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中祖:朱慈烺

第451章 缇骑振威

  “好啊,你个大胆妇人,竟敢取笑夫君,看来今天不给你上上家法,你就忘了什么是三纲五常,为夫这就给你振振夫纲。”

   两人调笑着滚做一团,看着渐渐离谱的两人,身上衣衫渐少,露出大片雪白,春香也是跟着抿嘴一笑,招手让两侧的宫女随她退下。

   满屋春意关不住,欢愉声渐入我耳。

   两人略显放纵的声音,不久就传入了外间伺候的众女耳中,春香坐在椅子上品着茶,面无波澜,内心不知道是不是在想象着里面的画面,将自己带入。

   其他的女官宫女,则侍立两侧,一个个贼兮兮的无声对视交流着,不安的扭动着大腿,希望能从摩擦中体会到一丝皇后娘娘的欢愉感。

   这边的朱慈烺正在白日宣淫,狠狠的照顾宁皇后,而宫外却是已经炸了锅。

   李若链手持驾帖,肆无忌惮的,公然率领锦衣卫闯入六科廊,一副拿人的架势,一时间把许久未曾经历过此等事的官员惊得目瞪口呆,忘了自己该干什么。

   直到李若链闯入户科公房,户科都给事中曹三用才接到消息急急出堂:“李大人,不知带人来我户科有何贵干?”

   虽是这么问,但通过通政司的奏疏,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昨天陛下的淑妃刚刚落水,锦衣卫、东厂被召入宫中,听说气的陛下都动手打人了。

   东厂、锦衣卫连夜缉查,抓了不少宫人,今天上午,宋一贞这一封可谓玄之又玄的奏疏,在朝廷刚刚改革的当口,公然唱反调,加上其神之又神的内容,很难不让人联想。

   蹊跷的是,内阁竟然也没有压下奏章,直接送到了司礼监,其中是否有试探的意味,还是内阁不想卷入,让人难以捉摸。

   现在锦衣卫公然带人前来户科,曹三用就是用屁股想都知道,这是陛下震怒,派锦衣卫拿人来了,但他作为户科老大,又不得不站出来维护。

   不然,以后自己岂不是要颜面扫地,被人诟病?

   不料,李若链冷笑一声,根本就不接话,把曹三用当成了空气。

   李若链挥手暴喝:“户科给事宋一贞,目无法纪、藐视君上,锦衣卫奉命拿人审讯,妨碍锦衣卫拿人者,视同同党,一并拿下。”

   “是,拿人。”锦衣卫绕过曹三用,来到宋一贞案前,只见宋一贞一脸坦然,毫无畏惧,起身静静的看着来到近前的锦衣卫,嘴角微微冷笑。

   带头的百户上前一把扯下宋一贞的牙牌,查验过后喝道:“罪徒宋一贞,查验无误,来人,给本官扒了他的冠带官袍,锁了。”

   “是,大人。”

   锦衣卫如狼似虎,一拥而上,当着众多围观的六科官员的面,将宋一贞扒了个干净,只剩单薄的中衣,上面还留有不少脚印。

   这群锦衣卫,动作的时候可没少夹带私货,宋一贞已经闷声挨了不少下了,此时须发凌乱,再配上枷锁镣铐,颇为狼狈。

   刚刚还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的宋一贞,转眼就成了形象全无的阶下囚,让众多官员倒吸一口凉气,多数没经历过锦衣卫拿人的新科官员,有些已是瑟瑟发抖。

   枷铐和脚链颇为沉重,随着锦衣卫在后面推搡,宋一贞步履维艰的开始向外走去,当来到高高的六科廊门槛时,沉重的脚链,让他根本跨不过去。

   但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经历颇丰的宋一贞有样学样,狼狈的俯身趴在门槛上翻了过去,滚做一团,身上铁链碰撞,叮当作响。

   不少官员不忍,掩面而去,不堪再观此折辱,也有不少同年好友,已经四下奔走,准备找关系求情或是上奏陈情。

   宋一贞的府邸,虽然没被抄家下狱,但也是被锦衣卫软禁,许进不许出,一时间人心惶惶,各方势力皆是震动,少年天子,果然行事果断凌厉,锋芒毕露啊。

   蛰伏十年无人问,今朝一动天下惊。

   崇祯被文官踩了十几年的锦衣卫,今天终于站起来了,一炮而红,引动京师,一时间,各衙门,坊间议论纷纷,仕子聚论,皆言大明厂卫横行的黑暗时刻,又要来临了,皆是长吁短叹。

   六科廊此时三两成堆,纷纷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若是这般,这以后的流寇和御史,还怎敢直言上谏,有人认为是宋一贞此事上奏的时机不对,其中说不定有不为人知的内情,实属咎由自取。

   也有人认为陛下太过敏感,如此轻率就将直言敢谏的六科官员下了诏狱,那以后谁还敢指正朝廷疲敝?

   户科值房,众人时不时的抬头略过早已人去桌空的宋一贞公案,想起他离去时的狼狈与折辱,心中都有些不是滋味。

   户科最年轻的崇祯十六年进士,给事余飚突然有些干呕不止,原来是心中胆寒惊恐过甚,导致有些痉挛。

   他不敢想象,自己这家族最耀眼,最受期望的新星,若是下了诏狱,牵连家族,自己如何面见族老、双亲。

   这并非余飚个例,其实,很多新科的官员,不光是六科的,还有其他军政各部的,都被锦衣卫突然的动作吓得不轻,要不说,锦衣卫是官员的克星呢,威慑力十足啊。

   若是进了刑部,那就是讲道理,照规矩来,谁也不怕。

   就怕这种不讲道理,不念规矩的锦衣卫,抓进诏狱,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除非你是真正的硬骨头,能扛得住诏狱的十八般酷刑,大明几百年,真正能在锦衣卫手中扛下来的,不多,但也正因为如此,名声大噪,但代价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大明的官员喜欢博名声,最常见的就是喜欢挨廷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这是谏臣、清流、正直的象征,犹如武将身上的伤疤一样,是荣耀的象征,是炫耀的资本。

   可惜,朱慈烺到现在还没打过廷杖呢,而且廷杖也是有危险的,死在廷杖下的,也不少,但死亡率不高,所以,想要用廷杖博名声的,也都是狠人,赌命的狠人!

  喜欢明中祖:朱慈烺请大家收藏:(www.71xu.com)明中祖:朱慈烺71xu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