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大唐凌烟志

第1章 序 言

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1950 2025-03-18 16:10

  开序之前,我先借用一下唐代诗人刘公兴的诗作《望凌烟阁》,这也是本人拙作《大唐凌烟志》定题由来。

   画阁凌虚构,遥瞻在九天。

   丹楹崇壮丽,素壁绘勋贤。

   霭霭浮元气,亭亭出瑞烟。

   近看分百辟,远揖误群仙。

   图列青云外,仪刑紫禁前。

   望中空霁景,骧首几留连。

   我写不出如此生动形象、感同身受的诗句,但每当我阅读古人的诗篇,总会深深地被他们的卓越才华和那些经久不衰的佳句所打动。他们通过诗句,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到悠久历史中的事物和景象。正如这首《望凌烟阁》所展现的,让人清晰地领略到了千余年前凌烟阁的壮丽与辉煌,以及它在唐代历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诗中的文字不仅彰显了凌烟阁的雄伟气势,更深刻地描绘了那些被铭记于凌烟阁内的建唐功臣们所拥有的非凡地位。

   凌烟阁始建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而建。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由着名画家阎立本绘制,褚遂良题字。此后,又有四位皇帝陆续将功臣画像添列其中,总数最终超过百人。

   提笔开始此篇创作,还要从两年前说起。本是上班一族,但随着年龄增长,遇见和经历的事情也在逐渐增多,心中不免会涌出一些感慨,时不时会写一写过往的岁月,幸运时,偶有小作也曾发表。为了提升自我,慢慢地往书店跑的次数多了起来,书海泛舟中,不知不觉对历史着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带着两个儿子前往书店,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寻找自己喜爱的读物,而我则站在书架前,沉浸在历史书籍的世界里。如果不是孩子们跑过来告诉我说他们饿了,尚不知已是正午。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历史着作琳琅满目,我唯独对那些描绘唐代的着作情之所钟,跌宏起伏的千年历史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心生向往,在这盛世繁华的表象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血色浪漫与谜团?是权谋斗争中的爱恨情仇,还是文化繁荣背后的辛酸血泪?

   唐朝,从兴国安邦、太平盛世,再到日渐衰落、王室衰微,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朝代里,每一位历史人物仿佛都是主角,他们共同演绎着沉浮俯仰中的英雄传奇。宫廷权臣精心策划的计谋和历史事件中曲折离奇的情节,其中的每一位英雄人物,不论成王败寇,无论功过是非,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惊天动地之骇世作为,才铸就了中国历史的不断进步与延续传承。

   然而,由于我力薄才疏、学识尚浅,最初接触历史书籍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浅尝辄止地看个热闹。像《隋唐演义》《薛家将》《细说唐朝》《隋唐英雄传》《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等文学作品,我在早年的学生时代也曾拜读过。时光荏苒,转眼已过不惑之年,如今再读这些作品,不过是再重温一遍略有生疏的故事情节,从新感慨一下朝代更迭的沧桑巨变,以及历史风云的变幻莫测。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家附近小书店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几本叠摞在一起的旧书。拂去上面的灰尘,书名《白话精华二十四史:新唐书》跃入眼帘。简单翻阅后,我了解到这本书是由张传玺教授主编,现代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5月出版的。它可以说是唐史精华的浓缩之作,解决了我这个普通人在面对繁体字书籍时,只能望而却步的困扰。

   于是,果断请回,恰好当时正值疫情封控,我便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细细品读。读罢,方觉往日看到的文学作品只是演义,艺术化的描述和杜撰的故事不乏其中,甚至有些情节与真实历史天冠地屦。出于好奇,又利用“度娘”搜索北宋大儒欧阳修和宋祁《新唐书》原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哎,作为一介凡人,看到这架势,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后又多方搜集资料、参考文献,如《旧唐书》《唐春秋》《唐史记》等等,想要潜心研读,但面对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文豪大家们深邃的见解,仍觉高深莫测。我感到自己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还是心比天高,结果再次放弃。这正应了“写史难,读史也难”那句话,最终,我还是回到“度娘”那里,寻找白话文版本,以便更好地研习一二。

   近几年,网络文章兴起,不是穿越,就是逆境重生,要么废柴变英雄。虽然这些作品极具吸引力,但往往给人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感觉,空想主义繁衍横行。因此,我萌生了写出一部贴近真实历史作品的念头。思来想去,最终定题《大唐凌烟志》,“大唐”二字顾名思义,即作品历史背景是唐朝时期。“凌烟”则取自古代描绘、纪念、表彰功臣的凌烟阁,意味着雄浑壮阔,代表着英雄的威严与历史的影响力。而“志”字则表示了志向、记录或回忆,符合历史传记的体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