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夏镇远侯

第84章 陛下之福!

大夏镇远侯 一个江湖说书人 2103 2025-03-15 23:05

  随着陈恩那尖锐而略带威严的传唤声在空旷的文德殿内回荡,两道身影循声步入,一前一后,步伐稳健。

   “草民纪元清,叩见陛下!”

   “臣,绣衣卫总旗魏福,参见陛下!”

   此刻,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沈卿绾,目光温柔而又复杂地落在了纪元清伏地的身影上。

   一抹难以言喻的愧疚之情,悄然爬上了她精致的容颜。

   想当初纪元清降世之时,自己尚是稚嫩孩童,随父皇一同前往雍州祝贺。

   那时的他,还不过是个襁褓中的婴儿,纯真无邪。

   而今岁月如梭,再相见,他已成长为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郎,更是成为了雍王在这世上的唯一血脉。

   不得不承认,观其面相倒是与雍王有着几分神似之处!

   见沈卿绾久久不语,似是怀念过往,陈恩立刻悄声轻咳提醒。

   回过神来的沈卿绾连忙开口:“免礼!”

   “谢陛下!”

   “谢陛下!”

   略一沉吟,沈卿绾便柔声开口:“对于雍州一事,你二人可有什么想要说的?”

   魏福噤若寒蝉,只是默默立于纪元清身后,不敢妄动半分。

   而纪元清神色从容,不惊不躁,对着沈卿绾躬身行礼,语态恳切。

   “回陛下,雍州一事,草民与家仆毫不知情,甚至险些因此而丧命,幸亏遇上镇远侯,方才令我二人逃出生天,然,也正因此举,阴差阳错之下导致镇远侯绕道而行,免于落入敌人圈套,否则草民主仆二人身死事小,但大夏痛失一位忠良之将,实为社稷之重损!若因此事挑起连绵战火,累及苍生,草民心中实难安宁,恐成千古罪人。”

   沈卿绾瞧着纪元清对宁修言那份由衷的推崇,心中不禁泛起疑惑,略带好奇的出言询问。

   “纪元清,你何以对镇远侯这般推崇备至?”

   纪元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之色,随即便将宁修言如何设伏,又如何兵贵神速的孤军深入一举拿下雍州城一事娓娓道来。

   文德殿内,群臣听闻此事,皆是面露惊异之色。

   不少武将更是对其命白羽卫和御林军换上雍州军的装束,孤身潜入雍州大营,斩杀雍州统帅惊叹连连,直呼神来之笔。

   要知道,这番言辞入耳,已是惊心动魄至极,更莫论那执行之人,稍有不慎,两千人便会坠入万劫不复之渊。

   而宁修言,非但成功完成了这一壮举,更是一鼓作气,斩落了镇守边关数十载的雍州统帅康腾信。

   仅凭这一战,便足以让他远超一般将领之上!

   待纪元清叙述终了之时,便见其双膝跪地,诚挚出声。

   “镇远侯宁修言,胆识过人,心思缜密,有勇有谋,行事之果决,远超常人。我大夏能有此等忠臣良将,实乃社稷之幸,陛下之福也!”

   话都说到这里了,当事人都十分敬重宁修言,乔鸿路也无话可说。

   然而,他的沉默,并不意味着旁人不会落井下石!

   “陛下,臣以为纪元清所言证实了臣先前猜想,镇远侯绝非如某些人口中所言那般抗诏不遵,恰恰相反,实则事出紧急,情有可原!若非他临危不乱,果断行事,六千将士恐已命丧黄泉,无一生还。臣斗胆,恳请对镇远侯予以嘉奖,以安军心,激励士气!”

   王茂清的这番话,宛如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敲击在乔鸿路的心房之上,每一字一句都如同利刃,直刺心窝,令他满心愤懑却无从发泄,只能暗自吞下讥讽。

   沈卿绾微微颔首,面容平静道:“镇远侯的功绩暂且不提,待他班师回朝之际,朕自会对其嘉奖,如今三州之乱,雍州已被镇远侯拿下,诸位大人以为对余下两州该如何处置?”

   兵部尚书顾承渊一听这话,顿时打起了精神,赶忙出列。

   “陛下,老臣以为,雍州大捷,余下梁、荆二州之势不足为虑,英国公既已斩断了梁荆两地的联系,此时无论哪一州都已孤立无援,反观豫、徐、扬三州并未有异动,足以见得先前沈元年并未将这三州拉拢,此等情形,对陛下而言,实为天赐良机。老臣以为,陛下应立即调遣豫、扬二州之精兵,悄无声息地围困荆州,如此,既可解除英国公与镇远侯之后顾之忧,又能令他二人全心全力,专攻梁州。此乃一举两得之策,实为上上之选,望陛下圣裁!”

   顿了顿,顾承渊急忙又补充道:“此外,雍州应当尽快补充兵需,眼下,雍州大营除却两千坚守边疆的士卒之外,已是兵力空虚。当务之急,应由龙骧军暂代边关守卫之责,直至新军换防,以防东胡蛮夷窥伺我雍州空虚,趁机兴兵犯境,危及大夏安宁!”

   沈卿绾闻言,微微颔首,目光柔和却带着几分威严,转而询向在场众臣:“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高见?”

   原本一言不发的郭元德却在此时开口。

   “陛下,老臣以为所谓的三州之乱眼下已然平息,失去了沈元年这根主心骨,其余之人不足为惧,微臣以为,强行镇压非但劳民伤财,更恐激起不必要的民怨。反之,若能以怀柔之策安抚,一来可彰显陛下仁慈,胸怀宽广,令四海归心;二来,也能使两地百姓免于战火荼毒,保一方安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