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大唐凌烟志

第25章 西河得胜显军威,李渊拜将封侯立威名

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1992 2025-03-18 16:10

  李渊在晋阳城宣布起义后,时任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市)承的高德儒是一个典型的“死忠派”,誓死效忠隋炀帝杨广,拒绝支持李渊,西河郡又是太原南下必经之路,成为李渊首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高德儒,西河郡人,因指野鸟为鸾凤以取悦隋炀帝而臭名昭着。

   在公元615年,高德儒时任隋朝亲卫校尉(亲卫校尉是宫廷中重要的军事职位,主要负责宫廷的宿卫工作,是皇帝身边直接负责安全保卫的官员),有两只孔雀飞集于宝城朝堂前,他与十余同行者亲见此景,为了讨好隋炀帝,他上奏称“有鸾凤栖居,说这是隋朝的吉运,此地是隋炀的吉地。”

   隋炀帝称其“诚心冥会,肇见嘉祥”,因此诏奖他,并擢拜其为朝散大夫。还在“鸾凤”栖处,建造了仪鸾殿,后来又委任高德儒为河西郡郡丞(相当于当今的市常务副市长)。

   鸾凤作为神话中的吉祥之鸟,其栖居之地通常被视为祥瑞之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尊贵。高德儒因欺上瞒下、取媚取荣而遭到历史的唾弃,在历史中被冠以佞臣之名,也反映出隋朝末年政治腐败和官员道德沦丧异常严重的情况。

   公元617年六月五日,经过商议,李渊派任命长子李建成为统帅,次子李世民为副手,率兵前去攻打西河。不仅如此,他还特意下令让太原县令、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温大有与二人同行,并语重心长地对温大有说道:“吾之爱子尚且年少,经验不足,此次出征,还望先生能从旁协助参谋军事要事。此行战事的成败得失,皆可从此举之中窥得一二啊!”

   要知道,此时这支部队中的士兵们都是刚刚集结而成的,尚未经历过严格的训练和检阅。然而,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俩毫无架子,与这些士兵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每逢遭遇敌军来袭,他俩总是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奋勇杀敌,以身犯险。

   行军途中,每当路过道路两旁的蔬果田地时,若不是通过正常购买途径所得之物,哪怕再饥饿难耐,他们也绝不轻易取食一口。而若是发现有个别士兵偷偷盗走老百姓的蔬菜瓜果,李建成兄弟二人不仅不会严加责罚,反而会亲自寻到那些蔬果的主人,如数给予赔偿。对于那些犯错的士兵,他们也只是好言相劝,并不多加苛责。

   温大有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仁义之心,也是面露敬佩之色。

   温大有道:“二位将军所带的义军真乃仁义之师啊。”

   李建成摆摆手:“温大人过奖了,如今这支部队新集结,还多有不足之处。”

   温大有:“李将军,这正是你兄弟二人的高明之处。您想啊,这些士兵虽未经严格训练和检阅,但二位将军与他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那士兵们必定对您二位死心塌地。每次敌军来袭,两位将军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这是在以自身之勇激励士气。这是凝聚军心的绝佳之道。”

   李世民接着说:“我们兄弟也觉得,一支队伍,若没有高昂的士气,即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也难以发挥最大战斗力。我们这样做,是希望能让士兵们懂得忠义。”

   温大有又言道:“李将军深谋远虑。不过,将军之仁善也不可或缺。行军途中,不取民物,这已是极高品德。然那些偶尔犯错偷拿百姓蔬果的士兵,二位轻言相劝且赔偿百姓,将军此等胸怀,定能让百姓传颂。但臣以为,虽好言相劝值得称赞,但该有的适当惩戒是还需要有的,毕竟纪律严明,方能行稳致远;规矩端正,才可步步为营啊。”

   李建成点了点头,答道:“温将军,我也曾思索过。但考虑到队伍急行,他们大多是因为饥饿随手摘取瓜果充饥,且初入军旅不知克制。我只怕严苛惩戒会寒了士兵之心。”

   温大有道:“殿下,臣理解殿下的顾虑。但若无惩戒,一来军纪松弛,日长月久难以成军;二来可能会让其他士兵觉得,犯错只要口说几句道歉就过去了,没有敬畏之心。臣建议,可设下较为轻缓但不容违背的惩戒措施,比如罚做更重的杂役之类的,只是点到为止,既能起到警示作用,又不会太过伤了士兵对殿下的敬重。”

   兄弟两人听后,沉思片刻,李世民道:“温将军的话有理。我们定是要让士兵明白军纪的严肃性,同时也要维护我们兄弟治军的宽容仁善。”

   李建成点头称是,于是便制定军规,安排行军将领传达下去。

   正因如此,士兵们对李家两位将军仁义之心的深受感动同时通过作风纪律学习,也都感受到这支军队的纪律严明,对两位将领更是心悦诚服。行军途中的百姓们听闻此事后,亦是纷纷拍手称赞,心中欢喜不已,时常主动给义军送来吃的、用的,极得民心。

   他们一路上广施恩德,行军非常顺利,真可谓得了军心又得民心,所经之处,百姓们心服口服,还有侠义之士纷纷投诚加入义军。

   就这样,这支纪律严明、深得民心的队伍一路高歌猛进。晋阳城距西河约60公里,义军不足两日便抵达了西河城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