能否理解他的苦心,

  但此刻,他的心中却前所未有的平静。

  夜幕降临,翠微宫笼罩在一片寂静中。

  李承乾独坐含风殿,望着案头摇曳的烛火。

  窗外,山风呼啸,吹得窗户“哐哐”作响。

  李承乾却充耳不闻,他提笔蘸墨,在宣纸上写下一行行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saqu.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saqu.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