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朕誓杀之!
与此一同陷落的,还有城中百姓和乌延族撤不走的步卒。
西原军太多了,除了入城的,外面也被围的严严实实。
这些全靠两只脚的人,没有任何逃走的可能。
萧后从车中走出,跨坐上一匹雪白的战马。
紫色的裙、金色的甲,王冠下发丝根根经营。
银白色的绸裤裹着两条长腿,挂在马背两侧。
王冠下,雍容且威严的眸子扫视着城内光景。
汉民被迫跪着,紧低着头颅,若是看得亲切,可以瞧见他们侧脸上的不甘——原先城中住民,早已被屠戮一空;他们是六皇子收回城后,收容的百姓。
他们得以进入这座繁城,成为当中一份子,听闻西原大军来,虽然心惊畏惧,但愿意随军死战顽守。
谁知,朝廷兵马竟弃他们而去。
以至家园之地,再度沦丧。
还有许多乌延等杂胡部落,他们则满怀绝望。
乌延步卒被大批骑兵包围,挤做一团,眼中写满了悲愤。
凤目迅速从他们身上挪开,落到城中繁华的建筑上,萧后不由点头叹道:“大漠再强盛,终究是比不过此地的繁华。民族要生存、壮大,还得占据中原才行。”
“陛下神武英明,有您在,大原必可剿灭大夏,吞下中原!”旁边立马有西原贵人奉承道。
“不错。”郝宿王颔首附和:“都说汉军善战,今日坐重城而退,依我看来,也不过徒有虚名。”
萧后面带笑意,看向贴身随行的萧焉枝:“嫣枝先前说城中汉军无守心,可对南‘先松后缓’诱其撤去;今日破城,果依你言。”
听到这话,周围的西原贵人都神色有异。
多数人第一反应,自然是敬佩——这位年轻的郡主对汉人确实了解极深,看事也很准。
而后,支持梁氏、或认为女帝执权终是有碍大局的人,难免神情微沉——萧焉枝愈强,对他们而言愈是坏事。
支持萧氏的,或者干脆萧焉枝的父亲等人,当然是一脸喜色。
萧焉枝回道:“汉军自出战起,便分为两派;一派以周彻为首,主张猛攻猛进,速定并州。”
“另一派,则以朱龙、董然为守,他们打算持守缓进、步步为营,与我朝打消耗战、拉锯战。”
“如今,精锐在周彻手上,又有陛下突然亲征。董然若死守,是拿自己的性命去维护周彻的路线;董然若撤,则可将失城兵败之过悉数归结于周彻,所以才会退去。”
“但若依此便否认大夏、否认汉人之战力,只怕是要吃大亏的。”
“据我此前所探查,大夏天子除了这一路人马外,还暗中调集了几路诸王军,他们还大有余力,此其一。”
“其二,大夏在并州的连战连胜,都在周彻一人之身,军心士气皆担其一身,我们胜的有些侥幸。”
听完萧焉枝的话,梁乙甫带头反对:“嫣枝不要忘了,周彻也已败了,哪有侥幸之说?如无意外,或许他已成了一具尸体,正在送来进献母后的路上。”
无论他和萧后年差几岁、此前是何关系,如今他既是帝国正牌继承人身份,和萧后便是法理上的母子。
不少人点头,正要附和时,有骑从城门口狂奔而来,且沿途大呼:“急报!急报!需亲呈陛下!”
“让他来。”萧后开口。
来人马到,躬身御前。
萧后朱唇轻启:“直接说就是。”
“是!”得萧后准许,那人方道:“周彻将疲兵五渡洙水,擒呼延、宇文两王,而后又向北,击败呼延王子、宇文汗鲁部,往南去平定关了。”
“什么!”
