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第215章 皇帝要纳妃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笔磨磨 3457 2025-03-20 09:12

  襄阳城外。

   一骑绝尘而来,一路高喊:“开封大捷!开封大捷!我朝大军以十五万全歼天金敌军五十万!”

   “开封大捷!开封大捷!我朝大军以十五万全歼天金敌军五十万!”

   报信使一路喊过去,路人听了,喜上眉梢。

   相互奔走相告,,开始筹备鸡羊香火庆祝,仿佛过年一般。

   “没想到啊,我等还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开封城重归我安朝疆域,死而无憾矣……”

   “有上仙出马,意料之中,恐怕失去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不日亦将重归我汉人之手。”

   “嗯,此言有理。真是天眷我朝。”

   “能得上天眷顾,恐当今皇上,亦是圣人矣。”

   “不如,咱们襄阳士林,请族老去给皇上送上贺礼如何?”

   “此等大事,自当一表心意。”

   消息传入襄阳城,满城欢腾。

   城内外百姓,自发地庆祝起来。

   还有不少胆大的,带着礼物,到将军府与皇上同庆。

   此等大喜之事,安佑帝自然心情大好。

   凡是第一天来贺的,统统收下,又让卓平一一回礼,以示与民同乐。

   看到自己受万民爱戴,安佑帝的虚荣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感觉做一个好皇帝也是不错的,这可比百官拍马屁舒服多了。

   将军府外时不时传来百姓赞美之声,听得安佑帝心潮澎湃。

   背着手,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做一个千古明君,替天下百姓谋福祉。

   澎湃了一会,激情褪去。

   仔细一想,做一个明君好像挺累的。

   又要以身作则,又要明辨善恶,还要勤政爱民,都没有什么享乐的时间。

   想想算了,若是有后代,还是培养儿子做明君好了。

   不一会,卓平过来道:“皇上,百官已到大厅,齐迎喜报呢。”

   “嗯。”

   安佑帝心情大好,在将军府里的大厅里,例行接受百官的朝拜。

   开封大捷的战报,来之前百官自然就听说了。

   当然得当面好好拍一下皇帝马屁。

   史尚书率先道:“皇上,开封重归安朝,实乃振兴之兆呀。”

   “郭将军以十五万克五十万,犹能全歼,实乃不世猛将也。”

   “然而,这终究要归功于皇上。皇上知人善任,又得张公子下凡相助,上天如此眷顾,非千古明君不可得也。”

   史尚书虽然身为清流一派,但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的人,自然不是古板之人。

   当着这大喜报,顺势拍拍马屁谁也不好说什么,不必非得在这喜事当头上跟皇帝作对。

   史尚书一开口,后面的百官自然就懂,纷纷祝贺和恭维。

   “说不定张公子下凡,就是上天见皇上仁政爱民,派仙人助皇上呢。”

   “不错。皇上英明仁德,连造反的三王爷都顾念手足之情,实乃千古仁君……”

   “咳咳……”旁边有人提醒他,此时正喜庆的时候,别提这些晦气的事。

   可别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好在此时说话的官员众多,这句话一略而过,也没人在意。

   百官七嘴八舌拍了一阵马屁,刚好话都说完了。

   现场突然一静,微微冷场。

   史尚书刚想出来接上,忽然百官末尾,一位官员主动出列。

   高声道:“皇上,微臣有要事启奏。”

   百官齐齐回头,这谁呀?怎么那么的不开眼?

   站在末尾的,必然是七八品的小官。

   此时史尚书等大佬都没说有什么要事,你吊车尾的小官能有什么要事?

   莫非是想借此情景出风头不成?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说话之人正是随行的孙太医。

   原本想骂的话,顿时都咽到肚子里去了。

   太医虽说是官,但通常没有资格上朝。

   此时突兀出现在堂上,必然是皇上安排的了。

   他开口,相当于是委婉转达皇上的旨意,试探百官的意思。

   站在帝皇的立场,进可攻,退可守。

   安佑帝淡淡道:“准奏。”

   孙太医道:“启禀皇上,张公子请动扁鹊、华佗两位仙医出手,为皇上拔除隐疾,至今已有一月有余。”

   “微臣连日替皇上把脉,见皇上身体康健,再无隐患。”

   “襄阳人杰地灵,是仙降之所,安朝之福地。”

   “为安朝江山万代着想,微臣提议,请皇上在襄阳城纳一嫔妃,将此福气留在身边。”

   “今日正值大喜之日,正好顺应天意,喜上加喜。”

   孙太医话音一落,百官顿时微微一静。

   若是以前皇上纳个妃子,本不算什么。

   但此时此地,却关系重大,百官心念急转,迅速理清其中利益得失。

   皇上在仙舟中接受地扁鹊、华佗两位仙医治疗,众人皆知。

   只是一直不知道效果如何。

   如今听孙太医说话,起码身体是康复了。

   那么,最紧要之事,就是想看看能不能传宗接代。

   可是,如今皇后和一众嫔妃不在襄阳府。

   突然纳了一个新妃子,若是一切顺利,这个妃子及其子女,未来很可能是一国之母、一国之主。

   这对在临安的皇后和嫔妃是巨大的威胁。

   要知道,临安府的皇后和一众嫔妃,可不仅仅是一群女人。

   背后牵涉到无数个豪门大族。

   谁不想未来的皇帝是由自己家族的女人所生?

   到时候家族必然可以高枕无忧几十年。

   可是,身为臣子,想管皇上在哪里下蛋,嫌命长了不是?

   不过,还是有大臣想尝试一下。

   有官员出列道:“皇上,如今我朝将士在前线用命,此时纳妃,是否……是否过于仓促?”

   “不如,请临安皇宫嫔妃暂时移居襄阳,服侍皇上生活起居如何?”

   众人一看,就知道这位的用意是什么了。

   宫中四大贵妃之一的曹贵妃,就是他们曹家的。

   一旦请后宫暂居襄阳,四大贵妃多半是一齐跟着来了。

   安佑帝不置可否,问道:“曹爱卿所言,各位觉得如何?”

   马上有皇上的马仔出列,道:“皇上,临安离襄阳有两千里之遥。”

   “皇后娘娘和贵妃们身子金贵,岂能受此舟车之苦?”

   “何况,此时两国交战,若是天金国派屑小半路袭击,贵人们出了事,谁能担当此责任?”

   “为贵人们的安全和江山社稷着想,微臣认为,就地纳妃最为稳妥。”

   这个马仔一说完,马上就有人出来反对。

   反对之人,都是与皇帝联姻的家族。

   事关家族百年基业,纵使惹皇上不快,也要争上一争。

   很快,朝堂上吵成一团。

   安佑帝心中不快,看向史尚书。

   史尚书一脸懵逼,心中埋怨。

   这么大的事皇上你也不提前跟我商量,如今朝堂上吵起来了,看我是几个意思?

   史尚书略一思索,道:“诸位大人,且稍安勿躁。”

   “皇上之疾,乃是张公子请两位仙医下凡医治,具体如何,适不适合纳妃,不如先问问张公子再说?”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