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打听瓦片价格,再遇赵老太!
半个月后,李大柱一大早就出了门,空间里的麦子在他细心照料下,逐渐变成了金黄色,再过两天就该收割了!
今天他准备去集市上看看,瓦片要去购买一些,至于土坯他就可以找村里的盖房老手来制作。
因为如果翻盖全部用砖瓦的话,二百斤粮食换成的钱,李大柱算了一下那可是远远不够,不过现在屋顶能用瓦,不至于在雨季漏水。
万事开头难,只要能收获第一批麦子,以后的日子就会好起来。
李大柱一路上心里这样想着,一边凭借原宿主记忆,来到距离白浪村二十里外的大集上。
由于没有脚力,他足足走了有一小时才到。
大集上的东西玲琅满目,但大多数都是卖农具的,这也正常,因为附近都是农民来交换一些物资。
有拿鸡蛋换白面的,有拿白面换布票的,但在这个连温饱都很难解决的年代,这种交易也显得十分昂贵了。
李大柱一路摸索,最终来到了制瓦老师傅的门前,他抬头望去,门前挂着一个牌子,王家瓦片。
还未进门,一个小伙计就迎出来,在这年头能买得起瓦片的也不是一般人家。
但很快是小伙计的眼光就暗淡下来,李大柱穿着单薄的上衣,裤子还有几个补丁,连个兜都没有。
这哪像能买得起瓦片的人。
可卖瓦的王师傅并没有看不起李大柱,依然将他请进了门,并为其详细地介绍了瓦片价格。
一开始李大柱就想离开,这种狗眼看人低的人,他根本就不屑于搭理这笔生意也不会做。
自己虽要的瓦片并不多,可能只需要一百块瓦片,可这些就能值5块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天的工资啊。
好在王师傅是个好人,挺令他满意,再了解完价格后,李大柱心中便有了数,现在他只想赶快回去,等过两天就把麦子收割换钱,到时候他跟老娘就能住上瓦片房。
就在此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
“有田啊,你这可是买了得有足足一斤白面,咱村能这样买的也就只有你了”,说话的正是半个月前,跟他在地里互怼的赵老太。
孙淑芬的七舅母,赵金莲!
李大柱笑了一下,这老太太可真是无孔不入,就连自己浑蛋叔叔买白面,她都得陪着。
而他们两人并没有发现胡同口的李大柱。
“哟,这不是有田儿吗?这不逢年不逢节地来街上买白面。”李大柱抬头望去,原来是柳家村的范大嘴儿。
她可是赵老太的老姐妹。
上一世就是赵老太整天吹嘘老李家有多少白面,作为好闺蜜的范大嘴肯定知道啊。
到最后李有田招待新媳妇,用了掺白面的窝头,这桩亲事差点黄咯。
另一边,赵老太早已上前打招呼了,这种唠嗑子的事儿,哪里少得了她,“哎呀,不过年不过节的买一袋白面,你说人家老李家能干什么?”
赵老太这话就好像故意引逗范大嘴说出什么一样,范大腿先是一愣,立马明白过来什么脸上笑的褶子都出来了,“哦,原来是买白面招待新媳妇儿,这桩媒不是您赵老太给拉的,您可是大功臣呢!”
范大嘴这一夸,赵老太心里更乐呵了,,“您看你说的,我给我淑芬家说那还不是应该的,再过个几天我就要带着新媳妇儿去他们家做客了。”
意思就是他能去吃白面了,其实也不怪赵老太,整天把白面挂在嘴上,这个年代人们能吃上棒子面儿都算好的,野菜糊糊每天充饥,白面可是极其珍贵的物资。
“这么快啊!”,范大嘴一边应承着,嘴角却有点下拉,不就是买了点白面吗?有啥了不起的,还当街吹牛。
被范大嘴这么一捧,赵老太的话嘴上的话滔滔不绝,“就我淑芬家的儿跟村花搞上了,你再看看李家大儿媳,你说这怎么比。”
“就说这白面吧,田荷花带着他儿子李大柱,恐怕一年都吃不上一回。”
李有田听见赵老太在外面净说他好话,心里自然美滋滋的,记仇的他又想起李大柱之前发生的那些事情,走上前插上一嘴,“唉,这也怪不得我们,没分家之前他们娘俩还能吃得上回白面,现在好了,恐怕温饱都是个问题。”
说完,还摇了摇头一副叹息的样子。
在胡同口站着的李大柱,这些话自然是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先不说赵老太的嘴有多可恨,就他叔叔李有田虚伪的样,真特娘不是东西,都分家了,还在背后造谣自己和老娘。
李大柱看了赵老太旁边的范大嘴一眼,很快心生一计,你们不是爱显摆嘛,自己给你们加点料!
让范大嘴给你们好好宣传宣传!
想到这,李大柱背着手从胡同口出来,“这是哪个乌龟王八蛋浑蛋在背后嚼舌头根子!”
赵老太见李大柱突然冒出来,连忙闭了嘴。
李有田一时间也有些不知所措,毕竟是说了亏心话,他小眼神乱瞟着,最终把目光放在了怀中的白面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