此言一出,西原诸顶尖贵人俱惊。
尤其是那两族的人,那叫一个面无人色。
萧后美目闪烁,忍不住呢喃:“天罗地网,竟也让他撕开杀了出去。”
“看来我儿所言不差。”萧贤王叹息一声,望着自己女儿:“这汉人的六皇子,确实要胜过呼延家那小子的。”
梁乙甫面色难看,忍不住一声冷哼:“那又如何?他不过带着少数人脱身而已,汉军大部已陷,太原也被我们夺回!仅凭他几千人,还逆不了大势!”
“他应该走不了。”萧焉枝忽然道。
“嗯?”有人质疑:“重兵罗网都被他撕开,手拥精锐的两王都让他擒了,岂是区区一关可挡?南边只要有汉军策应,他完全可以从容脱身才是。”
“朱龙决心防守,就不会只守东边,想来西边也是如此。”萧焉枝轻轻摇头:“而且,对朱龙而言,或许战死的皇子,比活着的要更好。”
“好了。”
眼看着争议要再起,萧后出声阻止:“他走不脱,自然是最好的,省得朕日后费功夫去捉他。”
“至于二王那……即刻传话过去,就说只要周彻保证二王安全,罗网中的汉军,朕可以全数保全。”
闻言,众人齐声:“陛下仁慈!”
两族贵人离鞍下拜:“谢陛下!”
“至于眼前……”萧后扫了城中百姓和兵卒一眼,将问题丢给了下属:“依你们看,当如何处?”
“汉军随时可能重来,此其一;当中兵卒,尤以乌延等杂胡为甚,多是降而复叛之辈,皆应屠之!”楼烦王开口。
他离的远,这里的地盘和人口都占不上便宜。
杀个干净,抢个痛快,最为符合他的利益。
“我基本认同王兄的话。”休屠王笑道:“只是我大原毕竟是大国,肆意屠杀百姓,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依我看,百姓全数迁往大漠,能不能活看他们的造化……至于其他,自是一律杀尽!”
迁往大漠,不过是做的好看些罢了。
就西原那个恶劣条件,这些背井离乡的汉人百姓,有几个能活下来?
“附议!”
“周彻入太原时都曾大开杀戒,他都无所顾忌,我等何须行宽恕之道?”
萧后脸上,不见喜怒,只是平静的看向萧焉枝:“你认为呢?”
“我认为不妥。”萧焉枝直言:“韩氏速败,在于失人心。汉民经营并州各地已数百年,如果我们和所有汉民为敌,他们便会愤然而起,拼死迎回大夏之军。”
“若能反其道而行之,勿动百姓,使之诸政照旧、赈济不停,则短时间可使百姓旁观、长时间可收人心。”
“再说……大国相争,胜负互有,百姓无辜。今我已宽容待人,将来人必以宽容待我。”
“至于那些杂胡,所作所为,都是因为国弱力微,为势所驱罢了。要行震慑,抽杀便可,活下的还能用之。”
有人站出,试图反对,萧后道:“晋阳能破,赖嫣枝之谋,那就听她的。城中汉民不动,乌延等杂胡之军,百夫以上军官处死,余者三抽一杀。”
众不敢议,退去忙碌,萧后则往州府……也就是韩问渠后来的王宫中暂歇。
“嫣枝的眼光还是准的。”萧后似笑非笑,继而又冷哼一声:“此人为我朝大患,朕必除之!”
没多久,又一则消息传来:南边无人接应,周彻被迫退回,于平定关下斩首宇文王。
宇文族悲痛震怒。
新任宗老(旧的被王颉杀了)来见萧后,哭诉不已。
“周彻大恶!”萧后面色冰寒,安抚对方:“他未曾走脱,被擒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落网,朕必替你族报此大仇!”
宇文宗老拜谢而去。
又未多时,再有消息传来:周彻以呼延族王要挟呼延贺兰退兵,呼延贺兰不应,毒杀呼延王。
呼延新任宗老(旧的被王颉杀了)亦至。
“朕誓杀之!”
将人退下后,萧后才对萧焉枝道:“你传我令下去,就说尽量抓活的。”
“朕要亲眼看看,那周彻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身在罗网,竟敢如此,他当真不望活路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saqu.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sa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