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楚君轶事

第124章 订婚喜与忧

楚君轶事 月光映水 1966 2025-04-01 11:47

  于江涛没有再纠结此事,转而问道:“尕依提乡长,这三万元不是小数目,你准备如何使用?”

   尕依提叹气,无奈地说:“这钱捂不热的。乡中学的教师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了,这次乡财政宽裕了一点,我准备再拿出两万元,加上这三万,先把半年的工资发了。喀斯木校长跟我说,学校再不发工资,教师们都快跑光了。这半年大家都不容易,老师们也都在咬牙坚持,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寒心了。”

   于江涛与尕依提之间,长期保持着一种表面和谐、内心互恶的微妙关系。在工作中,两人冲突不断,甚至在大小会议上也多次争吵。这些矛盾的焦点,始终围绕着乡政府财务报账签字权和基金会(农技站)贷款业务的管理问题。为了加强对乡政府财政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于江涛一手创立了所谓的“亚尔乡财经委员会”,并自任主任,尕依提和沙吾提分别担任副主任。沙吾提多年来一直跟随于江涛,在财经委员会的投票中,往往形成二比一的局面。财经委员会的规则明确:除工资外,乡政府财务报账金额超过五千元、基金会贷款金额超过两万元时,必须经过财经委员会开会同意,并且由于江涛和尕依提两人同时签字才有效。财经委员会的成立,其目的不言而喻——通过制度手段遏制和制约尕依提的财务支配的权力。

   尕依提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但他也深感无奈。作为乡长,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既要全力推动乡里的发展,又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博弈。财经委员会的存在,让他在决策时多了一层顾虑,甚至有时会感到束手束脚。在这种局面下,整倒于江涛,成了尕依提心中的一件头等大事。于江涛不走,自己绝无出头之日。

   于江涛听完尕依提的提议,陷入了沉思。片刻,他微微点头。给老师们发放拖欠的工资,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捐资助学呢?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无疑是当务之急,也是眼下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于是,他郑重地表示了同意。

   然而,楚君听完后却感到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这笔辛苦筹集来的捐资助学款会用在更换教学设施、购置图书等。没想到两位领导却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但自己作为新上任的领导,两位主官已经定了基调,自己再非议,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毕竟,屁股决定脑袋。领导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亚尔乡中学的捐款仪式如期在学校小广场隆重举行。广场四周,彩旗飘飘,人头攒动,气氛庄重而热烈。各方代表齐聚于此,脸上洋溢着欣慰与期待。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早已架好了机位,准备将这一刻进行现场新闻报道,让更多人见证这份温暖。

   仪式开始前,乡中学的师生们早已整齐列队。他们身着整洁的校服,手持鲜花。广场前侧搭建了临时的主席台,台上摆放着鲜花,显得庄重而喜庆。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吾守尔副县长、州农行的工会主席图拉汗、县教育局陈局长、亚尔乡党委书记于江涛、乡长尕依提、乡中学校长喀斯木等都端坐在主席台上,神采奕奕,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随着主持人楚君清脆而有力的声音响起:“亚尔乡中学捐款仪式现在开始!”

   现场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中,乡中学校长喀斯木率先发言。他的声音中带着激动与感恩,讲述着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这笔捐赠对孩子们的意义。随后,捐赠方代表图拉汗上台发言,他用诚恳的话语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与期望,并表示将持续关注亚尔乡中学的发展。

   接下来,是象征性的捐款交接仪式。图拉汗与喀斯木校长双手紧握,一张巨大的支票在镜头前定格。随后,县教育局陈局长、于江涛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感谢所有为这次捐赠付出努力的人,也表达了对亚尔乡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心。最后,县政府副县长吾守尔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仪式接近尾声时,孩子们将手中的鲜花献给了每一位捐赠者和嘉宾。那一刻,广场上弥漫着花香与希望的气息,他们的欢呼声和笑声在广场上久久回荡,为这场仪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仪式结束后,楚君独自站在广场边,望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心中却泛起复杂的情绪。没有人会知道,在这场仪式背后,隐藏着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博弈。

   远处,吾守尔副县长和于江涛书记并肩而立,两人脸上都挂着礼貌的微笑,热烈地交谈着。吾守尔神情笃定,语气中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自信,仿佛在指点江山;而于江涛则微微低头,微微点头称是,脸上带着谦逊的神情,似乎在认真聆听上级的教诲。

   这时,吾守尔副县长的秘书阿布里肯快步走过来,热情地伸出手。他握着楚君的手,赞许道:“楚乡长,刚才看到你主持的捐款仪式,很有水准。不错!”

   楚君谦虚地说:“哪里,事先彩排过的。阿秘书,你大老远来一样不容易,中午我请你喝酒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