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初,唐高祖狩猎华山不久,永安王李孝基率军急攻割据夏县的吕崇茂。
前文中我们讲到过,一个月前,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攻陷并州,其大将宋金刚率两万精兵进逼晋州(今山西临汾)。夏县豪强吕崇茂趁机自称";魏王";举兵响应,史载";夏县人吕崇茂杀县令,据县以应武周";。此时唐高祖李渊正面临";河东尽失";的危局,急诏永安王李孝基(李渊堂弟)、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李渊表弟)等率关中精兵渡河平叛。
夏县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位于中条山西麓,地处河东核心区。其战略地位《读史方舆纪要》有载:";夏县北控安邑,南蔽虞坂,自秦汉以来为河东襟要";。当时控制夏县可切断刘武周与洛阳王世充的联络通道,故成为双方必争之地。
当吕崇茂军中斥候飞报唐军旌旗已过涑水时,这位夏县豪强出身的";魏王";正在城楼宴饮。听报后,他心中一惊,手中青铜酒爵应声坠地,吕崇茂望着城外渐起的烟尘,深知此刻已无退路。但其";虽仓促起事,然颇习地形";,当即采取三重应对策略。
吕崇茂急令兵士拆除城外三十里内所有庐舍,将粮草尽数运入城中。之后其";引白沙河水灌壕,广三丈深五尺";,更在中条山隘口设置十二处烽燧。其子吕文度率死士焚毁唐军在安邑(今运城盐湖区)的屯粮点,切断了唐军后勤补给线。
当夜,吕崇茂又派出心腹扮作商旅,分两路求援:一路经虞坂古道北奔介休宋金刚大营,另一路伪装成运盐车西渡黄河,试图联络洛阳王世充。其求援信中特别强调";唐军尽发宗室精锐,若破夏县,则金刚门户洞开";,成功说动宋金刚派遣精锐驰援。
同时,他命人在城内散布";李渊欲尽屠河东儿郎";的谣言,命巫师在禹王台(今夏县禹王城遗址)作法,宣称";天降陨石于中条乃新主之兆";。更效仿陈胜吴广,在鱼腹中藏";吕王兴";帛书,诱使乡民争食。这些手段被后世称为";妖言三策";,竟使七千农人持械登城。
十二月寒冬,北风凛冽的夏县城下,一场决定河东命运的攻防战拉开帷幕。李孝基率八千精锐进抵城郊时,面对的是吕崇茂临时拼凑的五千守军。《旧唐书·尉迟敬德传》记载:";时崇茂新据夏县,城堑未固";,城头飘扬的";魏王";旗帜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刺目。
身披明光铠的唐将于筠拍马巡视城防后,向中军帐李孝基力谏:";吕贼仓促起事,人心未附。今若乘锐急攻,其城旦夕可下!";
这位以悍勇着称的陇右将领,手指城头依稀可见的慌乱守军,声震屋瓦。
然而独孤怀恩轻抚长须,缓声道:";兵法云';十则围之';,今我军倍于贼而不及三,况贼挟新胜之气。不若深沟高垒,先制造攻城器械再攻打城池,方为万全。";
现在看来,独孤怀恩作为工部尚书,";素不知兵";,其建议实为怯战托词。
可惜的是,李孝基最终采纳了独孤怀恩的围城之策,唐军士卒开始砍伐中条山松木制造云梯冲车。
此时宋金刚主力正与唐将裴寂对峙于度索原(今山西介休),接报后星夜遣尉迟敬德率三千铁骑驰援。尉迟敬德接到命令后";率精骑昼夜兼程,马衔枚,人裹甲";,三日疾驰四百里,黎明前突然出现在唐军侧后。
于筠建议立即强攻,但独孤怀恩主张,李孝基采纳了独孤怀恩的策略。吕崇茂趁机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派部将善阳县尉迟恭(字敬德)与寻相率军突袭夏县战场。唐军腹背受敌最终大败,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等唐朝高级将领全部被俘。按史载惯例,尉迟将军本名";恭";,因以表字";敬德";行世而闻名。
当晨雾中浮现突厥制式的狼头纛旗时,唐军阵脚大乱。尉迟敬德亲执马槊冲锋,其部";皆被玄甲,冲突若神";,瞬间撕裂唐军右翼。
困守城内的吕崇茂看到尉迟敬德的玄甲骑兵出现在鸣条岗时,吕崇茂亲擂战鼓,命守军将煮沸的卤水(运城盐池特产)泼向唐军。这种混合盐分的沸水";着甲则蚀,触肤则溃";,成为压垮唐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吕崇茂率死士自西门突出。史载";唐军腹背受敌,旌旗相失,鼓角不闻";。混战中,李孝基的帅旗被尉迟敬德一槊斩断,唐军彻底崩溃。
从此战役可以看出吕崇茂";虽僭伪之流,然临机决断,颇得兵家诡道";,正是这些非常手段,让这个地方豪强创造了困擒李唐宗室大将的战争奇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