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疫苗牛痘之法
两位内阁大臣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拿着防疫条例,询问太医院的诸位太医。
这群太医围在一起,对着陈新所呈上的防疫条例仔细研究起来。
他们一边认真查看上面所列举的各项措施。
诸如严格的消毒流程、严密的隔离手段,以及详尽的人员登记等等,一边低声交流着各自的看法。
经过一番深入探讨之后,这些太医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一致认为这套防疫条例相较于目前所采取的举措要更为全面且合理,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几位内阁大臣见状,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
简单商议几句后,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就依照陈新呈上来的这份防疫条例立刻展开行动。
赵祉见陈新交上来的防疫条例被太医和内阁大臣采纳。
便立马下旨让步兵衙门,应天府和顺天府衙门按照新的防疫条例安排防卫。
等所有人都忙起来,赵祉看着勇于任事担责的陈新,欣慰的说道:
“你献上这防疫条例,要是防疫不当,你可是要担责任的。”
陈新明白赵祉的意思,说这事他要是不出头,有事也不用他担责任。
“陛下圣明,岂会因微臣勇于任事而罪臣。”
这高帽子一戴,见陈新看的这么透彻,赵祉也就不说什么了。
自己确实也不可能因为这个防疫条例是他提的,自己就降罪于他,不然以后谁还干事。
自己大庆太祖就也定下铁律,朝廷不能像前明那样,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太祖留下警世恒言,警告后世子孙说:
明太祖元璋杀的武勋集团心都凉了,所有武将不卖命了,靖难之役才会成功。
于谦力挽狂澜,挽救大明之将倾,却落得个腰斩于世。
张居正变法改革给大明续命,却落得个满门抄家。
从此以后文官不再勇于任事,只能指望身边的太监。
可忠心的太监最后也被杀了,所以大明亡了。
赵祉看着陈新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禁直接开口问道:
“有话便直说吧,你方才都已经称朕圣明了,朕自然不会怪罪于你,莫要再有诸多顾虑,快快说来便是。”
陈新闻得此言,赶忙拱手行礼,恭恭敬敬地说道:
“陛下,适才所议的防疫条例,乃是为阻止疫病进一步扩散而设。
然而,微臣此前偶然间从番人口中听闻,尚有一法对预防天花最为有效,只是不知是否当讲啊。”
赵祉原本略显慵懒地靠坐在龙椅之上,听到此处,瞬间来了精神,身子猛地向前一倾,急切地追问道:
“究竟是什么法子?
速速道来,休要这般吞吞吐吐,还说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废话!”
陈新见状,先是微微颔首,然后一边低头沉思,一边有条不紊地讲述起来:
“回陛下,此方法微臣初时听闻,只觉荒诞不经,心想定是那些西洋番子信口胡诌,意在哄骗于人。
不过后来,马尚宫告知微臣,她曾在那本记载着水泥与炼钢之法的奇异书籍当中,见到过有关防治天花病症的办法。
经她这么一提点,微臣仔细回想一番。
倒也觉得那些西洋番子所言,或许并非毫无根据,可以尝试一二。”
赵祉一听这话竟是自己的表妹若曦所说。
哪里还能稳得住心神,当即站起身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道:
“若曦提及之事,想必不会有错……”
他心急如焚地匆匆忙忙从高高的台阶上快步走了下来。
满脸焦急之色,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道:
“到底是什么办法呀?”
水泥和炼钢行业所展现出的令人瞩目的出色成果。
使得赵祉对陈新和马若曦二人所言极为重视。
并深信不疑他们共同认可的办法。
只见陈新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
“有一种名为种苗之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天花疾病。
想必陛下您也曾听闻太医提及过,但凡曾经患过天花之人,日后便再也不会被其侵染。
而这种苗防疫之术,其实就是通过让人稍微感染一些病症,从而达到以毒攻毒的奇妙效果。”
陈新有意将此说法描述得,更为危言耸听一些。
如此一来便可稍稍降低皇上对此法的心理期望值。
同时,这也是为了给自己,没有早早的将这个办法说出来,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与托词。
毕竟,如果他拥有有效的方法却闭口不言。
待到事后发现该疫苗确实行之有效时,那么必然会有人心生怨念,并指责他:
倘若你早些说出这个法子,或许皇子就不至于夭折离世了,一切皆是你的罪责所在。
果不其然,当赵祉听完陈新这番说辞之后,整个人瞬间呆立当场,仿佛石化一般。
他瞪大双眼,嘴巴微张,发出一声惊愕的“啊?这是什么办法!”
显然对于这样一种奇特的治病方式,感到难以置信,且无法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