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第423章 喜事连连(祝大家上元佳节快乐)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笔磨磨 3356 2025-03-20 09:12

  虽然这次的聊天,张天没有传授徐闻具体的知识。

   但大家反而觉得,这才是亲传弟子的待遇。

   传给卓平的留声之术,虽然看着惊奇,但始终是小道。

   怎么及得上造福亿万百姓,影响千秋万代的大道之术呢!

   张天又和大家聊了一下这次吐蕃之行,直到夜深了,卓平才回皇宫复命。

   第二天。

   临安府的百姓一觉醒来,就觉得天空有些不一样。

   只见天上有一颗大星,明亮无比,在红日照耀之下居然没有消失。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启明星,但随着光线越来越亮,终于确认,这就是帝星!

   “快快起床……帝星回来了!”

   “上仙将帝星带回临安府天上了……”

   “快准备祭品,准备祭拜帝星。”

   “怪不得前年斗法,上仙只给临安城借了一颗客星,原来上仙早就安排。”

   “不错。听说帝星前不久,伴上仙往吐蕃一行,短短一两个月,就已经收复吐蕃了。”

   “吐蕃真是好福气,居然得到上仙带着帝星亲自前去……”

   百姓为帝星回归欢欣鼓舞,朝廷上也是激动不已。

   百官不但在上朝的时候,见识到了“纸杯留声机”的奇妙,还得见帝星归来。

   许多老臣更是热泪纵横,想不到还有一天,能够看到帝星照耀帝都。

   当即就请皇上准备祭天大典,告慰先皇。

   之前帝星一直在北方,虽然打下天金国后,已经算是在安朝境内了。

   但没有来到帝都临安,大家始终感觉差了一点仪式感。

   如今正好,趁帝星来到临安府上空,将这点仪式感给被了回来。

   张天看到朝廷准备祭祀活动,懒得管了。

   只是告诉他们,只要自己在这世间,帝星可能还会伴自己远行。

   让大家提前知道,有个心理准备就行。

   虽然大家都想知道,上仙“上天”后,这帝星还留不留在临安府天上?

   但只敢在心中想想,没人敢来问。

   …………

   自从帝星照耀以来,临安府的喜事一件接一件。

   到了秋收,第二造的土豆和玉米再次丰收,累计加起来有数百担之多。

   这一次,张天作主,除了大部分留种外,还拿出了一小部分作为食材,分给皇帝、百官、负责耕种的农夫等人尝尝。

   但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有一些玉米和土豆流入了临安府的高档酒楼。

   顿时引得全城轰动。

   “上仙赐仙种”的事他们早就听了无数遍,但一直只是耳闻,从未见过。

   试验的农田守护森严,连负责耕种的农夫出来,都要检查再三,不允许带走一颗玉米。

   民间的人自然就更无从得见了。

   为了尝一尝仙人从天上带下来的神种,民间的富豪,一掷千金,排着队来指定的酒楼送钱。

   奈何流落在外的土豆和玉米始终是少数,就算有钱,也未必吃得到。

   还得看有没有关系,酒楼卖不卖这个面子。

   因此,一些高档酒楼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明明可以包间,那些点到土豆玉米的富豪,偏偏要坐在大堂里面吃。

   一碟小小的土豆片,什么配菜都不要,就一片一片地细嚼慢咽,吃得如痴如醉。

   又或者拿着一根水煮玉米,一粒一粒地啃上半个时辰。

   看得周围吃佳肴的其他客人,羡慕嫉妒不已。

   一些相熟之人,像个孩童一般,舔着脸凑过来道:“老兄,神种的味道如何?”

   “嗯,还行,就是量少了些。”

   “嘶……什么叫还行?到底是何味道?”

   吃到的富豪“哈哈”一笑:“我花重金吃到的神种,告诉你是什么味道岂不是亏了?”

   “这这这……在下送上名茶一壶,给老兄饭后漱漱口,还请老兄讲一讲是何味道?”

   “哼,我连神种都吃得起,还差你那一壶茶?再说了,我可不准备漱口,免得冲淡了余香。”

   “这……要不换成襄阳出品的仙人醉一坛,这是上仙亲自传下来的,配上神种绝配。”

   “嗯……这还差不多。你且听我说来……”

   能够开卖土豆玉米的酒楼,档次极高,能够来这吃饭的都不是一般的有钱人。

   偏偏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似的,也不嫌口臭,凑近听人家讲土豆玉米是什么味道。

   此后几年,每次玉米和土豆丰收,都会有部分流落在外。

   那些富豪知道丰收的时节,早早就托人找关系预定。

   一时间,能不能吃到“神种”成了身份的象征。

   吃到之人,口气都比别人大一些,走起路来都有些打横。

   张天问了一下徐闻。

   才知道这些流落在外的土豆玉米,一部分是皇家放出的。

   一部分是百官、农夫为了赚钱,宁愿自己忍着不吃,将分给自己的份额转卖出去。

   张天见坑的都是有钱人,就听之任之了。

   这些有钱人根本不是冲着好不好吃而来,吃的就是一种身份。

   真论起味道来,很多有钱人吃的山珍海味,未必就比街边小吃更美味。

   但是,出门在外,不这么吃不足以显身份,尤其是一些高端交际场所。

   就像在后世,哪怕自己觉得几块钱的汽水比茅台好喝,请人吃饭办事,也得乖乖的点上两瓶茅台。

   …………

   到了中秋,张府又迎来一件喜事。

   徐闻结婚了!

   张天询问了一下新娘来历,居然是明德书院女院的女先生。

   苏儿已经年过十岁,早已转到女院去继续读书,学习女红。

   徐闻借着这个由头,不知怎么的结识了里面的女先生。

   一来二去,情愫暗生。

   能够在女院当女先生的,往往都是家境清白,知书识礼,又有些精神追求的奇女子。

   徐闻能够与她们中的一个结合,张天倒没什么意见。

   安佑帝那边,看到徐闻结婚,心中略有遗憾。

   他的大女儿长公主,是在身体受伤之前生的,年龄不小,早已嫁人。

   后来在襄阳恢复生育能力之后,生的孩子又太小,根本赶不上趟。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徐闻这个仙人弟子,做了别人家的女婿。

   既然做不了自家女婿,那就只能在婚礼上表示表示了。

   安佑帝在挨着张府的位置,赐了一座府邸给徐闻。

   又圣旨特许,以王婚的规格置办。

   整个临安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流水席一连吃九天九夜。

   成婚之后,徐闻就需要搬出去住了。

   好在他的府邸跟张府是紧挨着的,过来窜门容易得很,倒没多少分离的哀愁。

   …………

   徐闻婚后一个月,过了重阳节。

   忽然几匹快骑,从北方急急而来,求见安佑帝。

   第二天一早,皇帝让徐闻请张天上朝,说有要事相商。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