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平在小月走后的那段时间里,排斥任何相亲,赵大秀虽然理解儿子痴迷晓月的心思。但她认为,只要时间长了,这份感情也就淡了。当初发生在厦门的事,儿子又不是没走出来过。她坚信,大学生的儿子怎么可能会跟一个风尘女子有真感情呢?
而她后来几次让儿子去相亲,才发觉儿子待晓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人走茶凉。而离了婚后的处境也不是当初认为的只要离了婚,立马就有姑娘踏破门来提亲。
事实上一切都变化了,像是洪水漫过河滩,把该淹没的淹没,把该带走的带走。
只有时间慢慢过去,这场对双方都造成伤害的离婚才渐渐平息了下来。
志平有时想到结婚到离婚的五年时间,他几乎都在围绕着小月转。当初从环湖集团财务中心下到瓦厂时,他怎么也想不到会遇到晓月。那样的女孩,那样的家庭都是志平意料之外的。
在志平听到李厂长说以后能带晓月离开这里时,他就再也不在乎别人的流言蜚语,坚定地跟晓月结婚,然后离开环湖,自己创业。这真是足以改变命运的重大选择啊!
只是后来的瓦厂让姐夫天健深刻反思到创业合伙人有多么重要,父亲只是从亲戚的保障角度考虑选择大爷。可姐夫,大爷和他是完全不同的三种人,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
瓦厂的倒闭,让他清醒不少。从此他的心思就在菱镁瓦了,他根本没在意过已经去了厦门的晓月。
他那时甚至认为,人生如广袤星河,其他人都是行星,只有晓月是恒星,一直不变。
然而事实就是个笑话,对晓月有恒心的感觉完全是因为他的毫不在意。晓月到底还是小行星呢?
那段时间是他的至暗时刻,比瓦厂倒闭还要锥心刺骨。他只觉得自己把晓月这块石头捂热了,没想到还是丢了石头。
然而,情场上的失意再生意场上却是补偿的非常彻底,因为石粉厂和养鸡场业务的持续打开,更加上粮食局的业务铺天盖地的砸过来,厦门的耻辱终归消散。
他也重新认识了晓月,然而后来正如晓月所感受到的,赚了钱的母亲就不再是对任何事情都包容了。志平一直回忆到离婚前夕,他真觉得世事无常,沧海桑田的翻来覆去!
只是他心里一直没能彻底放下晓月,有时会期待晓月有电话过来,但一个也没有。而她想跟上海大姐问一声,大姐早就把他拉黑了,仿佛晓月在他生活里彻底消失了。
现在志平只经常逛天涯论坛,那些真人真事让他着迷。他看到的那些帖子都很真实,说的故事跟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而底下的评价回复就更加妙语连珠,及时互动,比看南方周末好玩多了。
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立马显出认知格局,水平能力的高低了。而每个人的实话实说都是因为网络的虚拟,反而显示出此时文字的真诚,没有一句废话,更没有套话假话。但所有的文字都是代表着真实,这就有种咫尺天涯的感受了。
他也把自己的故事也发上去,没想到很多人跟帖,有骂晓月在厦门的那段就是没良心,也有同情男的身体不好,还自强不息创业,也有更多关心志平的身体,希望他永远健康平安快乐。当然也有同情晓月的人说她不做作敢爱敢恨的风格。
但有一个叫“小米”的帖子非常冷静,他说事已至此,无法改变,就只能多考虑自己的错误。志平可能从小不够独立,属于“妈宝”,很多事情自己做不了主,而家境贫寒,对金钱也格外敏感。第二点是他性格认真,不会逢场作戏调节气氛,看问题容易偏激。
志平看到如此评价,他觉得这两点都太犀利了,立马回复承认他说的不错。
有次志平问小米是男是女?可否来合肥一见?那边回复不必了。他说网络的真诚就是因为无需见面。他告诉志平只有不关心现实中的人,才能把他当书中的人物一样存在。他们只在乎说什么话,不在乎对方是男是女。最后他建议志平去一些婚恋网站注册,网络之大不乏优秀的人,修成正果,也可奔现。
志平如梦方醒,他想到自己一直把眼光盯在现实里的人,才发觉身边实在少有优秀的人才,才导致自己走出了这么多弯路。但如今的互联网的社交功能,赋予了爱情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的自由。它可以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也不在乎对方婚否,只要是自己心动的单身女性,有聊不完的话题就是好的。
如果他半夜爬起来回信息,充满了激情,那就考虑奔现了。
大千世界在互联网的无穷无尽的联系下,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段时间志平交了几个网友,天南海北的,大多带着书卷气,对制品的经历有兴趣,但拒绝见面。
有重庆的一个妹子,因为婆家嫌她生了个女儿,各种冷遇,丈夫又是个事事听妈的。所以她在QQ里经常跟志平吐槽婚姻,她反思在爱情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千万不可有世俗的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