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第363章 只重今生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笔磨磨 3225 2025-03-20 09:12

  卓平顿时眼前一亮。

   能够得到仙师暗示,还有下一世,顿时觉得死亡都没那么可怕了。

   就像人如果有盼头,面对再多的苦难,都不会自暴自弃。

   卓平深深作揖,道:“仙师,弟子原来世还做仙师弟子,服侍仙师左右。”

   张天也不解释,道:“嗯,这辈子好好探索画画技法,不必敝帚自珍,可以传播出去。一个智始终不及万人智。”

   “是,谨遵仙师旨意。”

   一旁的安佑帝,羡慕神色连帝王城府都要压不住了。

   如今他身后有子,江山版图又前远超先皇。

   天下太平,百姓爱戴,盛世可期。

   作为帝王,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唯一的追求,就是死后的去向。

   成仙现在是不敢妄念了,只希望能够继续轮回转世。

   既然上仙给了卓平暗示,那自己的下一世呢?

   安佑帝郑重的拱手道:“上仙,不知朕的下一世,是何模样?”

   除了皇帝,其他徐闻和史尚书等人其实也很想知道。

   上仙(仙师)后知千年,又与阎罗王很熟,肯定也知道自己下一世会怎么样。

   张天见众人神色,突然明悟了,为什么全世界的主流宗教都有来世。

   说到底,就是给人生一个希望。

   若是人类知道人死如灯灭,恐怕很多人会陷入虚无主义之中,只追求今生的享乐。

   自己死后,哪管后人洪水滔天。

   除了对来世的希望,还有就是用来世寄托对死者的哀思。

   希望自己的长辈,自己心爱之人,死后生命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今生今世享不了的福,轮回之后,在下一世有个盼头。

   否则,既摆脱不了眼前的苦难,又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很多人恐怕会疯掉。

   不过,张天不准备欺骗他们来生会如何。

   人最重要的,始终就是当下,就是今生。

   张天道:“皇帝,今生未尽,功过未完,何以断定来生。”

   “卓平如此小技,尚且未来可期。”

   “皇帝治理诺大的天下,一举一动,就能影响到无数百姓的福祉。积累功德,可比卓平多得多了。”

   “就如皇帝废除阉人制度,是利在千秋,造福后人的善举。”

   “好好做好今生之事,即是大功德一件。”

   虽然没有听到很肯定的回答,但见张天表扬自己,安佑帝还是脸有喜色。

   连上仙都说自己造福后人,来生想必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徐闻道:“仙师,那弟子来生……”

   张天没好气骂道:“今生你才刚开始,就想着来生了?要不要我找阎罗王帮你插个队?”

   “呃……弟子不敢劳烦阎王大人。”

   “不敢就好好注重今生。今生若是虚妄,纵使让你轮回十世,又有何用?”

   徐闻脸色一凛:“仙师是说弟子还要积累十世修行才能……弟子明白了。”

   卓平问道:“师兄,你明白了什么?”

   徐闻道:“自古能成仙之人,传说都要经过多世功德积累。”

   “我今世为一书生,走科举、治国一途,积累的是文华之气。”

   “是以仙师之前屡次劝弟子要专心科举,原因正在于此。”

   “至于后九世是什么,仙师不说,师兄我却是猜不到了。”

   卓平道:“师兄,仙师不说,自然有他的道理,我等今生好好修行就是了。”

   “嗯,理当如此!”

   张天见徐闻等人没有走歪,就懒得多说什么了,随他们自行脑补。

   不过,说到科举,徐闻的科举之路还没有结束。

   今年朝廷要举办进士的考试,又称春闱。

   过了春分,临安府陆陆续续来了很多身穿官服的举人老爷。

   虽然没有上一次数千秀才进临安赶考壮观,但这身官服,却着实瞩目。

   一般来说,科举主要针对的是白身士子。

   举人做了官之后,相当于已经获得了“出身”,就不需要参加科举了。

   一来当官后有职责在身,不能擅自离开所在地。

   二来当官后也有很多升官的途径。

   把用在科举上的时间精力用在这些途径,说不定升官还更快些。

   但今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

   接连打下天金、西夏两国,需要不少安朝信得地的官员去治理。

   导致安朝原来一直在等着授官的举人,顿时人人有官做。

   有些家族有门路的,连秀才都找了个差事去捞油水。

   若是不让当了官的举人来参加进士考试,那今年就没有人来考了。

   这些举人老爷既是考生,又是官员。

   进了临安府之后,需要去吏部登记、述职,自然得身穿官服正装。

   一时间,临安府官员满地走,。

   徐闻每天下朝的时间也早了很多,回到府中好好读了一番书,算是临阵磨了一下枪。

   期间有不少举人想来拜访张天、徐闻。

   但张府统统不见。

   张天没心思处理这些人情往来,都是交给徐父和徐经业接待。

   徐闻则是为了避嫌。

   如今皇帝是将他作为下一代的百官领袖来培养,又想通过他来绑定张天。

   如无意外,徐闻将会是贯穿安佑帝和大皇子望雷的柱国重臣。

   但这种事只能心照不宣。

   若是恃宠而骄,做事太出格,反而不美。

   徐闻受张天的影响,将这辈子作为修行,是以事事恪守君子之道,为安朝天下着想,为百姓谋福祉。

   …………

   举人参加的考试,又叫会试。

   此次来参加会试的举人没有秀才多,但排场更大。

   会试三日,徐闻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了张府。

   不出意外,会试第一名会元,仍然是徐闻。

   安佑帝在皇宫里拿到史尚书呈上来的徐闻文章,仔细看了一遍,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徐闻如今成长了,这文章定为会元,将不复争议。朕的面子上也过得去。”

   自从经历过上次的“解元风波”,天下人都知道,这次考试的第一句已经被内定。

   但大家已经再无异议。

   反而坦然地讨论谁会得第二名。

   虽说如此,如果徐闻的文章太差,拿不出手的话,也会影响朝廷脸面。

   如今看到徐闻的文章,安佑帝总算是放心了。

   第二天,名单公布。

   同时公布的,还有前三名的文章。

   比起名单,整个临安城的士子对徐闻的文章更为感兴趣。

   纷纷涌去贡院外面阅览。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