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无敌太子我都能开挂了还隐忍个屁

第581章 羌帝的忧愁

  西羌。

   永昌城,皇宫。

   羌帝一脸凝重地端坐在康泰宫那朱红色的大门前,微微低垂着头,似乎正在沉思着什么。

   而太后则静静地站立在他的身后,同样面色阴沉,两人之间弥漫着一股沉重压抑的气氛。

   就在这时,百里中君重重地叹了口气,打破了这片寂静。

   他忧心忡忡地说道:“母后,此次大雍又派遣了使臣前来,但对于先前发生的那些事情却是只字未提。”

   “依我之见,这恐怕并非是什么好的征兆啊!”

   羌帝缓缓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无奈。他咬了咬牙,恨恨地说:

   “如今这整个天下皆已奉大雍为尊,可偏偏只有对我羌国如此冷淡相待。”

   “况且眼下,只剩下我羌国还在苦苦支撑。看来,朕已然成为了李九天实现其一统天下野心的最大阻碍!”

   说到这里,羌帝不禁握紧了拳头,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

   接着,他继续说道:

   “更令人费解的是,此番大雍所遣之使臣来到我国后,竟然什么正事都未曾提及,只是要求让王玄策返回大雍。朕绞尽脑汁,也着实猜不透李九天究竟意欲何为!”

   听闻此言,太后轻轻地拍了拍百里中君的肩膀,然而她自己亦是眉头紧锁,不知该如何出言宽慰眼前这位焦虑不安的帝王。

   实际上,太后心里早已如同明镜一般清楚,李九天之所以这般行事,无非就是想要试探羌国是否能够稳住阵脚。

   只要羌国内部稍有动荡或者出现破绽,那么李九天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一举将羌国纳入囊中,从而顺利完成其统一天下的宏图霸业。

   毕竟,两国之间存在着姻亲关系,在处理某些事务时难免会有所顾忌,不能做得太过决绝。

   尤其是当这种关系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利益冲突之时,更是需要权衡再三,谨慎行事。

   而那百里中君此前对于大雍一直心怀不轨、虎视眈眈,时刻觊觎着大雍的疆土和资源。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如今的大雍竟然对此事既往不咎,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这般宽容大度之举无疑让大雍占据了道义的上风。

   倘若日后两国之间再生出任何事端,那么曾经因百里中君的贪婪行径所建立起来的那一丝情谊,恐怕将会荡然无存。

   待到那时,李九天若是决定采取行动,定然会毫无顾忌、毫不手软。

   毕竟,在世人眼中,理亏的一方必定是挑起争端之人。如此一来,无论是天下百姓还是各方势力,想必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大雍。

   此时此刻,太后已然深深地领略到了李九天的深谋远虑与手段高明之处。

   此人看似未动声色,但却能巧妙地将自己置于无可挑剔的道德高位之上,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沉默片刻之后,太后有意转移了话题:

   “关于南离之事,距离传旨之日已过去多日有余,可至今仍未有半点消息传来,依本宫之见,其局势怕是不容乐观啊!”

   听闻此言,百里中君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

   “我早已派遣人手前去探查此事,相信不久之后便会有结果传回。”

   稍作停顿,他缓缓转过身来,目光凝视着太后,神情凝重地问道:

   “母后,您觉得此次羌国是否真的会亡于我手呢?”

   未待太后作出回应,只见百里中君猛然转过身去,脸上满是焦虑与惶恐之色。

   他颤抖着嘴唇说道:

   “若是果真如此,那我岂不是成为了百里家族的千古罪人啊!”

   声音之中饱含着深深的自责和担忧。

   就在这时,太后疾步向前,缓缓蹲下身子,伸手紧紧地拉住了百里中君的双手。

   她目光坚定而温和,轻声言道:

   “自此刻起,你切莫再有任何举动,切勿给李九天留下丝毫可乘之机!”

   太后的语气虽然轻柔,但其中蕴含的威严却让人不敢有丝毫违抗之意。

   紧接着,太后继续说道:

   “明日,本宫将会亲自启程巡游各地,一路上安抚百姓。只要民众之心依旧向着我们,李九天便无法找到出兵的借口。”

   说到此处,太后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着接下来的话语。

   然后,她再次开口嘱咐道:

   “此外,如今你需要立刻派遣人手,将那些扰乱朝纲、为非作歹的害群之马迅速处置掉。”

   “绝不能让他们继续兴风作浪,败坏朝廷的声誉。”

   太后的眼神凌厉如刀,仿佛能够看穿一切阴谋诡计。

   最后,谈到南离之事时,太后微微皱起眉头,沉声道:

   “至于南离那边的局势,目前已然失控。既然如此,索性不再加以掌控,切不可因小失大。”

   “本就不是我羌国之地,即便失去也无妨。当务之急乃是稳定大局,确保京城及周边地区的安宁。”

   听完太后这番话,百里中君不禁愣在了原地,满脸惊愕地问道:

   “母后,此计当真可行吗?”

   然而,太后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

   “可不可行,已并非至关重要之事。眼下最为关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有这一条路可选!”

   “若要与大雍展开战争,以我国目前之实力而言,简直是以卵击石!”

   且不说兵力、资源等方面的差距悬殊,单就军事策略和战术运用来说,我们也远远不及大雍。所以说,咱们羌国毫无胜算。”

   “而且李九天此人向来心思缜密,若想出兵攻打我们,必定会先寻得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也就是所谓的‘大义’。只有这样,他才能师出有名,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否则,若是贸然出兵,定会遭致各方非议和指责,甚至可能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嗯……只要他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想来应当是不会轻易出兵的吧。”

   然而,这句话却让一旁的百里中君猛地一愣,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

   “应该?难道仅仅只是应该吗?”

   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地点了点头,无奈地叹息一声:

   “唉,确实如此啊。虽然从常理推断,如果李九天无法占据道义制高点,或许他会有所顾忌而放弃出兵。”

   “但世事难料,谁又能保证他不会不顾一切,强行发动战争呢?”

   紧接着,他脸色愈发凝重起来:

   “倘若真有那么一天,李九天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出兵攻伐我羌国。”

   “以双方实力对比来看,我羌国必败无疑!届时,历史的走向将完全掌控在胜者手中。”

   “而李九天作为胜利者,到那时,所谓的‘大义’恐怕也就成了他手中的工具罢了。”

   .......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