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 民间故事三百篇

第111章 崔莺莺与张生

民间故事三百篇 月色柔情 2003 2025-03-15 22:52

  大唐贞元年间,暮春时节,长安城外的普救寺在一片葱郁的山林环抱中,静谧而庄严。寺内古木参天,香烟袅袅,梵音阵阵,仿若尘世之外的净土。

   这天,崔相国的遗孀郑氏,带着女儿崔莺莺、丫鬟红娘,以及亡夫的灵柩,欲回博陵安葬,途中因道路受阻,暂住在普救寺的西厢房。崔莺莺正值妙龄,生得花容月貌,身姿婀娜,举止间尽显大家闺秀的温婉与端庄,才情更是出众,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只是自幼养在深闺,性格中带着几分羞涩与含蓄。

   与此同时,一介书生张珙,字君瑞,本是礼部尚书之子,虽家道中落,但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他赴京赶考,路过此地,听闻普救寺清幽,便于寺中借宿,一来潜心备考,二来也可游览这佛门胜景。

   一日,张生信步于寺中花园,恰逢崔莺莺与红娘也在园中赏花。春日的暖阳洒在崔莺莺身上,宛如为她镀上一层金边,她手持团扇,轻轻拂过盛开的花朵,那如春日桃花般娇艳的面容,瞬间撞进了张生的眼眸,令他呆立当场,仿若时间都停止了流转。

   “呀,世间竟有如此佳人!”张生不禁脱口而出。这一声轻呼,引得崔莺莺和红娘侧目。崔莺莺微微抬头,目光与张生交汇,刹那间,两人仿若被一道无形的电流击中。张生的眼中满是惊艳与倾慕,而崔莺莺则羞怯地低下头,红晕悄然爬上脸颊,慌乱地转身,在红娘的陪伴下匆匆离去。

   张生望着崔莺莺离去的背影,久久回不过神来,心中已然被这个女子填满。“红娘,方才那书生是何人?”回到厢房,崔莺莺轻声问红娘,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回小姐,听说是借宿在此的赶考书生,名叫张珙。”红娘如实答道。崔莺莺轻轻点头,心中却泛起了层层涟漪。

   从那之后,张生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他每日都盼着能在寺中再次偶遇崔莺莺,却总是难以如愿。相思之情如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他开始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全是崔莺莺的一颦一笑。

   第二章:佛殿奇遇,情丝暗牵

   为了能多见崔莺莺几面,张生每日早早便来到佛殿,期待着她前来上香。终于,在一个清晨,崔莺莺在红娘的陪同下,袅袅婷婷地走进了佛殿。

   张生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装作若无其事地在一旁,目光却始终紧紧追随着崔莺莺。崔莺莺虔诚地跪在蒲团上,闭目祈祷,她那专注的神情,让张生看得痴了。上香完毕,崔莺莺起身,不经意间又与张生的目光相遇。这一次,两人都没有立刻移开视线,而是短暂地对视着,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红娘察觉到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气氛,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崔莺莺如梦初醒,慌乱地转身,却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的裙摆,身体向前倾去。张生见状,下意识地冲过去扶住她。两人的手触碰在一起,崔莺莺只觉一股热流从指尖传遍全身,她慌乱地挣脱张生的手,低着头,匆匆向殿外走去。

   “小姐,那位张公子似乎对您有意呢。”回到厢房,红娘笑着对崔莺莺说道。“红娘,休得胡说!”崔莺莺红着脸,嗔怪道,但心中却隐隐有些欢喜。

   而张生这边,自从佛殿的那次“亲密接触”后,对崔莺莺的思念愈发浓烈。他深知自己与崔莺莺身份悬殊,崔莺莺是相国千金,而自己不过是一介落魄书生,但爱情的力量让他鼓起勇气,决定向崔莺莺表明心意。

   一日,张生得知崔莺莺在花园中抚琴,便悄悄来到花园外,躲在花丛后静静聆听。那悠扬的琴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心事。张生听得如痴如醉,忍不住轻声吟道:“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崔莺莺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心中一动,她知道是张生。于是,她故意将琴弦拨断一根,琴声戛然而止。张生以为自己的唐突惊扰了崔莺莺,正不知所措时,却听到崔莺莺在园内轻声回应道:“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心中大喜,他明白崔莺莺这是在回应他的心意。从此,两人常常借着诗词互诉衷肠,虽不能常见面,但彼此的心却越靠越近。

   第三章:变故突生,情比金坚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日,寺外突然来了一伙山贼,为首的名叫孙飞虎,听闻崔莺莺美貌,竟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团团围住,扬言要抢走崔莺莺做压寨夫人。

   寺内众人顿时乱作一团,郑氏吓得瘫倒在地,崔莺莺更是泪流满面,不知所措。就在这危急时刻,张生挺身而出,他对郑氏说:“夫人莫慌,小生有一计,可退贼兵。小生有一好友,名叫白马将军杜确,现统兵镇守蒲关,小生修书一封,派人送去,他定会前来救援。”

   郑氏听后,连忙说道:“若公子能退贼兵,老身愿将小女莺莺许配给公子为妻。”张生大喜,立刻修书一封,交给寺中的僧人惠明,惠明勇猛过人,他单身匹马,杀出重围,将书信送到了白马将军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