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第282章 讨伐大蒙(中秋快乐)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笔磨磨 4094 2025-03-20 09:12

  张天通过九重天,早早观察到这两国大战。

   自从跟天金国对上之后,张天对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早有警惕。

   在这个时代,能够聚集几万人长途奔走的人类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战争。

   一旦发现,AI就会遵循张天设定的命令,第一时间通知他。

   看到大蒙的进攻方向,跟原来时空的蒙古帝国何其相似。

   原来时间线的蒙古帝国,也是因为久攻不下南宋,于是选择横向发展。

   一直往西,打到欧洲,被西方人惊呼为“上帝之鞭”。

   如今见燕云十六州绕不过,蜀中又有徐闻这块硬骨头,大蒙高层立马转变战略,盯上其他国家。

   天金残部驻守的东北区域太靠北了,就算打下来,依然要受到未来严寒的威胁,还会暴露自己的意图,不是最佳选择。

   西边的西辽,土地贫瘠,纬度也高,既不适合放牧,又不利于躲避严寒。

   唯有西夏,位置四通八达、纬度偏南、土地肥沃,国力又弱,最适合下手。

   张天一笑,不禁想起后世的国际格局。

   几个大佬相互较量,打着打着,大佬没事,小弟先没了。

   只是不知道大蒙打下西夏后,还会不会进犯安朝?

   如果进犯,张天在想自己要不要出手,灭了大蒙?

   难道要再次领军,打到西伯利亚吗?

   想想就感觉好累。

   张天本身是个宅男,只求有个小窝活得舒服就行,对称霸天下这一套不是很感兴趣。

   加上来自后世,有着民族大团结的观念,对所谓的南蛮、东夷、西戎、北胡并不十分痛恨。

   因此在灭亡天金国的时候,才让安朝平等对待胡人百姓。

   在原来的时间线中,金国灭亡后,被宋蒙联军疯狂屠城。

   700万金人,只活下来10万。

   可想而知,真实的历史有多残酷。

   宋朝的“靖康之难”与之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张天知道这个时代的各个民族,不能等同后世的少数民族,不指望像后世那么和睦。

   后世的和睦,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和一个主体汉族在压制、疏导、教化。

   历经两三代人之久,才有共同的认同感。

   如今这个时代,张天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融合周边的民族。

   要么通过战争,用武力来打服另一个国家。

   要么通过信仰。

   例如中东和西方的宗教战争,打输的一方要完全改变自己信仰,信奉胜利者的神。

   这样几代人下来,就可以完全同化。

   张天微微苦笑。

   无论哪一种方式,好像都免不了战争。

   张天甚至想过,如果自己成立宗教,做天下人的“主”,会不会有用呢?

   想想后世案例,张天随即放弃。

   自己活着的时候或许还压得住。

   一旦老死,恐怕也不会比原来的历史好多少。

   例如中东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同属伊斯兰教。

   结果在“先知”默罕默德去世后,纷争就开始了。

   这种对立持续了一千多年,深刻影响到中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和无数百姓的生命。

   算算时间,这个时间点,他们两派应该还在掐架呢。

   “唉……这真是人类永恒的难题呀。”

   一旁伺候的张百万见状,问道:“先生何故发愁?”

   张天道:“大蒙要来了,我可能又要出去杀人了。”

   “先生慈悲,怜悯世人。”张百万道,“若是大蒙不识天数,合该死于先生之手。”

   自降临这个世界以来,直接、间接死于张天之手的人,不下五十万。

   偏偏所有人都觉得他性格温和,心肠慈悲,甚至包括天金国的人。

   张天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

   徐闻那边。

   蜀中离西夏很近,最先收到消息。

   徐闻在成都府衙收到消息,旋即大喜:“天助我安朝,此乃开疆拓土的好时机。”

   丁黼疑惑道:“五国联盟内讧,我朝压力骤减,确是好事。但这跟开疆拓土有何联系?”

