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第141章 谨慎的曹操

  周瑜站了起来,走动了一下

   “自从云轩兵出辽东以来,大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很多世家要么被查收家产,要么一夜之间消失在这片大地上,有一部分世家选择了往黄河以南迁移”

   “可是离云轩太近,让这些人整日都不安宁,又继续往南迁,进入淮南、江东一带”

   “今年云轩命三路大军南下,一举将兖、豫、青、徐四州收入囊中,让这些淮河以南的世家感觉到灭顶之灾”

   “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不是雄主,所以他们选择了江东”

   孙策点了点头“嗯,公瑾此言有理”

   “现在这些世家如同惊弓之鸟,倒是可以利用一番”

   “哦,愿闻其详?”

   周瑜对孙策招了一下手,孙策附耳到周瑜旁边,周瑜悄悄的说了几句话,孙策不停点头

   “嗯,公瑾此计甚妙”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孙策不断向江东名世家索要钱粮,很多世家在背地里都恨得咬牙

   有不少人提出刺杀孙策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还是忍了下来,否决了这个方案,也间接地救了孙策一命

   不过,这些人将手伸向了孙权,有一段时间里,不断以各种理由接近孙权

   ……

   同时12月,经过六个多月不断的往中原四州输送物资,已经开始恢复生产,多了一分活气,很多因战乱不得不上山做劫匪的平民百姓,在各种劝解之下已经解散山寨下山,被分散到各地居住

   降兵经过筛选,有一部分发退军费,卸甲归田或是加入各地方护民队;另一部分年轻人则加入军队

   12月中旬,薛仁贵、关羽两部,在淮河以北、洪泽湖、白马湖一带驻扎

   李靖先是率领大军兵出武关,驻扎宛城,直到公元201年1月,才暗地里潜回长安

   为了迷惑刘璋、张鲁,李靖在军中找来一个替身,为了防止消息泄露,便让替身偶尔出现在宛城军营视察

   李靖回到长安后,下令各部不得出现任何举动

   1月中旬,云轩抵达洛阳,曹操听闻后亲自前来迎接,两人还是兄弟相称

   两人将洛阳城内外巡查了一遍,站在洛阳城上,看着城内人来人往的街道

   “孟德兄,昔日的洛阳城又回来了,相信过不了多久会更加繁华”

   曹操点了一下头“的确如此,十年前那一把火,若是再烧得久一点,那恐怕整个洛阳城都将全部毁于一旦”

   “好在云轩兄帐下将士及时出手,打开洛阳城门,要不然一切后果不堪设想…”

   “此次洛阳城扩建,比起长安城还要巨大”

   “不过,曹某还有一个问题,希望云轩兄不吝赐教”

   “噢,孟德兄请讲”

   曹操看了一下,周边没有人之后“关中长安相对于洛阳来讲,要安全的多,为何云轩选择洛阳而非长安”

   云轩略微点头“是啊,八百里秦川,东有函谷天险、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易守难攻,真所谓进可攻,退可守,长安在军事战略上是洛阳远远追不上的”

   “但长安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粮食供应问题。战乱来临时,长安无疑是很多雄主的首选之地”

   “但到了盛世,长安的发展在很多问题上都会被限制,最重要的就是粮食问题”

   “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挤在关中,仅凭那点粮食是无法供应消耗的,从洛阳将数百万担粮食运往长安,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很巨大的”

   “所以长安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军事、地理上占了巨大的优势,但对中原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洛阳东出虎牢关便是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西有函谷关、南有广成关、北有孟津关,交通、信息便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是洛阳唯一能比得过长安的优势”

   “长安与洛阳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乱世长安,盛世洛阳,但想要解决长安的问题,在交通上一定要重新规划,就比如“漕运””

   “噢,云轩兄且说说?”

   “西至长安,东至潼关,沿渭水修建一条漕运,最终汇入黄河,形成贯通长安至洛阳的运输路线,关东的粮食物资可以直接通过黄河抵达长安”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修建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消耗非常巨大,并非一两年能修建完成的”

   曹操虽说面色不变,但心中却是非常震惊,让人从长安至潼关修建一条长达数百里的运河,这绝非易事,弄不好很容易出现民愤

   “那不知云轩兄如何打算?”

   云轩看着人来人往的洛阳城“先等等吧!此事急不得,弄不好,此事可能还会落到孟德兄手上啊”

   “哈哈哈,云轩兄真会说笑,如此宏伟的工程,不亚于修建一座洛阳城,曹某岂能有那个能力”

   “呵,孟德兄还真是不一般的谦虚,藏真得滴水不漏啊!”

   “哦,云轩就如此轻易相信曹某?”

   云轩紧盯着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为何?”

   “孟德兄的才能,岂能是常人能比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