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上门道谢
六科给事中,这个位置在大雍朝,只是正七品,在前朝可是正五品。
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典型的位卑权重的职务。
六科给事中,本来隶属中央监察体系中的重要职位,隶属检察院,负责监督六部政务,具有审核(诏令),纠核权和核查公文,地位非常特殊,权力甚大,直接影响朝政运作。
尤其在前朝(明朝),更是制衡六部与监察内阁的位置。
可绕过内阁,直接向皇上奏事,是协助皇权制约官员体系的重要职位。
比如说审核诏令,前朝皇帝的诏令通常是由内阁大学士草拟,交由六科抄录,发往全国衙门执行的。
六科的属下抄录诏令的时候,需要六科给事中签署科抄同意(确认无误),方可下发执行,如果发现内阁大学士或者六部发的命令,是曲解皇上的意愿,或者是不合理的,六科给事中都可以拒绝签署(诏令只能封还),暂不执行。
皇上接到给事中的禀报之后,也可以直接修改诏令,强行下旨,(清代就很普遍了,皇帝的权力比明朝更重)
六科给事中,有时候甚至可以指出吏部升迁官员的不合理,可以指出(资历不足,违例超擢),让吏部收回升迁官员诏书。
………
六科给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升官特别快,属于朝廷核心位置中升职的快车道。
在这个位置上的官员,一般只做一年到三年,就要换个职务了,这是皇权用来监察内阁与六部下发行政指令的特殊位置,坐久了,皇上也不会放心。
六科给事中这个位置出去的官员,都是跳级升官的。
从七品六科给事中出去的臣子,最低也是五品官员,最高的有过直接升二品官员的,升官之快,令人咋舌。
有的是升去外地做道员(正四品),有的是政通使司参议(正五品),或者六部郎中(五品官员),也有任职按察使的(三品)。
还有极少数的官员,直接从六科给事中任满三年,出去外地任二品大员的。
因为这个位置很特殊,升迁速度远超其他普通七品官。
(田文镜从六科给事中的位置,后来去了山西二品布政使。李绂给事中转任广西巡抚(从二品))
这个职务出去,就没低过五品官职的。
…………
荣庆堂灯火通明,贾府后院的姑娘们,也都来齐了。
欢迎户部侍郎郑道泉的夫人,刘氏。
郑刘氏今年五十六,比贾母要年轻许多了,比邢夫人年纪大一些。
郑刘氏笑着先给贾母道歉,道:“朝廷的旨意来的急,玄哥儿接到旨意,立刻收拾行李坐马车赶去了,来不及给亲家祖母道别,真是失礼了。”
贾母已经知道郑玄是去皇帝身边随扈了,笑道:“不碍事,玄哥儿是去当差,朝廷的差事更重要。”
进门后,贾母一一给郑刘氏介绍了家里的人。
郑刘氏向赵太太笑着感谢道:“赵太太,这事可要感谢环哥儿,多亏他举荐了玄哥儿,玄哥儿才有这机会。”
郑家接到皇上口谕,郑道泉已经跟郑夫人普及了一遍这个官职的好处,郑夫人对贾环是非常感激的,坐上这个位置,郑玄可以说前途无量了。
郑道泉年纪不小了,或许还能当五年到八年的官,将来他致仕了,郑玄在朝廷为官,只有靠贾家帮衬了。
赵太太没读过书,不明白,郑玄做个七品官,值得郑夫人如此郑重的感谢环哥儿。
郑玄本来不就是七品官吗?
见赵太太不懂,李纨小声的给她普及了六科给事中,这个官职的重要性。
只一会儿,大厅内所有人都知道了,贾环给郑家公子换了一个好的官职,权力大,升官又快的位置。
郑夫人跟贾母、赵太太真诚的感谢了一轮。
贾母笑得眼睛都眯成一道缝了,摆摆手,道:“都是自己人,我听他们说,环哥儿和玄哥儿还是国子监的同桌,这是他们俩的情谊,亲家太太不必客气。”
郑夫人道:“玄哥儿这次出京随扈,恐怕要九月才能回京,我们是想与亲家太太商量,将两个孩子的婚期,推迟一些。”
贾母笑着答应了,等郑玄回京,两家再订婚期,好事不怕晚。
郑夫人拉着迎春的手,仔细打量迎春,笑着道:“二姑娘,老婆子年纪大了,早就盼着你嫁过来郑家,好接手替我管家,让我可以享几日的清闲。”
迎春羞涩的只知道点头,不敢说什么。
“你啊,过来之后,千万别手软,这些下人们,都是欺软怕硬的,我可听说了,你心地善良,性子温和,你将来到郑家,可别怕事,有老婆子帮你,下人哪个不听你话的,尽管给我赶出郑府去,不听主子的人,可留不得。”
有郑夫人这番表态,将来迎春嫁过去郑府,管起家来就容易许多了。
王夫人心里憋屈,这郑夫人也算是朝廷重臣的夫人,怎么如此不懂规矩,只跟自己点点头,却一直在奉承这丫头出身的赵姨娘。
贾母心中欢喜,环哥儿这个人情,可真是送大了,郑夫人这次上门,不仅是来谈迎春婚期改期的事,还是特意亲自道谢的。
这个二孙女,性格太绵软了,贾母一直担心她以后掌家会很难,看来自己多虑了。
(明日有事,晚安,明天有可能只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