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傲世三国

第240章 幽州乱,刘虞求救

傲世三国 金雕 2054 2025-03-15 23:05

  并州初定,历经烽火的大地尚未完全褪去战争的疮痍,空气中仍隐隐弥漫着硝烟与血腥的气息。营帐之中,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借着摇曳的烛光,仔细擦拭着手中的兵器,那泛着寒光的利刃,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厮杀与拼搏。

   “也不知这仗何时才是个头,我都快忘了家中婆娘做的饭菜是啥滋味了。”一个士兵一边擦拭着长枪,一边喃喃自语,语气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

   “谁说不是呢,等这天下太平了,我定要好好睡上几天几夜,再痛痛快快地喝上几壶酒。”另一个士兵附和着,脸上露出憧憬的神情。

   此时,张铮与沮授、田丰、陈登、王朗等一众谋士在晋阳刺史府的中,围着并州地图看。

   张铮的手指轻轻点在地图上,目光深邃而坚定,“如今并州虽已定,但大部分郡县百废待兴,我们必须尽快恢复民生,增强实力,方可在这乱世中立足。”

   沮授微微颔首,捋着胡须,神色凝重地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如今物资匮乏,百姓疲惫,恢复起来谈何容易。且周边势力环伺,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危机。”

   田丰也接口道:“是啊,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安抚民心,鼓励农桑,同时整饬军备,以防不测。”

   众人正商议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营帐内的宁静。不一会儿,一名信使大汗淋漓地冲进营帐,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说道:“大人,幽州急信!”

   张铮心中一紧,接过书信,缓缓展开。信笺上,字迹潦草而急切,透着无尽的惶恐与绝望,是幽州牧刘虞的亲笔:

   “铮公阁下钧鉴:

   自汉室倾颓,皇纲解纽,天下大乱,烽火四起。幽州虽地处边陲,素为苦寒之地,然百姓尚得安宁。岂料张纯、张举二贼,狼子野心,早蓄不臣之心,勾结乌桓丘力居等蛮夷之辈,狼狈为奸,自封诸郡乌桓元帅,悍然兴兵犯境,势如破竹,直逼蓟县。

   贼众凶焰滔天,所过之处,城郭化为废墟,烟火蔽日,哀嚎之声不绝于耳;百姓惨遭掳掠,老弱妇孺,或死于非命,或被掳为奴,其状惨不忍睹。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忠勇之士,皆力战不屈,不幸为贼所害,壮烈捐躯。

   张纯贼势日盛,聚众已达十万之众,屯于肥如,犹如恶狼盘踞,觊觎四方。张举更是僭越称帝,妄自尊大,张纯亦自号弥天将军、安定王。此二贼公然移书州郡,大言不惭地宣称要取代汉室,妄图使天子退位,公卿来迎,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天人共愤。

   更有甚者,张纯驱使乌桓峭王等,率步骑五万之众,进犯青、冀二州,与丘力居等贼寇合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渔阳、河间、渤海,乃至平原、清河等郡,皆惨遭荼毒,吏民横尸遍野,财物被洗劫一空,昔日繁华富庶之地,如今已满目疮痍,荒草丛生,狐兔横行。

   虞守土无方,致使幽州生灵涂炭,百姓蒙难,罪责难逃。每每念及于此,寝食难安,愧疚之情难以言表。今贼势猖獗,幽州危在旦夕,犹如累卵之危,朝不保夕。恳请铮公念及天下苍生之苦,秉持仁义之心,仗义兴师,施以援手。若得公之雄师相助,定能荡平贼寇,恢复幽州太平,使百姓重见天日。虞虽不才,愿为前驱,执鞭坠镫,以报公恩。

   翘首以盼,不胜感激。

   幽州牧 刘虞 顿首再拜”

   张铮读罢书信,面色顿时变得凝重如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决然。他将书信递给一旁的沮授,沉声道:“幽州局势危急,你们这么看。”

   沮授看完书信,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大人,幽州之困,确实不容小觑。若我等出兵相助,一则可解百姓于水火,赢得仁义之名,使天下归心;二则可借机图之,若能成功,幽州之地可收入囊中,我并州势力必将大增,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失。”

   田丰微微颔首,捋着胡须,目光坚定地说道:“公与所言极是。幽州地势险要,山川形胜,资源丰富,素有渔盐之利、农牧之饶。若能据为己有,对我等日后发展大有裨益。且刘虞求救心切,我等此时伸出援手,日后在幽州行事也会方便许多。大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断则断。”

   然而,陈登却面露担忧之色,微微皱眉,拱手说道:“公与、元皓所言虽有理,但我军刚刚经历大战,物资损耗巨大,府库空虚,实在难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无充足的粮草和物资供应,我军即便出兵,也恐难有胜算。再者,我军主力皆有重任在身,难以回援,仅凭城防营的士兵,恐难担当此重任。”

   王朗也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元龙所言甚是。子山正率陷阵军北上,协助右贤王收复匈奴各部,战事胶着,一时难以抽身;子龙将军领上党军驻扎西部,防范周边势力的侵扰,那一带地势复杂,敌情多变,不能轻易离开;关羽将军带虎贲军前往冀州,处理韩馥之事,冀州局势微妙,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也无法及时赶回。我等身边的城防营士兵,平日主要负责城内治安,缺乏实战经验,战斗力远不及主力部队,恐难与张纯、张举等贼寇抗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