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重生60:从深山打猎开始致富

第81章 咋这么贵

  于是孙二揣着钱鬼鬼祟祟地溜回到镇里,找到粮店钻了进去。

   进到粮店,孙二的肚子又是一阵叽里咕噜地响。

   一名粮店的职工正在帮一个买粮食的人称重,孙二凑过去畏畏缩缩地问了一句:“那个,有挂面吧?”

   “等会儿!”

   那人不耐烦地说道。

   孙二不敢说话,只能站在旁边等着。

   过了几分钟,前面买粮食的人提着半袋子白面走了。

   粮店的职工才转头看向孙二,说道:“粮本儿拿来!大米白面粗粮,你想要啥?”

   “啊?”

   孙二脑袋一懵,没反应过来。

   然后他才想起来,在粮店买粮食是要粮本、粮票还有钱的。

   粮本上会记录家庭成员情况,粮食定量标准,以及购买粮食的记录。

   使用粮本是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计划性和合理性。

   也可以防止有人超量购买囤粮。

   当时国家根据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等因素,在粮本上规定了每个人的粮食定量标准。

   那些有工作的干部职工,每人每月粮食标准一般是32斤。

   如果是干重体力劳动的比如工人啥的,还会有针对其工种的粮票补助。

   而没有工作的职工家属,供应标准一般是28斤。

   当时的粮本也是身份的象征,有粮本,意味着你是非农业户口,是吃公家饭的。

   有粮本的城镇居民的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同时在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也和农村户口的人有很大区别。

   这样的身份,农村人都羡慕向往得很。

   而孙二他们哥三个都是盲流,连特么城镇户口都没有,更别说粮本了!

   现在听到人家要粮本,孙二额头上的汗“刷”地一下就出来了。

   “那啥,我粮本忘带了,我回家拿去一会儿再来啊!”

   孙二说完,低着头三步并做两步逃出粮店。

   粮店的职工在后面似乎嗤笑了一声,如同钢针扎在孙二的屁股上。

   急匆匆地跑出粮店,孙二心里一阵悲凉,刚才的攥着钱高兴劲儿已经荡然无存。

   他感觉自己灰溜溜的像个老鼠。

   只能偷偷地活在这个镇子的角落里。

   突然想起大哥刘春生的交代,让他找黑市买粮。

   他可倒好,一高兴忘了自己啥身份了,竟然还进了粮店!

   想到这里只想抽自己俩嘴巴。

   之前刘春生都是去一个老头的铺子买过粮食,价格挺贵,但是他们也没别的办法。

   孙二也跟着一起去过,他记得就在这条街上。

   一边走一边找,孙二终于钻进老孙头的铺子。

   “小伙子,要点啥啊?”老孙头笑眯眯的。

   他刚才已经去打完了电话,联系好了买主。

   一头东北虎让他又赚了一大笔钱。

   这铺子里摆着的玩意儿他已经看不上了,都是三毛两毛的,实在不过瘾。

   东北虎他打完电话就已经安排人拖走,今天就要扒皮拆骨。

   毕竟不能就这么放在铺子里,让人看见就麻烦了。

   孙二看着铺子里的各种吃食,眼睛都绿了,可是兜里的钱实在不够。

   看着对面的老头,孙二额头上的汗又出来了。

   “三斤挂面,一斤鸡蛋,半斤大酱,十斤糙米,没粮票。”

   孙二咽着口水说道,他看到花生米和酱肉了。

   可惜买不起。

   老孙头点点头,毫不意外。来他这买东西没粮票再正常不过了,他干的就是黑市买卖。

   “三斤挂面,一块五。”

   “一斤鸡蛋,六毛。”

   “十斤糙米,两块。”

   “半斤大酱,一毛五。”

   老孙头念叨着算账,最后抬起头说道:“小伙子,一共是四块两毛五。”

   孙二一听,四块多,兜里的三块钱已经快捏出水来。

   “咋这么贵?”

   孙二声音颤抖着问道。

   “贵啥啊,小伙子,这都没跟你多要啊!”老孙头说道。

   此时孙二心里恨透了大哥刘春生,让他买东西就给三块钱,这点钱好干啥的?

   他心里盘算了一下,说道:“鸡蛋要半斤,糙米要三斤。”

   老孙头也看出来他钱不多,也不计较,耐心地重新算账。

   “那一共是两块五毛五。”

   “这是三块,剩下的打地瓜烧。”

   孙二把捏的皱巴巴的三块钱递了过去。

   然后又掏出一个掉了碴的破碗,装大酱用。

   老孙头接过钱,捋平了放进柜台下面的抽屉里。

   然后把几样东西挨个放到柜台上。

   “地瓜烧本来是八毛一斤的,瓶子押金一毛,给你打半斤吧!”

   “记得回头拿瓶子来退钱!”

   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空瓶子,然后插上漏斗。

   左手把着瓶子漏斗,右手从酒缸盖子上拿起半斤的酒提子。

   打了半斤酒,塞上塞子,然后把瓶子也放到柜台上。

   老孙头今天赚了大钱,对几分几毛的东西完全看不上眼。

   于是干脆大方地说道。

   这五分钱的优惠果然收获了孙二好一顿感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