   徐闻笑笑道:“《礼记》有云:师必有名。”

   “之前若是强攻西夏,必然受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弹,天下各国,亦人心惶惶,多有防范。”

   “这仗打起来就艰难许多。”

   “如今西夏沦陷,西夏几近无主。西辽、天金残部必然恐慌,防范大蒙,五国联盟自然已不复存在。”

   “此时我朝大军,可以借口说西夏求助,打着正义之师名号,伐大蒙无道之军,堂堂正正将西夏收入囊中。”

   “如何一来,河套肥沃之地,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皆纳入我朝疆域。”

   “大理、西辽、高丽等国,不但不害怕我朝入侵,反而更亲近我朝。”

   “若是受到外敌欺辱,也会第一个向我朝求助。”

   “即使……我朝再想开疆拓土,抵抗亦会小了许多。”

   “嗯……”丁黼微微点头,“徐解元胸怀天下,见识过人,果然为仙人弟子。”

   “过奖过奖。”

   徐闻提到的道义,看似虚无缥缈,没什么用处。

   但用得好了,收服当地民心,可以减少许多阻力。

   周边各国,也会更愿意与“有道之国”交流。

   同样的攻打西夏,在此之前攻打,西夏军民可能会齐齐上阵反抗。

   在大蒙之后攻打,受到伤害的西夏人,说不定还会充当安朝大军的“带路党”。

   至于说“西夏向安朝求助”的名义,要找一个还不容易?

   徐闻道:“我且上奏皇上,请示朝廷。此等良机,不可错过。”

   很快,一封密信从成都城出发,沿着长江奔向临安府。

   …………

   临安府,皇宫,御书房。

   越重大的事情,参与决策的人往往越少。

   徐闻的奏折,请示挥军进攻西夏的大蒙铁骑,事关重大,不能走漏消息,让大蒙提前防范。

   安佑帝只和几个核心大臣,先后看了徐闻奏折。

   安佑帝道:“诸位爱卿,对徐闻的奏折有何看法?”

   史尚书道:“大蒙无道之军,强占西夏国土,西夏百姓,必然咬牙切齿,此时确实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趁大蒙军队立脚未稳,刚好击之。”

   蔡安丞相道:“大蒙铁骑天下闻名,连曾经的天金国都不是对手,我朝骑兵虽然缴获不少天金战马,然而成军时日还短。”

   “时机虽有,恐怕力有未逮。”

   安佑帝道:“派郭将军领军如何?他有千里眼相助,必然不输大蒙铁骑。”

   赵将军道:“皇上,以末将经验,燕云十六州防线,快则两三年可成,慢则需要十年八年。”

   “如今离上仙上天才过去一年多,恐怕防线尚未构筑完善。”

   “至于是否应该调离郭将军,末将不敢擅言。”

   安佑帝有些烦恼,感觉这个大饼吃起来不容易呀。

   稍有不慎,若是战败,那是要动摇国本的。

   “唉……”安佑帝叹道,“若是上仙还在人间,该多好啊。”

   皇上一说,大家不禁神往张天领军北伐的辉煌。

   几乎以全胜的战绩,灭了一个强国。

   甚至天金国的帝都,都被张天一个人拿下,随行大军,沦落到去捡人头充数。

   这也是张天有些不喜欢再进临安府的原因。

   他知道自己若是现身,安朝无数大事都会倚靠自己,无数人想从自己身上求愿。

   蔡丞相道:“徐解元在蜀中一战,上仙降下神光庇佑。”

   “如果皇上决定要开战,不如,由他领军,讨伐大蒙。”

   “有仙人弟子出马,料想就算讨伐无功,大蒙也不敢反杀徐解元。”

   史尚书道:“徐解元无领军经验,骤然对上大蒙铁骑,恐难建功。”

   安佑帝道:“有上仙庇佑,徐闻已立于不败之地。”

   “即刻传朕旨意,调三万骑兵入蜀,听候徐闻差遣。”

   “西夏向我朝求救之名,由蔡丞相负责。”

   “臣遵旨。”蔡丞相拱手领命。

   史尚书暗叹一声。

   徐闻可能没事,但不代表那几万骑兵,以及蜀中成千上万的士兵没事。

   若是失利,不知会死多少人。

   只是,这种开疆拓土的大事,以“会死很多人”向皇上进谏,史尚书自己都说不出口。

   只希望徐闻别那么菜,累及军队。

   …………

   等圣旨送到徐闻手里。

   徐闻都懵逼了。

   皇上这也太看得起自己了,自己只是提醒朝廷有这个时机。

   怎么直接就把军权交到自己手上了?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