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北宋群英录

第22章 刻苦攻读 范仲淹划粥而食 同窗情深 腾子京义分羹食

北宋群英录 桑树下的粪球 2024 2025-03-15 23:04

  当丁谓、王钦若等人在繁华喧嚣的开封汴梁中沉湎于吃喝玩乐、尽情享受奢靡生活之际,在睢阳应天府一处幽静的角落,有一位年轻人正在陋室中刻苦攻读。

   清晨,天色尚暗,四周静谧,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打破这份宁静。天才刚蒙蒙亮,这位年轻人便已起床洗漱妥当。瞧他身上所穿衣物,破破烂烂,补丁层层叠叠,不过看上去倒是十分干净。布料的颜色脱落了不少,显得有些发白。

   他所居住的是一间极为狭小的茅草屋,屋外杂草丛生,却被他开辟出一小片菜地,种着些青菜。屋内虽然简陋,却收拾得非常整洁。尤其是他的那些书籍,尽管已被翻阅得皱皱巴巴,但依旧有条不紊地摆放在家中仅有的那张破旧桌子上。屋内唯一的窗户透进微弱的光线,映照在他专注的脸庞上,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心无旁骛。

   生好火,坐在灶台前面。小心翼翼的把麻袋打开,里面是掺杂着糟糠的大米。只见他小心舀出一勺子大米,慢慢的洒在锅里。升起大火之后,拿起书本,一边添柴一边读书。直到粥熬好了,他才稍微休息一下。然后把粥盛到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碗里,他也不着急吃饭,而是继续读书。直到粥已经变成了固态,他才小心翼翼的用筷子把粥划成四块,早上吃掉两块,剩下两块用另外一个碗盖住,留作晚餐。

   把粥分好,收好碗筷,清理好灶台。就在他准备稍微休息一下的时候。院子外面传来了一个声音。

   “希文兄,希文兄!”

   他透过墙上的窗户,不,也许它称不得窗户,因为它既没有窗框,也没有窗扇,更没有窗户纸。也许称呼它为一个大窟窿更为合适。

   他透过那个洞看见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人。只见此人他身着淡青绣云纹的锦缎长衫,衣袂飘飘,光泽细腻。

   面如冠玉,浓眉入鬓,英气十足。双眼明亮深邃,灵动含情。鼻梁高挺,嘴唇厚重。

   头戴秀云纹幞头,簪和田玉簪,手持绘山水折扇,腰系镶宝石腰带,贵气非凡。

   来的人正是他的好友腾宗谅,他们是同窗好友。腾宗谅见好友居住的环境如此艰苦,很是心疼。

   腾宗谅走进门来,一把拉着同窗好友的手说。

   “希文啊,我知道你生活清苦,可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

   希文是这位年轻人的字,他原来跟着养父的姓,姓朱。现在他又改回了自己的本姓。他姓范,范仲淹的范。没错,他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大宋三百年第一人的范仲淹。

   见到朋友的关心,范仲淹呵呵一笑。

   “不,我不觉得我很清贫,反而我觉得我过的很快乐。曾经我寄住在养父家里,也是住大房子,穿绫罗绸缎,但是那个时候我不快乐。我不愿意寄人篱下,我身为七尺男儿,我当自立自强。”

   滕宗谅听了范仲淹的话,既心疼又感动,他大跨步的走到灶台前,看看范仲淹到底吃了些什么?

   他看到厨房里除了有一小袋子掺杂了糠的大米之外,什么也没有。

   “你...就吃这些?”

   腾宗谅看着范仲淹说。

   “已经很好了,当年生父刚刚去世的时候,草根书皮也吃过不少。有大米饭,我很知足。况且我一个人也吃不下多少,这些足够我填饱肚子了。”

   范仲淹一脸满意的笑着说。

   “是么?那它味道怎么样?”

   腾宗谅看着那一小袋子掺杂了糠的大米问。

   范仲淹说:“味道还不错,虽然比不上什么山珍海味,但是也算得上是别有一番风味。”

   腾宗谅看着范仲淹认真的说:“可以给我一些吃么?”

   范仲淹诧异的看着腾宗谅,因为他知道腾宗谅家里条件虽然算不上优渥,但也是吃喝不愁的家庭,吃掺杂了糠的粗粮,他吃得下么?

   腾宗谅见范仲淹有点为难,只好解释说。

   “是这样的,我早上贪玩,出来的急,还没来得及吃饭呢。”

   “可是我早饭做的早,它已经冷了,要不我给你热一热。”

   腾宗谅说:“不,冷粥也可以,我们说过要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的。你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范仲淹见腾宗谅如此坚持,就拿出了他分成四块的,已经凝固起来的糠米粥。他小心翼翼的把四块粥分到两个碗里,一个碗递给了腾宗谅,一个碗留给自己。

   范仲淹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吃惯山珍海味的腾宗谅却表现的难以下咽,但最终两个人还是把那四块粥吃完了。

   吃完之后,两个人一起研究经史子集,讨论国家大事,不知不觉的就一天过去了。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淡,二人的热情依旧不减。

   “腾兄,天色已晚,你先休息片刻,我去准备晚饭。我们吃完饭再讨论富国强兵之策如何?”

   腾宗谅见范仲淹这么热情,赶忙站了起来,连忙摆手。

   “不...不用了。在下还有要事,就不多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